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每周末都由县城回到镇上的家。无论天晴下雨,奶奶都坐在台阶的藤椅上,向着我的方向痴痴地看着。一直要等我上前挠挠她的手心,她这才用手搭在眼帘上:“春宝回来了。”她已经看不太清楚人。我再用手指温柔地梳理她的头发,她确定了:“春宝回来了!”我大声说:“是呀!是我!”其实她听不见。我挨挨她的脸,她灿烂地笑起来,拉着我去她屋里。她将姑姑叔叔们送来的东西留了下来:软乎乎的饼干,大枣,绵软的糖果。  相似文献   

2.
初中时,我是她的班主任,而她和我,却对抗了两年,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本里,我是第一个被她写进“死亡日记”的人。  相似文献   

3.
框住幸福     
接到惠姨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得闲,她要给我送些镜框来。惠姨虽是远亲,可是父母在世时,常来我家,待我很好。记得我的头一本《安徒生童话集》,就是在我12岁生日,她送来的生日礼物。后来我们来往越来越少,最后一次见面,是5年前她老伴去世,接到通知后,我和妻子捧了一篮白菊花去她家,很安慰了她一阵。前年她退休了,倒也过得安闲自在。近年来我们只是在春节时互通电话拜年,没想到这跨世纪后的春节期间,她忽然说要来我家。惠姨来,当然欢迎。但她不说来拜年,说是送镜框,这却颇费我们猜疑。  相似文献   

4.
欢喜信佛     
《佛教文化》2011,(3):103-104
朋友发来短信,说她去五台山拜佛了。我惊问刚刚提拔的她:“你信佛了?!”她回答说:“也信也不信吧一一我是为我家小宇来拜佛的。”我苦笑了。小宇,是她的宝贝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甭问,她一定是求佛保佑她那个懒惰成性的儿子考中他梦寐以求的“北航”。  相似文献   

5.
你的价值     
我不太喜欢体育,对体育名人更不了解。那天我无意中打开电视,看杨澜采访跳水冠军郭晶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杨澜问她,退役后你准备干什么,并替她列举了好几种选择,都是时下热门的相信她能胜任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我上六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名叫克里斯塔的女同学。她个子比我高,身材非常瘦,细胳膊细腿。她的眼睛是褐色的,圆圆的,像珠子般明亮。她脸上的表情总是很严厉。而最重要的是,她不喜欢我,她讨厌我。我是班里最小的学生,也许这让我容易成为被捉弄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他人许愿     
小时候,邻居潘姥姥的嘴很瘪,妈妈让我把刚刚蒸好的蜂糕送去给她吃,她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吃那糕以前,她把糕上的红枣都抠下来,让我很吃惊。后来听妈妈说,如果潘姥姥有钱安上假牙,她就可以像我一样享受红枣的美味了。  相似文献   

8.
慢和钝感力     
一位文友写作的速度很快,我一个月也写不出她一周写出的数量。我很羡慕她,感到她写作的速度简直是一个谜,看到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刊上,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是那么迟钝和笨拙,我因此而焦虑起来。  相似文献   

9.
晚上,看《非常6+1》,一个选手深深吸引了我。她并不漂亮,矮个子,大脸庞,肤色偏黑;她的工作也不是很好,在陶然亭公园做清洁工兼导游;她唱的歌也不是特别好,甚至舞蹈动作有些生硬。奇怪的是,几个表演者里面,我比较喜欢她;更奇怪的是,观众们也把票投给了她。她成为当晚的“非常明星”。她叫单明明。  相似文献   

10.
一名大学女孩千里迢迢找到我。应她的请求我们坐在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早就过了下班时间。女孩很压抑,满脸的愁苦。几经沟通后,她说她是精神分裂症,随手她拿出几张有关的诊断资料。她说对照书上面说的也挺像的。她说去精神科看病,医生也不和她交流,进去就给她开药,吃了也不管事。她就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终于找到我。精神分裂症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为什么她千里迢迢前来做心理咨询?而且就初步沟通看也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我和妻子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同班同学,那时她才貌俱佳,是一只骄傲的孔雀,是我的憨厚、真诚和磁性的嗓音将她征服。大学毕业后,我们双双成了话剧演员。因为话剧不景气,我们鲜有上场的机会,经济异常拮据。结婚时,我花10元为妻子买了一枚仿金戒指,妻子满心欢喜地让我给她戴上,而且一戴就是数年。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一家照相馆上班。一天中午,在我们附近捡破烂的那位老人进来了。她有点紧张地说:“我要照相。”然后径直走到镜子前,用手梳理着她的头发,整理她的衣服。  相似文献   

13.
有一段时间我很无聊,觉得日子那么灰色,每天上班下班,拿一份固定的薪水,看领导脸色,朋友越来越少,大家各忙各的,如果这样下去,我怕自己会提前进入老龄化。但与我同龄的娟子却活得那么生机盎然,甚至我怀疑我们之间是否有了代沟。当看到她在电视上光彩夺目时,我约了她,在一个酒吧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那个下午,我和娟子喝着一种叫作莲花香的茶,慢慢谈着人生,娟子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和生活隔阂的那一段,接着,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爱即快乐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老婆婆,她长年坐在院子里用蒲草编织各种东西,她的草编栩栩如生.一直供不应求。面对太多的需要,老婆婆只是开出了很低的一个价钱,而且一直不变。许多人劝她涨价,说每天做这样枯燥的事挣那点钱不值得。老婆婆总是笑笑说:“我不为挣很多的钱,我只喜欢编草编,有人喜欢我的草编,我就更乐意去编了。”  相似文献   

15.
那是在大学时代的迎春晚会上,她演唱了一首《闪亮的日子》,他向来喜欢罗大佑的歌,而她的女生唱腔更具一番独特韵味,令他着迷。她谢幕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呼喊着再来一首。她嫣然一笑:“那我就再唱首《东方之珠》吧,有人愿意与我合唱吗?”他被起哄的同学推起,跌跌撞撞地上了台。  相似文献   

16.
女儿10岁了,只要我不督促,她的房间整天都会一团乱,她不会主动帮我做家务,吃饭时往桌前一坐,根本不知道主动搬凳子或者去厨房帮你端菜端饭。我很发愁,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网友问我,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诚实地告诉她,我需要的都是一点点。一点智慧,一点良知,一点名声,一点激情,一点悠闲,一点金钱……“打住,打住,”她抗议了,“其他都可以一点点,唯独这钱,是多多益善。”“谁不想有很多的钱,你别太虚伪了。”她补充道。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结交了一位76岁的日本朋友,她叫坂本伸子。跟坂本伸子交往,我感到一种心情上的爽朗,意志上的激励。她与一般的老年人不同,她的独立性让我吃惊。76岁的高龄了,还一人从日本跑到中国厦门来学中文。作为一位老人,独自呆在陌生的地方生活,本身就不太容易,而她还努力成为了厦门某高校的留学生,每天拄着拐杖去学校听课。  相似文献   

19.
平艮  皮皮 《佛教文化》2016,(2):92-97
“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有邻居问我们家借了钱,借了不还,差点产生邻里矛盾,祖母信佛,她就轻轻的一句话,她说:‘就当布施了。’这个细节对我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在参加一个重要职位的竞选中,我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毕业生。那个新分来的毕业生各方面并不十分出众,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副县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