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术福 《法音》2022,(1):52-55
"招提",梵文Caturdesa,意为四方[1],亦常指寺院。日本"唐招提寺"因我国唐代鉴真和尚而建,其寺名意为"大唐道场"。又因日本佛教如法授戒亦始于鉴真和尚,故而鉴真和尚被奉为日本律宗初祖。唐招提寺是日本最早的律宗寺院,由鉴真和尚亲自设计并带领日本工匠创建而成。[2]鉴真东渡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影响到日本佛教的发展,而且对日本当时及后世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鉴真在岭南     
鉴真在岭南的道迹贤踪 鉴真(688—763),在日本被尊为“唐大和尚”(“尚”或作“上”字),圆寂后谥“过海大师”。俗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鉴真十四岁出家,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鉴真十八岁,从道岸律师(654—717)受菩萨戒。前后经历六次东渡,遭遇五次失败,期间不幸双目失明,最后终于到达日本,向僧众授戒传律,创立日本律宗,  相似文献   

3.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0):31-43
我想日本的僧人都十分崇敬玄奘法师、鉴真和尚,也都受过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和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精神的感召。可以说,日本的圆仁与中国的玄奘、鉴真一样伟大。虽然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舍身求法的精神。至于说到他们对中日佛教文化的影响,毕竟玄奘大师、鉴真和尚的名气太大了。比如玄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韩国,由于有了  相似文献   

4.
鉴真和尚与扬州大明寺能度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6周年。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提起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当年他应邀赴日本,出生入死,经六次东渡,方才实现。他留居日本十年,毫无保留地将我国的佛教及建筑、雕刻、文学和医药等传播过去。他的崇高道德和不...  相似文献   

5.
圆仁———中国的玄奘我想日本的僧人都十分崇敬玄奘法师、鉴真和尚,也都受过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和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精神的感召。可以说,日本的圆仁与中国的玄奘、鉴真一样伟大。虽然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舍身求法的精神。至于说到他们对中日佛教文化的影响,毕竟玄奘大师、鉴真和尚的名气太大了。比如玄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韩国,由于有了小说《西游记》的广泛流传,日本、韩国甚至越南的孩子都知道《西游记》的主人公唐僧,也就是大唐三藏玄奘法师。相比之下,在日本传统文化观念中,佛教徒还是习…  相似文献   

6.
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①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相传东大寺是由圣武天皇发愿、光明皇后随喜力劝而建。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1997年秋,出席“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三国代表曾在这里共同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东大寺的建筑与历史东大寺的伽蓝以大佛殿(金堂)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②;东侧有二月堂、索院(法华堂)、开山堂等。…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6)
今年是隐元禅师诞辰400周年纪念。这位明末清初的一代高僧应邀东渡扶桑,开创日本黄檗宗,传播了华夏文化,是继唐鉴真和尚之后的又一个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日本佛教史纲》载称:“隐元禅师来日本还不到一年,他的道声已传遍东西,似乎有把日本禅海翻倒过来之势。”日本学者也一致公认:“自唐鉴真和尚招提寺之后,隐元禅师创建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是人才荟萃、人才辈出之处。”当时日本后水尾天皇敕赐隐元“大光普照国师”称号,他圆寂后,历代日本天皇相继追谥他为“佛慈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21日陪日本立正安国会、立正大学赠送《日莲大圣人御真迹》代表团参观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时,发现一件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光明皇后书写的抄经记。回家后凭记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抄件在日本早有记录。为了更好地了解此件文书的价值,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稍作说明。天平五年(733)圣武天皇敕僧荣睿、普照随遣唐使人店留学,并寻访高僧赴日传授戒律。经他们的邀请,洛阳福先寺道破在天平八年(736)到达日本奈良。此后鉴真一行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在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已进人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将中…  相似文献   

9.
药师寺,位于奈良市西京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为奈良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日本天武九年(680)。本尊是药师三尊(日本国宝)。历史沿革日本天武九年(680),日本第四十代天皇为了祈祷皇后疾病痊愈,发愿在飞鸟藤原京建造佛寺,这便是药师寺建寺之始。七年后,药师寺尚...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0,(12)
<正>(2010年11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日本朋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来宾:扬州市与奈良市缔结友好城市。乘此胜缘,东大寺鉴真和尚木雕坐像回国"省亲",隆重举行"鉴真坐  相似文献   

