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强年画是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县而得名。据现存资料记载,武强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500多年。年画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符号艺术、宗教、文学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现象与时代流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可谓是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画记录"。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版画一直是各大艺术类院系的必修学科,甚至有些院校专门设立独立的版画系,可见版画在艺术类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武强年画为切入点,分析武强年画与版画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版画教学能否与地域特色艺术形式进行结合的问题。文章从二者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论述武强年画与版画教学相互补充与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武强年画丰富版画教学的实践环节,希望能为地方高校的版画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带来建议,并且希望能为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现代印刷技术和生活需要使人们对传统年画的需求越来越少,以武强年画为例,其发展主要以收藏、赠送为主,而其精湛的印刷工艺、造型特色及文化内涵却不被大众所认知,因此武强年画有必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招贴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媒介,有一定的年画功能,同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这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武强年画的风格特征,提取视觉元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中,不仅能够为复兴武强年画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为招贴设计的内容及表现增添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民间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清代为民间木版年画的鼎盛期,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等几个大的年画产地。这些民间木版年画均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线条粗犷流畅、乡士气息浓郁、生动拙朴,特色十分鲜明。民间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由两大因素造成的:一是受中国传统绘画以及文人绘画的影响;二是由于民间艺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造型设色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董婧 《美与时代》2013,(3):50-52
杨家埠年画童子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杨家埠年画艺术特点的极好诠释,充分表现了杨家埠年画的朴实大方、憨厚纯净,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农民的简单而又至真、至善、至美的纯真性格。这不仅仅与中国年文化的深厚影响有关,而且也与人们朴实的民俗心理有关,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  相似文献   

6.
姚敬旭 《美与时代》2007,(10):59-61
木版年画就是我们俗称的"门神".其中,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版画艺术之一.本文首先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目前状况和前景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民间木版年画与平面设计进行类比来论述它们的共性,以探索如何让木版年画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滑县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有名的民俗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主要以神像作为题材,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发展环境,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年画样式。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仍旧保留着传统制作方式,通过初步制稿、雕版印刷、装裱彩绘,打磨创造出线条优美、人物灵动、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文章通过对滑县木版年画的研究,对滑县年画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加以了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那些位列仙班的神祗人物往往会吸收古代民俗信仰、国人生存意愿、大众审美理念等多方面有益元素以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从而塑造和产生出独立于传统道释人物造型之外属于民间信仰中民众膜拜的"万应之神"。畅行数百年的"皖北三绝"中的天长天官画与灵璧钟馗画结合了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画等相关艺术类型的表现特征,如此在不同地域的民间绘画中赏析神祗的艺术表现,及其背后的民间俗信便会对当地民间愿景、民俗审美情感以及民间绘画艺术的理解与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10.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民俗艺术在多个领域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不但可以使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得到提升,设计人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艺术、更加全面地掌握民俗艺术、更加深入地研究民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促进抽象造型的发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构建民俗艺术符号模型,还可以把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结构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有以干支纪年的传统,而在中国漫长的民间美术发展史上,十二生肖便成为依附在年节民俗中常常出现的主题,居于十二生肖之首的鼠的形象自然成为民间艺人们喜闻乐见的创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迁,鼠的形象的艺术表达方式越发丰富多样。在创作生肖鼠的过程中,先选取几种以鼠的形象为题材的年画、剪纸、邮票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特点分析,再取材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十二生肖"中鼠形象为艺术原型,以木雕为艺术表达方式来塑造生肖鼠的形象,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年画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它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艺术形式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国流传甚广.广泛开展对中国年画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吸收年画艺术的精华,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年画艺术的价值,有利于年画艺术的更好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侯先芝 《美与时代》2016,(9):106-107
年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门神画",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十足的汉族特色,多用于新年时张贴,因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的寓意而得名。年画不仅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更是汉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对中国画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东鱼台境内制作木版年画始于唐代,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淳朴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当地年节家家必备之物。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木版年画也和其它传统民俗形式一样,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境地。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从艺术设计学的视角,针对鱼台木版年画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适应当今时代需求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钱庆 《美与时代》2013,(2):103-105
海派文化由来已久,充满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商业色彩,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月份牌年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绘画形式,记录了我们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背景,阐述了当时的文化内涵。"月份牌"是民国海派文化的历史见证,是散发着浓郁海派文化气息的老上海年画,它将西方设计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  相似文献   

17.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程式化的造型始终蕴含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与文人绘画的风雅意韵相比,总处于低调的语境之下,究其原因是农民绘画的局限性和年画精神诉求的实用性相汇而成的结果。同样,年画的土气和对功用性诉求的倚重造成了人们对年画艺术特征的漠视。年画作为民间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虽同属精神产品,但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创作需求使年画成为了实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滩头因产木版年画而闻名,滩头年画带有地域特色的造型、色彩、构图和图形的祥瑞象征意义展现了湘西南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这对现代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拜年”节俗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行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民俗艺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和传承民俗艺术也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河津地区的剪纸艺术是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毅从小受黄河文化熏陶,积年累月对剪纸的创作和收集受到研究民俗剪纸的专家认可,也受到了各阶层人们的喜爱。文章选取他的民俗系列作品"河东信俗"之上大梁从构图、造型、色彩等艺术特征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的作品继承了朴素的民俗剪纸传统,更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一面,他为传统民俗剪纸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民俗剪纸在他手中传承发展并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