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2.
《法苑珠林校注》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可再商榷。此选取30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李贺敏 《法音》2001,(11):45-46
本刊讯11月30日至31日,由日本《中外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第九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始于1985年,是为纪念日本最大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创办九十周年而发起的,比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发起的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早一年,同样为每两年召开一次,中日双方轮流举办。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杨曾文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教授分别作了基调发言。杨曾文教授在题…  相似文献   

4.
学诚 《法音》2012,(9):4-5
(2012年8月28日于西安)二千年来,佛教和平地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扎根、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奇迹。传入中国后的佛教,在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又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宝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在中国佛教第一个千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史上,地处内陆中心位置的陕西省,尤其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赢得了佛教"第二故乡"的盛誉。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9日上午,日本文部大臣有马郎人见到了来自中国的国家宗教局代表团访问一行,心中喜悦万分.稍事寒暄后,围绕着佛教文化打开了话匣子:“我多次访问过中国,到过许多地方.每次去最有收获的还是拜访佛教圣地.我去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杭州的灵隐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去五台山,那是我向往已久的佛教圣地”.代表团团长叶小文闻听立即表示:“我愿为中、日官方宗教文化事务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提供帮助.”文部大臣听了十分高兴,幽默地说:“叶局长不是想邀日本的宗教事务官员赴华交流吗?届时…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1,(12)
近读第9期《法音》所载《江泽民总书记在自马寺的一席话》一文,对于一些人认为信仰佛教的人是消极厌世而遁入空门可以消除其误解。江总书记在文中还说:“宗教的形成有很长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历史文化。”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陈银桥在一次谈话中也说过“佛教是文化”一语。这些使我联想到我国古圣先贤为传播佛教文化,远涉山川,历尽了千辛万苦。由汉迄宋的千余年间,佛教从印度陆续传入我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内容,并得到不断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30日)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怀与自他不二、因缘果报的智慧。因此,历史上中国佛教大力倡导戒杀、素食,积极组织护生、放生,并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  相似文献   

8.
编后语     
《法音》1994,(10)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无可抗御的精神键力,在人群中传播普及,并迅速流布世界,所到之处,即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深刻地影响和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固有文化,而佛教文化本身更呈现出各具特色、多彩多姿的面貌。如果寻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轨迹,我们不禁要问: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并非通过征服和殖民,而是通过和平传播,何以能使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接纳它?在与以儒道文化为代麦的中国固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中国佛教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原因何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对我们有何启…  相似文献   

9.
在佛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空谈盛会此起彼伏、大赶时髦之际,佛门外却出了一桩实干的事。企业家曾华灿先生要出至少3000万元人民币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编撰、出版一部大型专业丛书——《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见本期p124)。这是一部集全国佛教音乐专家学者之力,耗时8—11年始能完成的系统文化工程。2008年4月28日,双方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表了《祝〈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早日面世》的讲话(见本期p95)。  相似文献   

10.
我讲得题目是《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五台山的研究》,现分两部分来讲, 一、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为借鉴,看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佛教在印度,从古至今并非是一个最大的板流。  相似文献   

11.
佛教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历史和思想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日本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移植和发展,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与日本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俗相适应,已形成为日本的民族宗教之一。研究中日佛教的同异,对于加深彼此国情的了解和促进两国佛教文化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徐玉成 《法音》2001,(10):24-28
一、缘起基于赵朴老提出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构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展开了大规模的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即是其中一个具体交流项目。由此因缘,我于2000年4月至10月赴日从事日本《宗教法人法》专题研究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考察,我对日本宗教现状和日本宗教法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本是一个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亲。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  相似文献   

13.
从东晋十六国时起,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并逐渐向广大的下层民众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佛教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一些佛教的节日或纪念日,逐渐越出了佛教寺庙高高的院墙,悄然走进世俗生活,与民俗相结合,成为老北京积久成习的岁时风俗。一、佛诞日——舍缘豆(农历四月初八)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的日子,称为佛诞日,是佛教最大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之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为他浴身。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佛教寺院每年在佛诞日都要举行浴佛法会,故又将这一天叫作“浴佛节”。浴佛节的仪式是将佛像置于香…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4,(2)
本刊讯应缅甸联邦宗教部和缅甸联邦全国佛教僧伽委员会的邀请,由中国佛教协会刀述仁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四人,子1993年12月1日至11日对缅甸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友好访问。12月1日,中国佛教代表团抵达仰光国际机场时,受到了缅甸宗教部、全缅佛教增伽委员会和中缅佛教居士林等佛教界四百余人的热烈欢迎,我佛教代表团在仰光期间,全缅佛教僧伽委员会最高执行主席团和缅甸联邦宗教部部长分别会见了我佛教代表团,在缅访问期间,我佛教代表团曾先后参观了大金塔等三十余座佛塔、佛寺及十余所佛教大学、进修班和佛教祥堂等,使我们…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5,(8):3-7
一、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使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六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入隋…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释迦牟尼佛创立,公元前后传入中国,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这两千多年中,佛教与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佛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包容、增上的作用。以下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华传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浸润。第一个方面是礼敬君主。印度佛教认为僧人不应受世俗伦理的约束,甚至于见了君王都可以不行跪拜之  相似文献   

17.
一、赵朴初会长给谢晋导演的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于1990年7月5日函复上海电影制片厂谢晋导演,信中说:谢晋同志:承示《冤孽》剧本稿,我读过了,并且请一位佛教法师读过,我们都认为情节生动感人,突显了母爱的宽容和报恩思想的力量(报恩思想是佛教的主要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牢不可破.用佛教题材来描述这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文化     
我看过曾是毛主席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毛主席出门散步,对李银桥说:“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吗?”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文革”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已正在补课,读佛书。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宗教是文化”。这三个人…  相似文献   

19.
凌海成 《法音》2000,(7):6-12
2000年5月24日至6月2日,中国佛教 代表团一行百余人访问了尼泊尔王国。此行 的目的,一是瞻礼释迦牟尼佛诞生圣地蓝毗 尼,二是参加蓝毗尼中华寺落成典礼、开光法 会和方丈升座仪式,三是与尼泊尔佛教界进 行友好交流。我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派驻中华 寺的代表,参与了这次活动的筹备与接待工 作。为了记录下中尼两国佛教交流史上这重 要的一页,现将中国佛教代表团在尼泊尔的 活动记述如下。          一 5月24日,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一诚法 师、副团长刀述仁居士、仁德法师、惟贤法师 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西…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5,(6)
<正>佛教是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深圳弘法寺联合主办的"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这一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