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具身情绪是在近年来大热的具身认知领域影响下提出的便于研究情绪的理论,主要表现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及情境等共同作用影响的; 而替代性创伤是用以描述心理工作者因长期接触创伤后患者对其进行危机干预,而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和身心不良症状的概念。这两者在形成结构上存在相似之处。本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介绍,从具身的视角描述了替代性创伤的成因,最后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 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 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 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具身性。目前关于具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 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赵岩  伍麟 《心理学探新》2019,(4):308-313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具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具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具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架构理论。今后的具身道德隐喻应更多的探讨跨文化的差异性,丰富道德隐喻具身维度的内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引入道德隐喻的影响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4.
姚昭 《心理科学》2016,39(1):69-76
概念如何被表征是认知科学的热点问题,其中抽象概念如何表征是当前具身认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与前期概念隐喻理论(强调意象图式)和知觉符号理论(强调情境内省信息)的观点不同,语义表征具身理论强调情绪经验信息在抽象概念表征和加工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具体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感觉运动信息,而抽象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情绪经验信息和语言信息。研究证明,抽象概念的高情绪经验信息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且这一促进作用受词汇情绪效价的调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影响情绪经验信息发挥作用的因素,比如语言信息的丰富性、情绪唤醒或个体的情绪状态等。  相似文献   

5.
具身理论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诠释人类是如何获取知识表征世界这样一个本质性问题的新视角, 指出概念系统的建构对真实身体及其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 即具身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具身理论已从原始阶段的哲学思辨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等领域解释各种现象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具身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选取了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即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 总结具身理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及最新研究成果。最后,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在社会认知领域中以具身理论为框架开展实证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要点, 并提出此类研究结合其他研究视角(例如, 神经科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指利用具体形象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具身认知给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维度、颜色维度、大小维度等角度展开。考虑到身体变量对道德概念理解的影响,未来具身道德角度的概念隐喻研究,应整合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更生态化的实验范式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道德概念隐喻的多种维度,并需对道德概念的隐喻研究作跨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自我认知是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的身体生物学特点、活动特征及自我身体表征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明晰了自我经验中具身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世界之间身心交互性研究的不足.具身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一种新兴解释视角,在自我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涉及具身化的对称性、双向性、自动化,以及自我研究的定性等问题.自我的具身研究应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思考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并吸纳进化动机以及文化假说等观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8.
叶浩生  苏佳佳  苏得权 《心理学报》2021,53(12):1393-1404
生成论的情绪学说从“意义建构”的视角看待情绪的动力作用, 主张情绪与认知相互交织, 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身体活动密切联系。情绪是身体的情绪, 身体是情绪体验中的身体。身体在情绪体验中扮演着构成性角色。根据这一观点, 情绪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倾向, 是在理解环境意义基础上的具身行动。情绪并非发生于有机体头颅内, 而是产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之中。由于认知与情绪在生成论的视域下统一在有机体意义建构的活动之中, 因而认知的4E属性也必然反映到情绪上, 使得情绪和情感也具有了具身、嵌入、延展和生成特征。情绪的生成理论为了解情绪, 进而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强调身体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抽象概念及认知的作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身体和道德认知加工的关系已成为现今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以往道德具身认知研究,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模拟感觉运动隐喻理论和进化理论四种道德具身认知理论,讨论并分析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未来的研究可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并依靠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具身认知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翟贤亮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17,40(1):238-243
传统管理学理论有着明显的"离身"倾向,使得"身体"成为组织管理的"暗箱"。具身理论为"具身"取向的管理学新发展提供了可能。组织(认知)神经学研究为具身管理学提供了神经生理依据,而具身领导、组织、决策等研究则标示着其兴起。在组织管理中,可以依据躯体信息、隐喻、情景行动等三方面线索探究具身性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具身管理学在理论假设与现实条件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短期内并不能取代"离身"取向的管理学而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1.
具身认知理论是目前认知科学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范式和取向, 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依赖于感知和动作系统, 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身语言理解则认为, 身体、动作和知觉系统在语言认知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在简要回顾具身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如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语言神经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从语言理解的四个层面的实证研究, 即音位、单词、句子、语篇, 证实具身语言理解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用具身认知观点来解释更高级的抽象语言表征, 具身单词、句子、语篇的具体表征形式, 并利用具身语言认知的观点进行认知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具身心理治疗是以身体心理治疗、舞动治疗为代表的,理论上契合具身认知观点、实践中注重身体作用的一种当代心理治疗取向。它将“身体”与“躯体”区分开来,赋予身体解剖学的、感觉运动的、认知的与嵌入环境等不同层面的意义。当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身体有助于改善治疗关系,促进来访者认知、情绪的改变,并发展出一系列注重身体内外感知、姿势或运动的非言语治疗技术。具身心理治疗重构了身体在治疗过程中的概念与角色,发展了新的技术,是传统心理治疗的有益补充; 但也存在实证证据不足、理论框架尚未完全整合、容易过分强调身体作用等问题。今后需自觉整合其他治疗流派、开发独特的核心技术,推进循证的具身心理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概念是否通过感知经验来表征以及如何被感知经验表征是具身认知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经验基础的问题上,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概念通过情境模拟或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在抽象概念如何与感知经验表征发生联系的问题上,概念模拟理论强调情景或运动模拟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则侧重具体经验或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同结构关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间接作用.未来研究应改变概念表征的稳定的心理实体观,从语言和抽象表征的关系、正常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抽象概念表征差异入手,整合不同的具身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4.
范伟伟 《心理学探新》2014,34(5):387-39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典认知研究的步履维艰,认知研究逐渐显示出具身化的特点。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它强调身体在认知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对认知有限制、分配和调节作用,并具有与经典认知不同的运动观。近年来研究者们以实验手段力求为具身认知的存在提供证据,着力考察认知与身体感知运动状态的相互影响。具身认知理论在认知构建、生态效度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目前具身认知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具身道德是指身体及其活动方式与道德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迄今为止, 具身道德研究主要采用道德Stroop范式、内隐联想测验范式、情境操纵范式和心境诱发范式。具身道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解剖学结构、知觉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嵌入作用与道德心理及行为的相互作用, 且在广泛的知觉经验内容中包涵了身体厌恶与道德的关系、自我洁净-道德纯洁隐喻、道德-明度隐喻、道德-颜色隐喻、道德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等多个内容。未来的研究需从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与全面性、隐喻效应的文化差异与一致性效应、研究方法技术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