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崇高、重要的奖励。事实证明,颁发此奖极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由技术革新到科学革新的变革,进而在新世纪的几年里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也说明科学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崇高、重要的奖励.事实证明,颁发此奖极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由技术革新到科学革新的变革,进而在新世纪的几年里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也说明科学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和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以至于不再仅仅把诺贝尔奖看作是对科学家的一种奖励 ,而更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占有科学高峰的象征和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标志。诺贝尔及其获奖史对当代科学发展的深刻反映 ,为科学哲学研究提供的丰富素材和大量有待讨论的问题 ,已使外国人开始筹建“诺贝尔学”。但国内目前有关宣传与研究 ,则更多地停留在每年颁奖时的奖项介绍和有关史学角度的探讨 ,与其影响程度和应有之位失之偏颇 ,其中折射出的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 ,更被极大地忽视了。我国科学研究冲击诺贝尔奖的…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医学奖漫谈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有人说:在我们中国,有两件事情始终过不去,一是世界杯,二是诺贝尔(陈村,诺贝尔,你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痒”.海上文坛,1995,1:55)。还有人说:要是和争夺体育奥林匹克奖相比,科学诺贝尔奖在国内...  相似文献   

5.
细胞信号转导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至今已获得10次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说明了它的重要性.通过叙述细胞信号转导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及今后的预测,说明细胞信号转导与诺贝尔奖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对其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奖与气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人们还沉醉在8月的雅典奥运会沸腾、激扬的海洋里,当人们依然在咀嚼着运动场上获得的胜利果实的甘甜时,它的近邻斯德哥尔摩又传来科学金秋收获的信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在举世瞩目中陆续揭晓.尘埃落定,桂冠有主.今年北欧的夏末秋初是丰收的、欢乐的季节.她的多姿多彩、喜事连连,久久地吸引着全球人们的眼球.尽管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大奖早已家喻户晓,但关心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人们依然激情依旧,不管是谁获得殊荣,一样鼓舞欢欣,热烈祝贺.因为人们懂得:科学是瑰宝,科学无国界.  相似文献   

7.
段志光教授的新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研究内容堪称大手笔、研究逻辑安排大布局、研究方法采用大数据;整个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探讨生物医学杰出人才成长规律、造就一批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产生一批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目标,是国内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领域中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揭示了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成长的一般规律,为培养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医学奖之光与东方巨人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是个伟大的人物。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著名最重大的奖励。它对人类和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看成是给科学家以金钱,更主要的是对他们珍贵的发明与发现给予无价的鼓舞。事实说明,诺贝尔奖极有利于发展科学事业,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文章中,作者就诺贝尔医学奖为在中国首次获得,希望变成现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了我们的优势与不足、存在的困难。我们深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共同愿望。当然,仍需作艰辛的努力。关键是要尽快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专家。  相似文献   

9.
为解析"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一命题,医学界尤其是医学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式的梳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以相关文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文量、发展态势、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界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同整个科学界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处于同步发展态势;作者众多且核心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影响力;《医学与哲学》等期刊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认为国内学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注度将会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0.
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让伍连德博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但是,不得不面对他最终落选的遗憾.从科学创造过程中的科学发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伍连德博士落选的可能原因,同时时代变迁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给科学界的多重启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英物理学家,劳特布尔和曼斯菲尔德,表彰他们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现代磁共振技术的开发,这一技术标志着医学诊断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一项突破.该项发现建筑在核磁和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的基础之上.核磁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导致了1943、1944和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导致了1991年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这意味着,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是该系列发现中第六个诺贝尔科学奖.  相似文献   

12.
在体现国家科学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诺贝尔奖九十六次评选、一千余人获奖名单中,没有一个中国籍公民,而我们熟知的扬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六位美籍华人却在别国的土地上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荣誉。对此,国人甚为不解。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历史的、现实的。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中,是在人的创造力发展的道路上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扼杀创造力的“杀手”。 一、思维定势──扼杀创造力的根源 我的儿子在上小学时,床头上放着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是郑渊洁的《蛇王淘金》。我父亲从乡下来我家…  相似文献   

13.
全息生物学自问世以来,在初期,由于没有被广大科学界所接触,且极少数专家、学者对其肤浅的理解与掌握,而给予盲目崇拜和“叩击诺贝尔奖的大门”之过分评价,但随着逐渐的被广大科学界所熟悉,特别是被少数专家、学者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方发现除了有一定的科学性之外,大部分是模糊不清、错误百出的。所以,近两年来出现了一些争鸣。可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分析与判定的评价标准,至今仍难以达到统一认识和确切的科学结论。故笔者从哲学角度,遵循假设的特点及其验证规律,提出怎样才能科学地评价全息生物学的刍议。  相似文献   

14.
果蝇研究成果三次获诺贝尔奖的启示重庆医科大学94级研究生(630046)黑飞龙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从事胚胎发育研究的专家,以表彰他们在果蝇发育的基因控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至此,直接因对果蝇的研究已是第三次获得了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是生命科学领域声誉最高的一个奖项,获得者的多少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一项指标.至今,亚洲的科学家仅有1人获得了该项荣誉,但是已经有多名科学家获得了提名,通过描述从1901年到1951年之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提名情况来评价亚洲的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敬畏者之路     
茫茫人海里,芸芸众生中,我是安拉的一个奴仆。只因我把《古兰》当成“指南”,才分辨出南北西东。茫茫人海里,芸芸众生中,我是安拉的一个奴仆。只因我把“圣训”当成“灯塔”,才避免误入迷途。茫茫人海里,芸芸众生中,我是安拉的一个奴仆。只因我把“先贤”当成“路标”,才一直未离开正路。茫茫人海里,芸芸众生中,我是安拉的一个奴仆。只因我把人生当成一叶逆流而上的小船,才一刻不敢怠慢,一桨不敢放松。茫茫人海里,芸芸众生中,我是安拉的一个奴仆。只因我向往那光明幸福的彼岸,才不辞劳苦、一路风雨、日夜兼程……敬畏者之路@郭世忠…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因“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化学家、无烟炸药的发明者、历史上罕见的企业家型的科学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伟人的母亲呢?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母亲阿尔塞尔在诺贝尔人生征途上, 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呢? 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希望时,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诺贝尔18岁时,在一首自传体的英文诗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8.
科学究竟是什么呢?关于科学的定义,历来就有各种说法。苏联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卡波查说:“科学就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英国现代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M·S·布莱克特甚至从某一个极端的、心理学的角度给科学下了一个奇特的定义,说:“所谓科学,就是国家出钱,来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等等。我似乎觉得,若从哲学角度来看,科学不是别的,它实在是违反常识的一种思  相似文献   

19.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禹宽平的《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之后,读者纷纷来稿,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从中西研究传统的历史差异及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的历史关系、方法论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吁中国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