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叫小文的12岁男孩,在离家出走后流落街头,后因被一焦炭厂门卫怀疑为小偷,将其捆绑在锅炉旁关了一夜,结果将其双手骨头烤成了焦炭,后幸遇好心人才救住了生命。看过这则新闻后,我与任教的心理辅导班的学生讨论,一位学生竟告诉我,她好想能有离家出走机会,而且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之间互相借钱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如何处理好这种经济上的往来却让很多同学束手无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有人做过统计,世界上的植物人,有80%是由母亲护理。  相似文献   

4.
一、厌学的故事 故事一:不久前,一位初二女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哭泣着说,自己开始厌学了,“因为学习真没意思.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好不容易盼到“十一”假期,还得去上提高班,活着真累.自己已学不下去了,只想找个人尽情哭诉”;  相似文献   

5.
进入中学,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  相似文献   

6.
咨询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初三的女学生.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男同学接近,对我们班男生的一言一行都很留意,最近对我们班张勇产生了好感,我觉得他学习虽比不了我,但长的很帅,因此我总是找机会接近他,和他说几句话:就是站在他旁边听他和别的同学说,也觉得很快活。有一天,他约我一起放学回家,我高兴极了,马上答应.  相似文献   

7.
校园暴力现象的伦理病灶在于"你—我共生"的伦理同一性被消解,表现为个体无法在学校及宿舍的人伦关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无归属感的个体在精神世界处于孤独状态,在生活世界中个体行为完全听命于任性与冲动。如何使个体在实体中找到归属感并使个体冲动具有伦理合理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应对策略为:一是恢复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伦理身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塑学校、教师对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保障与呵护,使学校、宿舍成为学生的"生活之家"与"精神之家",唤醒学生的"集体记忆"和"同根意识";二是彰显教育的伦理本性,通过教育使个体行为超越人的自然冲动状态,实现个体自然冲动—义务—幸福的转化,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自杀人际理论,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21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同学排斥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学排斥对自杀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孤独感在同学排斥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校园氛围负向调节孤独感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同时负向调节了孤独感在同学排斥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感知校园氛围低时,同学排斥通过孤独感影响自杀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感知校园氛围高时,这一间接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9.
艺术品市场中,人们追崇着古典主义油画,视印象派为宠儿。如今,微妙的变化在发生:在美国,这一块孕育现代艺术的温床,越来越多的人对现当代油画作品开始另眼相看,本国居民普遍具有收藏意识,本国政府经济上大力扶持,造成美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牛市不断。文章聚焦于美国现当代油画市场的高热现象,以近几年相关数据和权威报告为分析依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学生恋爱现象的普遍性,结合自己心理咨询工作的实际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发展趋势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性说明,并针对这些趋势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关注这一问题,并帮助中学生顺利完成这一情感的社会化阶段,实现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的娱乐真人秀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与韩国原版节目相比,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所设置的任务更有难度,且没有任何剧本,所采取的季播形式不仅迎合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也提高了广告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但整体拍摄效果有待提高,节目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做得还不到位。但凭借微博微信的有力推广,不仅参与节目的名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节目本身也得到了宣传。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学。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在试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客观、准确、恰当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因此,让学生细心观察化学实验,再准确描述,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要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描述化学实验是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乐园,当你漫步在校园就会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课间同学有玩的嬉戏声,他们活泼、快乐健康的成长。谁会想到孩子安全吗?会不会失去一个可爱的小同学呢?值得每位家长和教师的深思,当我学习了《学校安全事故处理与预防66个经典案例》一书,知道小学生在校内外出现的事故数字惊人,对他们人身有着形形色色的伤害。当在校园学生遇到人身侵害时,广大教师应该冲在前面制止事情的发生,做学生的保护使者。使事故降到最低,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可忽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乐崩",关系到自周初至战国中晚期整个礼乐传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从外在看,它代表着有完整乐制设计、支撑的周初"大乐教",向着春秋以降注重"乐"的艺术性、娱乐性的"小乐事"状态的转变;从内在看,它代表着从依赖于制度支撑的"学统",向着基于历史叙事以凝聚道德德性的形态转变。同时,"乐崩"促发了礼乐关系的重构:如果说"大乐教"的礼乐文明是以"乐"为托底的文化形态、文化场域,则"小乐事"中的"乐"便成为"礼"的辅助形式。礼乐关系的这种转变值得注意,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诸子(如孔子)之于礼乐问题的理解与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