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雕塑是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艺术在景观中的直接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发展,雕塑不再是环境的装饰,而与公共空间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通过论述景观雕塑的外部宏观语言和内在微观语言两个方面来认识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外观视觉核心。  相似文献   

2.
李田 《美与时代》2023,(8):54-56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空间完全包围起来的艺术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对城市开展全面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既是关键又是难点。当前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们要么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特定需求,要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环境状态上,从而产生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对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展开论述,具体介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设计要点、陶瓷艺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3.
陶瓷艺术的兴起和发展,让公众和艺术家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材质与造型本身上,当代陶瓷雕塑图式语言的建立,为艺术家与公众和公共空间的对话建立了一座桥梁。图式是多部分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有机体,并对其各自信息进行整合、配置与优化,最终形成稳定的常态。通过对陶瓷雕塑图式语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细致分析表层构成方式的调整与深层形式的经营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考见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大众对艺术的追求提升,公共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众参与艺术的愿望越发强烈。传统雕塑的影响逐渐弱化,更多公众可以参与并与之互动的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特点,讨论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公共空间的环境要求和景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空间处理在设计中处于先决性的重要地位,空间处理就是对空间进行分割、切断的调整,掌握好空间处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装置艺术日渐受到关注,其在空间处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现今生活中运用装置艺术装扮公共空间,使人们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通过分析装置艺术在现今生活的发展境况,介绍装置艺术在雕塑、投影、音乐、游戏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公共空间对装置艺术的要求,探析了装置艺术的概念以及特点和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在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足之后,对自身所处的城市空间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公共雕塑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1993年中国(威海)国际雕刻艺术大赛在公共雕塑的创作观念、表现语汇及与公众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炼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指导理论。大赛中的参赛艺术家可以称为中国公共雕塑领域的先行者,大赛中涌现的作品亦可写入中国公共雕塑发展的历程中,大赛总结的艺术观念为中国公共雕塑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次大赛在中国公共雕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西方现代公共景观雕塑愈发注重对自身结构中虚空间的探索。雕塑家们发现虚空间的拓展可最大可能性地承载创作理念,传递更为民主的公共意志,主动营造出可供人们参与的内部空间与环境空间,让观众通过看、触、穿行、坐卧等多种观赏模式共享雕塑的空间魅力,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杨泽泉 《美与时代》2014,(12):16-16
对于雕塑和公共艺术的概念已经延伸的越来越广泛,各种形式的公共雕塑与植物种植之间的搭配就变得越发常见而且相对重要。雕塑与植物共同构成的环境空间要为人的社会性活动创造外在的条件,对于雕塑与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环境雕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环境空间中的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它装饰环境空间,形成视觉焦点,在空间中变化轮廓、切割空间,在空间中起凝缩、维系作用。本文试图对环境雕塑的选址布局、题材与材料的选择、光影色彩、背景、尺度和造型等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自然跟人文等各方面的背景关系,探索环境雕塑与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软实力的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公共空间艺术文化的营造成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雕塑小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极具代表的艺术形式,是整座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文化内涵的符号象征和标志。文章分析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小品发展现状,总结雕塑艺术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并对雕塑小品在未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雕塑已是当下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公众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环境雕塑空间营造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环境雕塑空间以及环境雕塑空间关系可以对环境雕塑空间营造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过,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休闲空间中的环境空间营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城市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成为了展示中国的公共艺术现状的途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的宣传窗口。而在公共艺术当中,城市公共雕塑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点缀城市生活环境,美化公共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视野,对他们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形式近几年也变得愈发多样,其不再是简单的以写实为主要目的,而是从作品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环境雕塑逐渐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展示的载体,在城市景观文化营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建国多年来从事现代公共环境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二十多个城市创作了五十余件城市雕塑作品,特别是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作的几件作品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以他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为评论对象,阐述城市环境雕塑具有的艺术魅力,一方面让学界再一次领略沈建国君在环境雕塑创作方面具有的非凡才华,另一方面期待今后他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雕塑佳作。  相似文献   

15.
赵卿  陈景风 《美与时代》2014,(11):30-30
在钢筋混凝土的年代,城市居住小区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形象的标志和新的景观,是体现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通过自然和人文的景观,彰显出这座城市里人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环境陶艺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走向公共艺术空间,是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审美要求与必然。  相似文献   

16.
当代城市发展迅猛,随着城市文化建设以及广场建设的推进,城市雕塑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重要载体。而相对于传统雕塑而言,动态雕塑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雕塑静止的状态,引入了"运动",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趣味性。同时动态雕塑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创作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与实践相结合并逐渐完善。文章从动态雕塑的概念出发,明确了动态雕塑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创新的必要性,指明了它对视觉艺术的作用,并对它在现代公共空间的应用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共化设计的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的研究工作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将围绕公共化设计的城市公共雕塑的环境意识进行阐述,详细地分析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出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这也给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充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相关人员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通过传统陶瓷元素的有效利用,展开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建设效果,为人们提供更为优秀的精神文化,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鉴于这种情况,文章分析了传统陶瓷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优势,深入探究了传统陶瓷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建设质量,就需要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发挥雕塑艺术的作用,这对提升城市设计的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城市雕塑艺术和城市环境空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雕塑艺术的设计应用能够优化环境空间。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就城市雕塑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和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阐述,然后就城市雕塑艺术和环境空间的融合进行详细探究,通过对城市雕塑艺术和环境空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来促进实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风格流派,艺术性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公共性才是公共艺术的本质。现代公共艺术可以从雕塑、壁画、浮雕、装置为形式展开但它旨在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激起大众的参与感,在场所中拥有"公共认同感",使人们开始关注到环境艺术与地域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如此,现代公共艺术也在美化环境、城市地标、纪念意义、保护环境、旧地改造、关注社会、治愈心灵方面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重塑城市空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