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一明宗师对"志"有这样的理解,其说:"所谓志者,刚决也,果断也。有此刚决果断之志,则世事不能染,恩爱不能牵,私欲不能起,名利不能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患难不能动,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顾性命,不顾别事,一切身外之物倶不能碍的,可以闻道,可以修道。"刘一明宗师的修道思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本文只想简单地谈一下《通关文》中关于修道的一些思想理念,或者说刘一明宗师通过《通关文》给修道者传达的一种基本的修道范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修道是道士成道的基本要求,道教认为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成道的目的。而要修成大道,首先要把自身中一些坏的习气除掉,让自己的行为没有缺点或减少瑕疵,如此一来,才能与修道的要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乾嘉时期全真教高道刘一明在建构自己的金丹论时融摄了王阳明的良知论,他不仅将金丹阐释为良知良能,还在金丹的修炼路径上融摄了阳明良知论,这为金丹论的心性修炼和道德教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一明所著《西游原旨》,以"金丹大道"贯通全书,是清代《西游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由于"金丹"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周易参同契》所构建的象数易理体系,因此,揭示《西游记》与象数易理的内在关系,成为刘一明《西游原旨》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人"、"名"、"数"、"事"四个方面,对《西游原旨》中卦爻象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清代高道刘一明,在道教理论上有很高的建树,他的一部分著作,被编辑成《道书十二种》,在道门中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关文》是《道书十二种》之一种,篇幅不长却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刘一明自己说,“通关”的目标在于让修道者“先学个无病好人”。人到这个世上,无论是修道者还是一般人士,不能不面对许多无法绕过去的坎,拿刘一明的说法,就是“关”。他列举了五十个关口,同时也预设了相应的过关方法。当然,作为思想上的“关”,他所提供的是从思想上精神上攻关过关的方法。从五十个关来看,少数几个“关”大约只有当时的修道者才会碰…  相似文献   

5.
丹道修炼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由炼精、炼气、炼神,直至精气神合而为一,获得从后天入先天,由气功而丹功的长期修炼而成的。有的在明师指导下进展迅速;有的皓首穷经,劳而无功;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火入魔。其差别如此之大,关键是什么?一者是否有明师指导,这是丹功修炼的关键;其次是不能急于求成,计日行功,欲速则不达,反而会进入误区。三是要穷理实修,持之以恒,从而建立起成功的信心,久之自有成效。“水到渠成、薪多肉烂”,乃自然之理也。一、盗者,道也古云:“盗者,天地之道也”。这里讲的意思是:天地之道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清代先后出现过六家以金丹之道评点小说《西游记》的评点本,论者往往以一句金丹之道概括后,就弃之不论。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以获得对少有论述的这一问题的清晰认识。六家评点本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西游记》各评点将道教内丹修炼的要旨一一指出,批驳内丹学之外的一切旁门左道,借助五行和《易经》的义理和卦象阐释金丹之道,将《悟真篇》等内丹修炼的诗歌广泛运用于评点之中。这构成了《西游记》道教评点本金丹之道评点的主要内容。《西游记》小说回目和文本中大量的宗教术语和诗词,是使评点者以宗教眼光看待和评点《西游记》的最表层化的因素;中国文人以文证道的思维模式,是其更为深入的内在原因;评点者身份的改变及其思维的进一步道教化、非文学化,是《西游记》评本道教化的内在动力;《西游记》内丹学的阐释也是清代道教总体衰微,而内丹学却特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刘一明有一部名著《通关文》,本来是专为修道者指路的,但现在回头看,其价值溢出了狭义的出家修道的藩篱,而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有多重的指导意义.比如,他提到的"通关"的思想,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启示,我曾写过一篇《攻克人生的关卡》①加以讨论.而今天从另一个角度谈,讨论其对于当今人们身体健康的指导. 《通关文》洋洋4万言,列出的关口有50个之多,所涉广泛.这篇短文中取其中若干,略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海空智藏经》是唐代重玄学典籍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道性论,阐述了有关体道、修道、悟道的思想。《海空智藏经》通过人物、时间、地点三要素,围绕道性之空,建构了一个三维动态修道思想体系。在宏观上,该经展现了七城、十方世界和三界三十二天的宇宙观;十转、神通和辩才的修炼历程;从众生至天尊的修炼阶次。在微观上,论述了七大真人童子在七城之间修道,最终逐步修得十转的过程。该经在借鉴佛教语言的基础上,建构了多层次的道教修道体系,以阐述道性思想。  相似文献   

9.
道教的神仙信仰是其神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修道者不懈地进行宗教实践的动力。内丹修炼作为修道成仙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道教修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老子《道德经》的致虚守静、归根复命、返朴归真而达于道,庄子的纯素之道、坐忘心斋,到唐以后内丹家的性命双修,宋元时期提出“  相似文献   

