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科学与无神论》编辑部 《科学与无神论》2010,(5):63-64,F0002
<正>2010年8月1日,在任继愈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华大藏经》编辑委员会联 相似文献
3.
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金匮石渠理册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 相似文献
4.
5.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老子》的整理出版,对于《老子》一书文献和思想方面的研究,都是一个极大的贡献和推动。整理者韩巍先生已经对此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书末还附有《老子》九个重要版本的对比,极方便于读者。整理者根据内容和字体等因素综合判断,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老子》似乎略早一些,“《老子》的字体在这批竹书的各种文献中属于相对较早的一种,但仍然明显晚于银雀山汉简,估计其抄写年代有可能到武帝前期,但不太可能早到景帝。”①竹简《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称“老子上经”,下篇称“老子下经”,与帛书两本同中有异。帛书也分上下两篇,甲本无篇题,乙本的篇题是“德”和“道”。 相似文献
6.
7.
高亨先生《老子正诂》对《老子》文本的校勘,有近百处与出土文献相合。他运用的校勘方法灵活多样,细密严谨,至今仍有指导意义。《老子正诂》之所以成为上一世纪老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与全书对文本的精密校勘是密不可分的,揭示出高亨先生《老子正诂》的校勘成就,有助于推动《老子》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善是道德价值。它是私意的表达。因此,《老子》认为,善恶是非不分,需要破除。言即知识,是对事实的陈述。它有所限定,即局限性,彼此有别,因此也要放弃。有即万物。有具有主体性。有即现象,为假,不是事物的本来。事物的本来即道。作为本来的道,即本、即生。作为本的道是某种可能性,故不可说。作为生的道,未能成形,故不可说。道不可道。假的有、巧的真、善的名都遮蔽了道:事物的本来。故需要反,即还原。 相似文献
9.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任继愈先生的著作和科研工作任继愈先生是著作丰硕、有多项重大学术贡献的学者。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作为大学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多年来一版再版,成为不朽的哲学名著:他撰写的研究佛教思想的论文,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后集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出版,多年来也一版再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也得到了国际佛学研究界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11.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哲学史、宗教学、图书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近三十年来,随着帛书和竹简《老子》的先后出土,《老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在文本考证上,学界考察了简帛《老子》的文本性质、结构,校勘了文本;其次,在文体考辨与老子身世考证上,学界分析了《老子》等先秦文本的句式、韵脚、修辞手法、体裁,为《老子》文本形成时代提供了新证据。对于竹简与今本《老子》的作者,学界存在老聃与太史儋之争。关于老子故里,河南学者和安徽学者之间争论不止;关于老子的姓氏,学界亦聚讼不已。最后,在《老子》研究方法上,学界历经三个阶段的方法论反思,当前正在自觉探索中国哲学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14.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老子》使用了墨钉、短横、重文、钩形等椟示符号.每种标志符号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对这些标志符号的含义及用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不但对我们深入理解原文颇有帮助,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究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敞开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借助现象学存在论阐释,《老子》的美学意蕴展现为:“观”的审美态度,“有无相生”的生存体验,以语言悖论为特征的美学话语。它们奠定了中国美学尤其道家美学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郭店楚简出土的《老子》对老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提出老子的经济思想和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十分相近,都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倾向。儒道两家的对立非始于当时,而是受庄子后学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浅议《老子》的"无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是否应当得到满足,满足至何种程度,这是人们一直讨论的问题.<老子>提出"无欲"的思想,并且认为"无欲"是人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要达到"无欲",则需要采用"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老子作为一名史官,通晓《周易》,其思想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如其“贵柔”以及对“强”“壮”的警觉等思想与《周易》初爻、上爻的爻位爻象象征的意涵颇有内在的关联。其“人法地,地法天”的思想与《周易》的卦爻整体结构体现出来的思路颇有一致之处,其“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可能就是在此一卦爻整体结构中演绎出来的。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论思想可能与《易》类筮法体系的哲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文献》杂志2002年2期发表了尹振环先生的文章:《王弼本<老子>绝非权威本——古代学术史必须重写的典型案例》,笔者认为作者在文章中所指出的王弼本的“讹误”之处多为臆断,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