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藏经》是总汇佛教典籍的丛书,最初在南北朝称为“众经”、“一切经”。天台五祖灌顶追记四祖智(山豆页)的行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引铣法师语总结智(山豆页)一生“有为功德”,说“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此即汉文“大藏经”一词的首见出处。前贤圆晋在《民国增修大藏经概述》(《南行》第6期,上海1948年)中,以简洁断语云:“结集佛所说教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光荣的成员之一。据史书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藏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烂灿的文化。举世闻名的藏文《大藏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它不仅是一部佛学丛书,而且也是一部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仅据我们所见到的部分资料,对藏文《大藏经》的形成、版本和内容作一粗略介绍,不确之处,尚望教正。一、藏文《大藏经》的形成所谓藏文《大藏经》,指藏文佛教经论的总集,分为甘珠尔(bkav-vgyur)和丹珠  相似文献   

3.
重印本《满文大藏经》于2002年11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满文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原印本《满文大藏经》共108函(夹),收佛教经典699种,计2535卷,刻版48211块,96422页,约1780万满文字。贝叶夹装,双面朱印,每页长73、宽24.5厘米。当时共印12部。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存世的《满文大藏经》仅有二部。一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76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32函);另一部存于西藏布达拉宫(107函)。清代满文印刷品中工程最大的是《满文大藏经》,始译刻于乾隆…  相似文献   

4.
《法音》2007,(12):39-39
本刊讯汉文《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汇。它卷帙浩繁而内容赡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然而,由于佛经文句艰涩、义理幽奥、术语独特而且繁多,这又给阅读和使用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书是汉文《大藏经》的总目解说。对《大藏经》收录的各种典籍,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的佛教典籍收藏丰富,蜚声海内外,其中的宋元版本尤为珍贵。《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汇总,即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山西省境内所藏宋元时期的10部《大藏经》进行梳理,散珠拾缀。现就其版本、版式、源流、存藏情况加以概述,全面地展示了山西省内宋元《大藏经》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5,(4)
《中华大藏经》第一册,最近由该书编辑局派人从北京送到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中华大藏经》是以原广胜寺收藏的《赵城金藏》为底本影印而成的。因当时洪洞县称为赵城县,经书又刻版于金,故称为《赵城金藏》。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企图把它抢走。当时广胜寺住持力空法师及其他爱国僧众配  相似文献   

7.
《毗卢大藏经》若干问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毗卢藏》是我国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以往国内的研究囿于资料匮乏 ,难以深入 ,日本学者的研究还是初步的。本文立足于国内图书馆和寺院所藏善本经卷 ,尤其是近年来从日本购回 ,藏于福州法海寺的复印本 ,着力探讨《毗卢藏》的雕印和流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贵州籍台湾商人罗台景居士,喜捐中华大藏经一部,于1993年5月10顺利运抵贵阳觉园。罗台景先生,系贵阳市青岩人,近几年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2)
1988年11月24日,木板刷印本《乾隆版大藏经》首批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乾隆版大藏经》刻成于乾隆三年(1738),全书共7240卷,分装724函,约7600多万字,是我  相似文献   

10.
11.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简称《大藏纲目》、《指要录》,北宋崇宁三年(1104),东京(开封)法云禅寺住持惟白集。收入日本编《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名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实为十三卷。撰者惟白,靖江人、嗣圆通秀公(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曾于建中靖国元年(1011)撰《续传灯录》三十卷,徽宗  相似文献   

12.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联合召开的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汇报会于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广济寺举行。汇报会山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主持。到会的有首都佛教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人士50多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会上高兴地说,今年佛教界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文物出版社开始重印乾隆版大藏经,这都是佛教界文化界的喜事,说明我们的佛教事业文化事业都在发展。据了解乾隆版火减经经版重印后将送到房山云居寺保存,与房山石经经版珠联璧合,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佛教大藏经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北京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12)
继香港郭兆明博士送我会巴利文《大藏经》之后,9月4日,泰国教育部长卡斯瓦斯迪·帕尼契博士偕夫人一行5人赍英译本巴利文《大藏经》三套赠予我会,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接受了这套经典。巴利文《大藏经》,又称“带传大藏经”,为南传佛教所依据的圣典。据《锡兰岛史》记载,公元1世纪末,锡兰(即今斯里兰卡)王婆伽马尼王于无畏山精舍集500圣者书写口传“巴利三藏”,始具今日巴利文《大藏经》的原型。至5世纪,佛音前  相似文献   

15.
佛学素称难治,以典籍之繁多,名相之复杂,往往使初学者望洋兴叹,难寻路津。如欲研究某一专题,非读破全藏,不能搜集完整的资料;纵然时间上允许读全部藏经,若无扎实的佛学素养,亦无法洞悉该问题的实质。千余年来,《出三藏记集》、《阅藏知津》、《三藏法数》、《佛学大辞典》、《佛书子目引得》等工具书的相继问世,为历代研究者提供了无数便利。然而,以收罗之广博全面,收效之事半功倍而言,则当首推日本新编的《大藏经索引》。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重要的佛教经论和资料都保存在中国的汉文、藏文、傣文佛教经籍之中。为了适应当前的大好形势,对于我国的佛教《大藏经》,实有重加整理、编纂、刊行之必要。一九六二年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应各方面的要求,召集了会议,决定重新编定《中华大藏经》。首先的工作是编定目录,然后再选定古刻本,加以校勘,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17.
《本教大藏经》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教作为藏族的本土宗教,最能反映藏族文化的特性。代表本教理论体系的经典集成世称《本教大藏经》,《本教大藏经》包括《甘》与《甘丹》两大部分,其形成历史可以上溯到11世纪初叶。现存的《本教大藏经》《甘》部有阿拥版、温伦版、瓦琼版、石刻版、电子版等若干版本,其中瓦琼版178函,88692页。《甘丹》部第三版有322函,191254页。本文认为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应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本教大藏经》的价值,以法律为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国内资源优势,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搞好《本教大藏经》的抢救、保护、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在佛教目录学方面素少研究,发言权本来不多。对于《中华大藏经目录》的看法,认为考证泽本,精审有用,而编订原则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大好谈,谈出来也可能贻笑大方,所以初心不打算提什么意见。由于哲学研究所和朋友们的催促,吕秋逸先生还对我说,春节前不提意见,就算默认。这样,即使十分不成熟,也就非提一点意见不可了。现在就管见所及,提供参考如下:1.我觉得新中国科学院编印《中华大藏经》,不同于旧时代的私家刻经。编订目录,也不应以私家刻经的原则为原则。而吕秋逸先生受科学院委托所编订的《中华大藏经目录》,则是支那内学院一九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日报》报道,由中华书局承印出版的《中华大藏经》计划分装二百三十册,印制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今年将出版前五册。《中华大藏经》收录佛典著述共达二万三千卷,是目前海内外收集最全、底本最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5,(8):16-16
本刊讯7月24日,《碛砂大藏经》捐赠仪式在北京海淀区龙泉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泉寺住持学诚法师,北京市海淀区民宗侨办主任刘希英,北京市西山农场党委书记于树华,捐赠人李玉平及二百多位居士参加了捐赠仪式。《碛砂大藏经》全书591函,362卷,收录佛教典籍15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