10.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提出的修炼阶次思想,为道士提供了一条修炼长生久视之道的可循之径,使得道教修炼理论从朦胧、混沌走向了清晰、明朗。《坐忘论》的修炼阶次思想对于今天的审美教育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和修道一样,审美教育也可以将训练过程分为七个既连续又相对独立的阶段,使人们可以依循这七个阶段逐次展开审美训练,逐渐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实现对世俗人生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11.
俞琰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邵雍《先天图》,来阐发其丹道易学核心理论——"身中之易"的思想。其将《易》中"太极"演化之道引入人体丹道修炼中,提出丹道修炼亦有此道,赋予了"太极"新的内涵,认为丹道"太极"生化演绎之进程即人体丹道修炼之进程。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萧廷芝《金丹大成集》与其它道教南宗文献一起不断被编纂、刊刻、流布,在这一刊布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正统道藏》收《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本、明《诸真玄奥集成》卷7本、清董德宁辑《道贯真源》本三个不同版本系统。这一版本源流体现了明清以来《金丹大成集》刊布过程中单行本少,丛书编辑多;广泛流布于官方、贵族、民间三个层次,其中又以民间刻书为多的刊布特点。这两个特点表现了明清以来南宗后学通过汇编南宗道书,"以文传道"从而赓续道脉,以及道教南宗修炼思想深入民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大丹直指》是道教北宗修真经典,现略陈所学体会,以就教于明哲。一、作者及其丹法宗旨《大丹直指》系道教北宗全真系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著。邱处机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认为“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在修持中,邱氏主张以人的先天真炁和后天之气,通过修炼而相互交接,从而结成大丹以达仙境。所谓的仙,即寿命能被控制而已。二、同步天功邱长春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作为修待的总纲。他依据《阴符  相似文献   

14.
对金丹大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金丹真传最重口诀。自古圣真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惟有通天之志者,乃可作为载道之器而接承之。故《悟真篇》有诗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而口诀之外,另有三秘,一曰关窍部位,二曰火候次第,三曰内景隧道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依据新发现的五十五卷本《元宗博览三十一种》第二十八卷《长春刘真人语录》与其他道书资料互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明初高道刘渊然真人(1351—1432)的道脉传承进行简要介绍,结合《长春刘真人语录》,对刘渊然真人以净明为修道宗旨,兼取全真北派、金丹南宗  相似文献   

16.
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又号素朴散人、被褐散人。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他幼年即留心炼养,参学求道,但不得真传。后遇“龛谷老人,即分邪正,复遇仙留丈人,群疑尽失”,方悟丹道秘奥(张鸿汀辑《陇右经学之传授》)。后半生一直在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并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清乾隆、嘉庆时期晋、陕、宁、甘、青一带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有二十多种,民国初年汇刻成集,称为《道书十二种》。这些著作依其内容,大致可  相似文献   

17.
刘一明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地区影响甚大的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他自觉继承和发扬了魏伯阳、陈抟、张伯端、王重阳、邱长春等人的道教思想传统,阐发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养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他的道教养生哲学思想中,其方法论与境界说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在这里有较同时代其他道教养生学家更多的辩证法和修炼思想的合理因素,同时也较突出地体现出清代中期中国全真道教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人力胜天道”刘一明认为,人的形体是在虚无之“道”所派生出的“先天真一之气”的主宰之下而产生出来的。“所谓先天真一,祖气者是也。”人在母体而未生之前的胎儿状态,是最能体现“道”的至善至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神在先秦主要有鬼神、神化、心神三个义项,作为心神之义的神是《庄子》所论之神的重点和特色。本文全面考察《庄子》中出现的约112处神字,并以鬼神、神人、神奇、神明、精神、神者、形神、心神、神气等关键词为线索对《庄子》之"神"展开论述,认为抱神、守神、全神是《庄子》养神修道的核心。而道的虚无性是心神的根本,人只有守神以静、虚无玄漠、纯素精一,才能全神,才能与道相合而全生。  相似文献   

19.
异于汉唐儒者偏重从治国角度对《大学》主旨进行概括,吕大临从道德修养角度将之归结为"大人之学"。在诠释架构上,他以《中庸》统摄《大学》。关于"格物""致知"的阐发,他则以声训方式继承二程训"格"为"至"的观念,并主张"致知,穷理"的新说,进而认为"穷理"乃致力于体会"万物一体"之境。综观其理论体系可知,吕大临对《大学》的创造性阐发与其重视道德修养工夫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抱朴子内篇》继承了《太平经》和《内经》等前人思想 ,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在世界中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 ,其生活有许多局限和苦痛 ,而与之相对的神仙则超越了人的有限而成为一种具有无限快乐自在的存在。人要摆脱其自身的有限性 ,惟有修道向仙 ,服食金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