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意性别偏见因持有者的主观好意往往难以被识别为偏见, 但会通过限制女性的角色形象和将其置于弱者地位从而巩固性别不平等的状况。近年来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善意性别偏见从家庭教育、婚恋角色分工和职场竞争等方面挤压女性的生涯发展空间; 相比来自他人态度的直接作用, 这些消极影响更多通过女性对善意性别偏见的自我内化来实现。针对这一作用机制, 研究者们从女性感知和应对善意性别偏见的个体心理层面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我们认为, 从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审视善意性别偏见的相关研究, 如何秉持研究立场的客观性和价值观的中立性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发展也对性别偏见的研究趋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修订女性主义认同发展量表(feminist identity development scale,FIDS),检验其在中国女性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657名女性大学生施测中文版FIDS、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和矛盾性别偏见量表(ambivalent sexism inventory,ASI)中的敌意性别偏见分量表,随后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效标效度的检验。结果:修订后的中文版FIDS共有27个条目,保留了5个分量表,分别是被动接受、醒悟、融合发展、整合和积极投入,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18%; 五因子模型拟合较好(χ2/df=2.99,IFI=0.92,CFI=0.92,GFI=0.92,TLI=0.91,RMSEA=0.05); 中文版FID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在0.71~0.89之间,分半信度在0.75~0.90之间。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FIDS在中国女性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女性主义认同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发源于政治共同体成员人格中与所属共同体及亚群体有关的自我认同的叙事建构,是共同体成员对所属共同体及亚群体过去历史、当下主权、现行政体、未来使命的综合的能动性反应,包括认知层面的认可和赞同、情感层面的归属和依恋、行为层面的支持和拥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同状态,并且会随着人格的成长、自我认同的发展、以及共同体命运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政治认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已有研究多是从政治学、社会学角度对其进行论述,随着近年来大众对社会心态的日益关注,理解政治认同议题中的心理学因素愈显迫切。目前心理学视角下的政治认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厘清政治认同结构、编制测量工具、探讨形成过程,关注未来预期和移情的影响、关注中国现实问题、以及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乔红霞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1,34(2):435-440
[摘 要] 军队女性心理是军事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研究的焦点包括:女性军人的性别角色与特质、军队女性领导者、女性军人的婚姻与家庭、性别压力与性骚扰等。军队女性心理在研究方法上受女性主义影响坚持多元方法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与普通女性心理研究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未来军队女性心理的深层研究将日益迫切,非主流研究方法将逐渐引起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应注意军队女性心理研究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 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 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特定社会化的男性气质意识规范会影响男性的心理健康。对男性气质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意识形态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认同取向, 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未来研究应改进测量工具, 更新研究设计, 细化研究领域, 发展男性气质多元化实践以及男性气质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析医患矛盾的形成与消解:—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伦理学历史发展了几千年 ,伦理学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历史 ,女性主义伦理学从性别入手 ,对道德进行研究 ,用女性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世界 ,看社会 ,看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1 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特征女性主义伦理学与西方传统伦理学不同。传统伦理学的目标在于发现、提出、解释指导人们行为的那些普遍的、公正的、不分种族阶级的应用于每个人的道德原则。女性主义伦理学则试图审视批判传统伦理学中对妇女声音的忽略 ,批判带有压迫妇女性质的伦理理论 ,并重新确立起自己的理论。女性主义伦理学产生于女性主义运动 ,在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0年代之前,性别是一切女性主义者在探究妇女千百年来受歧视和压迫根源时最先投向的视点.因此,性别理论是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学者从引入、介绍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到对女性主义伦理学展开深入研究,使得女性主义伦理学成为当今中国女性主义哲学学科中探讨最为充分、深入的一个领域.本文将从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介绍和引入、深化和发展以及若干实践主题的探讨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认同驱动的营销关系视角, 系统地探讨了基于多元企业认同的企业身份构建及其张力调和机理。具体地, 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身份理论, 探索多元企业认同的结构; 其次, 从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创新的视角, 描绘多元企业认同形成及演化过程; 最后, 探究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以及身份张力调和机制。在理论上将消费者-企业认同扩展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认同, 探索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及调和过程, 揭示其背后深层作用机理。实践上为企业与客户保持长期、和谐、多赢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性别认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性别认同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认同的概念和衡量标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双重身份认同的视角探索性别认同,分别考察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关于性别认同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现有研究重点探究了自我适应与人际适应两个方面的结果。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儿童内隐与外显性别认同之间的联系、不同性别认同类型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重视对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儿童社会适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