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维度来对"人间佛教"进行观照,试图由此而切入关于"人间佛教"之概念及其意义与价值的理解。(1)从历史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根本精神的继承,是针对中国佛教之衰落形态的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运动,体现为中国化佛教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从现实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在现代生活场域之中,以"契机"为方便而实现的关于佛陀教义的化仪更新,体现为佛教的一种新实践;(3)从理论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对佛教之根本义理及其价值的重新拣择,基于化仪更新而实现了佛教价值之实现境域的转移,而体现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以创新、改革著称的禅宗,以适应由古代佛教向现代转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率先开始了以“人间佛教”为核心的革新运动。寄禅、太虚、印顺都是中国佛教时代精神和理论创建的杰出代表,构成了鼎力于佛教改革的三个时代。从佛教的出世到入世,到“人生佛教”的提出,进而“人间佛教”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又一次创新,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振兴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12)
正本刊讯11月21日至22日,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光孝寺承办,肇庆六祖寺、河源燕岩六祖古寺协办的"2016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本次文化节主题为"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旨在通过《六祖坛经》的弘扬与传播推动广东省佛教界的道风建设,坚持佛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努力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良传统,"上报国恩,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7)
<正>自太虚大师(1890-1947)提出"人间佛教"的创见,迄今已经近百年了。在两千多年的汉传佛教史上,人间佛教思想是继中国禅宗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创造,成为汉传佛教现代化的指针,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佛教全球化的进程。正如太虚大师所言,人间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如何以佛教的道理改良社会?历经一个世纪的探索,汉传佛教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5.
禅宗思想是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相融合后并以佛教思想为主旨的中国化佛教思想。禅宗在"见性成佛"中所达到的本我境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作为意识主体得到的不是客观理性的深化认识,而是情感净化后满怀欣喜的感性认识的升华。禅宗思想对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而江西宜春是禅宗发祥地之一。马祖道一在这里创建丛林,以安僧众;百丈怀海在这里订立清规,和合僧团;洞山良价于洞山传曹洞法脉;黄檗希运于此开黄檗宗风……自本期起,《中国宗教》将连载"宜春禅宗祖庭巡礼"系列文章,展示佛教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禅宗在宜春发展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8.
禅宗是佛教吸收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产物,而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了道教的开展。如果说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道的禅化所形成的亦禅亦道的理论形态则是禅宗的进一步本土化。宋末元初道士李道纯通过以禅明道的方式,几近全盘借鉴禅家的言说与思维方式以彰显道教性命双修之理,在促进禅学与道教思想深度融通的同时,使唐宋之际兴起的道教内丹性命学在宋元之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而江西宜春是禅宗发祥地之一。马祖道一在这里创建丛林,以安僧众;百丈怀海在这里订立清规,和合僧团;洞山良价于洞山传曹洞法脉;黄檗希运于此开黄檗宗风……自本期起,《中国宗教》将连载"宜春禅宗祖庭巡礼"系列文章,展示佛教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禅宗在宜春发展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0.
自佛陀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悟道,以心印心,禅学便开始流传于世。印度禅宗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东渡来华,将禅学传入中国。二祖、三祖均在中国的安徽建道场,弘扬佛法。后六祖惠能大师创顿教,给中国佛教注入新鲜血液,将佛教中国化,使中国佛教重焕生机,禅宗在中国自此大兴,禅学思想深入人间,兴盛至今。  相似文献   

11.
人间佛教关注的重点是"人生"和"人间",不像传统佛教主要关注的是"人死"和"天间".人间佛教的伦理关怀首先表现在它对传统佛教之"死鬼化"、"天神化"的批评上.在修行实践中,人间佛教的伦理关怀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五戒、十善和以慈悲为本的大乘菩萨道.学佛是道德的实践,道德的根源在慈悲,慈悲是人间佛教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具有相当的普适性.五戒、十善和慈悲的道德规范,都是以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为根本基础,从而使得佛教的慈悲行为与世间的仁爱行为相区别,使得人间佛教的修持规范、伦理关怀具有佛教道德的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2.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中国化的根本属性是长期性,当代中国宗教依旧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具体而言中国宗教要达成对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核心价值文化认同。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集中体现了佛教的当代中国认同,它将"人间佛教"的核心内容(佛教人本关怀哲学和人学菩萨道教法)置于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中重新涵化,表达了中国佛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接契,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进而倡导中国佛教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从服务国家民族最高整体利益,服务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外友好交往。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为当代中国宗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佛教的社会建设理论,是从寺庙走向社会,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进而成为社会建设的一种共同体原理与社会资源。"人间佛教"作为一种佛教型社会理念,自20世纪初太虚和尚倡导以来,历经几代高僧大德的努力,终成当代中国佛教的一种发展模式。在"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及其实践过程中,中国佛教界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建设及社会服务事业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本文以太虚、巨赞和赵朴初三位佛教思想家的相关理论为中心,梳理并讨论"人间佛教"理论中有关"社会建设"的基本观念,探讨20世纪"人间佛教"思想中有益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资源,最终体现"人间佛教"作为一种"理论资源"或"社会资本"的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 ,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6.
高永旺 《学海》2012,(1):165-170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21年12月27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基地协办的"2021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人间佛教与佛教中国化",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中国佛教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经验,探索当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圣严法师精勘于传统禅修,并因此以台湾法鼓山为弘法基地,常年在美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举行公开的"禅七"活动.在多年契机的传法过程中,圣严法师针对竞争激烈、动荡不安等各种压力剧增的现代社会,提出了"心灵环保"的人间佛教,即以传统的禅修为安心法门,并融入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来对治现代人的焦虑、不安及环境污染等现代社会问题,同时冀此来提升现代人的精神品质与实现现代社会的和谐、安宁与幸福.从总体上看,圣严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主旨是立足于人心困惑、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以中国禅宗的"平常心是道"的禅法为基础,兼他宗所长,并融入现代化的生活意识,以"心灵环保"为方便说法,引导人们在世间实现净土,同时,也不忘"世间成佛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全球史观"考察了佛教在世界各地传播、发展的普遍性与地域特征。特别是以中国佛教的禅宗与活佛转世制度为个案,深入剖析了佛教在中国境遇下本土化的典型史实,并以此尝试探讨研究佛教的全球视角与地域化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1.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向上又受台湾印顺和星云等人的人间佛教实践的推动,目前已成为中国佛教在新世纪最突出的发展动向。2.作为一种新的佛教运动,人间佛教呈现出强烈的人间性特征。方立天先生认为,中国现代佛教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参见方立天)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具体来讲,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