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李桂梅家庭是社会的结构单位,家庭伦理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受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制约。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到来,中国的家庭伦理文化也发生了嬗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庭利益观念淡薄,个人利益观念逐...  相似文献   

2.
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型窦炎国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进入了当代转型期,不仅劳动生产方式和社会利益关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上层建筑领域也将进行必不可少的改革,这些均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面临着更为深刻的转型。应该说,中国古...  相似文献   

3.
卓新平 《天风》2014,(6):6-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处境发生了重要改进和越来越好的变化。但中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以及近百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复杂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宗教生态,使宗教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及理解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和挑战。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定位仍不清晰。从整体来看,宗教也还没有根本"脱敏"。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父子疏离、祖孙亲近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中存在着父子疏离、祖孙亲近的文化现象 ,它是儒家重孝轻慈的文化根源 ,也极有可能是昭穆制度的现实基础。在这种文化现象的影响下 ,形成了中国古人循规蹈矩的保守性格 ,使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的发展态势。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仍然普遍存在 ,应该也必须引起教育专家和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文化变革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王云骏中国文化正面临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既不是“西风压倒东风”,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从各自的区域文化中走出来,走向全球文化。中国文化是有着古老优良传统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卓越的...  相似文献   

6.
曹泳鑫 《现代哲学》2006,4(1):16-2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有自身的先进文化启动与文化自觉,新中国实现过文化的大众化动员,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促进了社会生活模式和精神文化的巨大变迁,然而文化变革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先进文化和新道德、新风尚的全面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既取决于新的先进的领航文化的自觉程度,又取决于新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新旧文化之间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必然需要相应的社会宏观调控,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是一个多灾多难、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受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佛教也同时经历着近现代化的改造过程。由于历史遗留的积弊,加上现实因素的压迫,近代中国佛教真可谓内忧外  相似文献   

8.
赵明 《学海》2007,(4):22-25
司法改革的政治语境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无论是人们外在的行为方式,还是内在的心理结构,都在发生着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深刻变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转型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一个很难忽视或很难否认的事实,就是在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之间,在社会政治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科技思想即科技革命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有两层意思:科技革命通过非常不同、非常复杂的途径,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影响着社会思想;而反过来,社会政治思想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技活动的开展也发生着冲击,看不到这种推动是不行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日益深刻、日益迅速的发展,给所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迫切的任务;更  相似文献   

10.
菩提 《法音》2003,(5):4-10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在一切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思想催化与作用下,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正在不断地蜕化与演变。佛教——一种理智的宗教,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一如既往地为家庭的幸福与康宁,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国家的繁荣与进步,人类的文明与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拟以佛教家庭伦理观为主轴,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剖析佛教存在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探索佛教家庭伦理观的真实内涵。以《阿含经》等早期佛典为线索,辅以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结合现代人类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研究》2006,(3):F0002-F0002,F0003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伦理学上进行分析,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智慧,浸润着美善和正义的光华,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伦理,又可以指谓一种进步的社会伦理,还可以从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和文化伦理等角度加以阐释与论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三个代表”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目标将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伦理,成为指导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伟大旗帜和促成中华伦理文化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有一个孝的传统,父子关系是家庭的最重要关系。这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有关,也与中国家庭模式的独特性有关。古代中国的家庭模式与西方不同,当代中国最接近现代化的城市家庭,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模式有着重大差别。从古至今,抚养老人主要是个人或家庭的事情,社会及政府并不为此承担太多的责任。年老的父母与其子女生活在一起,直至弃世而去。当代的中国,封建性的家庭已告解体,家庭伦理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儒家处理父子关系的孝道,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经过改造,是否可成为今日中国家庭伦理的重要规范?本文拟…  相似文献   

14.
<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代,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以欣欣向荣的面貌展现着自己的发展姿态,道教的发展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习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宗教要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对此,中国的道教徒也要有责任担当,积极变革,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不断深入挖掘道教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帝国创生:董仲舒与轴心文明的"继发性突破"春秋战国以降,中国社会历史经历着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的急剧变革。对于这种变革,学者已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必然性。前者从下向上: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新农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形态的变迁。它们虽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新旧体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从而为各种潜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封建迷信思想的沉渣泛起和境内外邪教组织的乘虚而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绘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彷徨与堕落。在这经济腾飞和文化复兴的历史时刻,中国当代绘画也必将担当重要角色。中国当代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中国当代绘画也不例外。而"建立"就更加需要在历史上一直作为西方绘画发展的强大原动力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天津市河北区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纪实河北区妇联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变革正在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负面影响则是引发了现实道德关系的失控,许多因袭多年的优秀传统和美德被忽视、淡忘甚至摒弃。拜金主义、享...  相似文献   

19.
项光勤 《学海》2003,3(3):194-195
郑杭生教授等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其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在第一章中,作者分析了社会利益结构的经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中国宗教走向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的浪潮,正冲击着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本文就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宗教走向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认为宗教有着内在的适应机制,它能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发展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具体表现在世俗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之中,宗教将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且与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