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悲剧史上的有力之作,将故事情节、对话、人物性格等通过数百字进行简洁铺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令人动容。运用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分析兰芝结局的悲剧性,解析作品背后人物悲惨命运的必然性,进一步挖掘该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他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创作经验,并在《诗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开启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先河,对后世美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将其运用到中国悲剧作品的分析能极大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范畴的理论基础。以《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为参照,探讨《原野》在创作上的结构安排、情节布局以及隐含在剧作中作者的人性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原野》剧中所暗含的普遍悲剧创作理论与文章背后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也可以了解西方美学悲剧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戏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剧的悲剧意识以其自身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发展出迥异于西方悲剧的戏剧美感。《东海黄公》作为中国最早具备故事性的戏剧雏形,对于其故事性中"悲、喜"性的争议一直不断。以《东海黄公》为例,从角抵戏的流变过程、历史背景,来分析其悲剧冲突及其悲剧人物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探究其悲剧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早的浪漫爱情悲剧,这两部著作都是东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彼此相爱,且都与自己的长辈、亲族进行了激烈的抗争,并且两对有情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由于受到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部作品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7.
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米芾,其书风融晋代书风的"萧散简远"与唐代书风的"沉着厚重"于一身,影响深远。米芾一生所书作品颇多,就他的行书作品而言,较为著名的有《苕溪诗帖》《蜀素帖》《研山铭》《多景楼帖》等。其中《研山铭》是米芾大字行书作品的代表作,米芾"入古出新"的书法审美观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另外,米芾将古人的优秀之处集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状态,为其今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9.
将当代作家方方的小说《风景》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的叙述手法明显相似,人物性格命运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两部作品叙述结构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个文本叙述结构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带来的同与不同的悲剧呈现方式,显然,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方方讽刺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6,(6):194-198
上海沦陷之后,文化出版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有经济和生命安全两大压力。较多出版物出于保护自身的考虑,有意回避政治,避免正面与侵占者发生冲突。著名女作家苏青以市民本位创办《天地》杂志,力图保持编辑出版中立性。但苏青与汪伪政权人物的交好,《天地》杂志受到汪伪资金的支持,苏青的后半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其实,在苏青个人悲剧后面,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市民本位的"世俗化"观念与"启蒙/救亡"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赵江虹 《美与时代》2003,(12):28-29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教授根据同名古曲改编的,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李佩甫在其作品《城的灯》《生命册》中述说了"乡下人进城"的辛酸,以及在身份蜕变过程中上演的一出出悲剧,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家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勾勒出从农村进入城市中的中原人身份蜕变过程中面临的精神上的苦难,在忧伤而又温情的叙事中,传达出社会的主导型渴望。  相似文献   

13.
亨德尔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堪称清唱剧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演出次数最多的清唱剧之一。笔者对《弥赛亚》这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弥赛亚》这部作品是社会性的而非纯教会的作品这一结论。同时,再一次肯定了《弥赛亚》这部作品奠定了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宇 《美与时代》2006,(9):32-33
悲剧,作为音乐美学的审美形态之一,是崇高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悲剧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重要原因。一提起悲剧艺术作品,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诸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江姐》,朝鲜电影《卖花姑娘》,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  相似文献   

15.
纵观艺术史,许多艺术大师都有成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北宋郭熙的"三远"法,意大利达芬奇"镜子"说,英国雷诺兹的"中心形式"说。在三大油画中《宫娥》的作者委拉斯贵支也不例外,他带给观者的是"视线观"的神秘皇室故事。文章试图通过十七世纪的宫廷画家委拉斯贵支的著名油画作品《宫娥》来阐述作品里的巧妙构图和特殊故事性,旨在表达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潜在的社会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呐喊》,或翻译为《尖叫》,是挪威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于1893年所创作的作品,而这幅画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表现主义绘画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 1895年版的《呐喊》拍卖成交价约1.1亿美元,打破了当时的拍卖交易记录。正因如此,《呐喊》所涉及的一些故事、一个和死亡及痛苦纠缠一生的天才画家蒙克的故事,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祭侄文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针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书法艺术进行分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颜真卿的生平及学书历程;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后世学习《祭侄文稿》的意义。试探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艺术。分别从历史背景、风格、价值、影响等方面相互结合分析,探究其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8.
韩国电影史上,女性主义的电影经过了时间的推延得到发展,电影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被瓦解,女权意识得到更多重视。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的作品中,从无意识到激进表现女权,经历了一段过程。而作品《小姐》所呈现出来的女权主义者倾向尤为明显。《小姐》一作是朴式暴力美学电影的继续,也是相较于其过去作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著名佛教圣地,《水浒传》是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历史长篇小说。但二者却结下了相得益彰的殊胜因果:五台山不仅解决了作品的某些情节问题,丰富了人物形像,突出了作品主题思想,而且反映了农民起义胜利后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和探索。这正是作品现实主义的光辉所在。而《水浒传》不仅写出了五台山佛教的状况,而且反映了五台山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水浒传》是五台山历史上传播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没有分文投入却有巨大收获的最好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