11.
圣辉 《法音》2003,(11):26-28
今年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知命之年,也是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非典”的一年。同时,今年也是唐代鉴真大和尚东渡125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的纪念之年。所以今年对于中国佛教界来说特别具有纪念意义。纪念鉴真和尚,宣传鉴真的非凡事迹,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是传播佛教文化的伟人,是东渡日本传播友谊与和平的杰出使者,是属于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之一。鉴真和尚于公元688年生于扬州,14岁出家,18岁受菩萨戒,20岁受具足戒,游学洛阳、长安,师从高僧大德。他天赋高迈,勇猛精进,40余岁便已成为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三年多前,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的消息传来,我脑海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李太白的那首千古绝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从鉴真和尚踏上日本国土算起,历史的长河已流经一千二百三十个年头。诚然,鉴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7,(8):61-62
6月18日至24日,以扬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扬州大明寺住持能修法师为团长的扬州佛教代表团一行20多人.应邀对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4月12日在日本国会演讲时两次提及了扬州大明寺和鉴真大和尚,鉴真大师矢志不渝、六次东渡,前后花去了12年时间,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佑国寺,原名大万圣佑国寺,始建于元贞元年(1295),为元代的皇家道场,也是“释源宗至”真觉国师的“华严道场。”入明之后,有法亨禅师鸠工修葺,使其变成了五台山的一座禅宗丛林。清代时,先有奎衷和尚重修,继有玄化和尚、仁山和尚又予补葺;清末民初,普济禅师...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可以追溯到一千几百年前,通过佛教的交流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以鉴真和尚为首的中国历代高僧“为是法事,不惜身命”.漂洋过海.来到扶桑,带来了许多佛教经典,将完整的戒律和纯正的佛法传到日本。日本的学僧也屡到中国求法。其中最澄上人(767-822)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随智级禅师学习教法,归国后在比教山开创了日本天台宗。现在日本主要佛教宗派的创始人都曾在比乘山修习过,然后踏着最澄的足迹赴华求法,为日中佛教的友好交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不仅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文稷 《法音》2000,(1):78-83
福建佛教源远流长,历史上曾广泛地开展对外弘法活动,并在海外有众多的廨院,这是福建佛教的显著特点之一。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福建佛教与日本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天宝十二年(753),历经挫折、双目已经失明的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的九州。他在平城京东大寺设坛传戒,圣武天皇以下四百余人,均从其受戒。鉴真大师后被日本佛教律宗尊为始祖。追随鉴真大师赴日的14位弟子中,有福建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昙静在日本担任戒师,辅佐鉴真大师弘扬戒律,为鉴真弟子中显名于后世的18位名僧之在日本长崎,明崇祯元年(…  相似文献   

17.
泉州古称“佛国”,历代高僧辈出。晋、隋以来,佛寺兴兴废废,不计其数。现有寺名可考的达400多座,尚存者215座。泉州佛教与海外各地的关系源远流长,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早在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就有印度僧人拘那罗陀来到泉州,住在九日山翻译《金刚经》,现在九日山西峰一块盘石,据说是拘那罗陀当年翻经之处,人们称为“翻经石”。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跟随他去日本的18位弟子中,有一位是泉州超功寺僧,在日本担任戒师。  相似文献   

18.
怀念森本孝顺长老陈宽每年6月5日至7日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开山舍利会。一年中只在这几天御影堂才供一般民众参拜。鉴真和尚像就供奉在御影堂中,另有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先生在和尚像周围的拉门上制作的中国风景画。今年我应邀参加了法会。我和参拜者们一起来到了御影堂...  相似文献   

19.
鉴真和尚是江苏省扬州人,公元688年生于广陵江阳县(今扬州市)一个姓淳于的商贾家庭。公元702年鉴真14岁时,在广陵江阳县大云寺出家为僧,禅师智满收留了这位英俊少年。鉴真开始了佛学研究生涯。武则天曾发布诏令:“天下诸州度僧.便就智满禅师。”可见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二月十日,扬州大明寺内钟鼓齐鸣,香烟燎绕。中日两国佛教界在鉴真大和尚的故乡扬州大明寺,隆重纪念鉴真东渡日本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缅怀这位为中日友好作杰出贡献的唐代高增。个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日本国奈良唐招提寺执事运增证国长老、大安寺副主持河野良文法师、江苏各倚山长老及两国僧侣四百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公元743年,鉴真与弟子、水手、画师、修文等一百八十五人应日本增人普照、荣睿的祈请,怀着“为了弘法、何惜生命”的坚强意志,扬帆东行,历尽艰辛,五次受挫,第六次终于闯过万里波涛,横越沦海,实现了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