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齐国青铜器秉承齐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既兼容并蓄又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在装饰工艺中不断求新善变、寻求突破,以鎏金、包金、刻纹、镶嵌、平脱等多种工艺技法,体现了其在装饰工艺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中,像银平脱装饰工艺技法的独创性,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审美观和齐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装饰工艺在为齐国青铜器增添无穷艺术魅力的同时,从侧面揭示了齐国手工业的发达,为今后全方位、系统性研究齐国青铜艺术,开启了新的空间,拓宽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齐国货币的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进而对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冶金铸造、货币文字、齐文化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加深了解。本文将根据齐国的历史地理条件与货币的出土情况,对齐国地区货币的起源及上述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4.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5.
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管子学刊》2007,2(3):30-33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而燕币的铸造尚不见此法的应用。可以认定燕国圜钱是受到齐国圜钱的影响后产生的,这同齐襄王退燕以前燕国刀币对齐国货币强烈影响的态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莫文 《管子学刊》2004,(4):43-45
齐宣王、齐闵王所成就的霸业虽不及前几代君王,但在齐国历史上,他们巩固了齐国东方大国、强国的地位。本文论述了齐宣王、齐闵王通过广揽人才、合纵联盟等措施所成就的霸业。  相似文献   

7.
论齐国刀币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博大精深,是先秦时期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国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是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之一,它铸造精良,币文俊秀,代表了先秦货币的铸造水平。由山东省淄博市钱币学会编辑的《齐国货币研究》的面世,则标志着齐国货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  相似文献   

9.
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齐国是我国古代较早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国家之一,且特别重视科技的应用与发展。青铜器作为体现科技应用的重要载体,在生活等领域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至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文章通过大量文献和出土的齐国青铜器实物资料,阐述了齐国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达的采矿业及成熟的冶铸技术,在青铜器制作中,针对不同使用环境和条件而精心设计,自然巧妙地将物理学、数学等科技元素融入其中,注重和强化其实用功能,从而赋予青铜器崭新的生命力,成为齐国青铜器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铜鸭形尊、铜汲酒器和铜餐具等经典之作。它们对于后世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的一个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这个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地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3.
齐刀币新考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4,(1):42-47,52
齐以刀形为币,是齐国徽识"齐刀"在货币上的演化与展示,是齐国国家意志的选择和齐文化的体现。齐刀币铭文""是"筥"和"即"的合文,""是"返"和"封"的合文。旧释的"節墨之去化"应释为"筥即墨夕之去化",旧释的"齐返邦长去化"应释为"齐返封邦长去化"。"去化"是"法化"。"筥即墨夕之去化"和"齐返封邦长去化"造于战国末年,是在齐被燕军攻占,齐国君臣避居在筥和即墨,后又大破燕军、收复失地的特殊历史时期铸造的货币,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而且久传后世1118年。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但是,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一种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其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5.
邵彬 《管子学刊》2009,(3):46-49
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而且久传后世1118年。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但是,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的一个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这个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的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舜《韶》是产生于虞舜时期的一个古代乐舞,当它传承至齐国之后,就变成了齐《韶》。这两代乐舞的内容是否相同,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考证认为:舜《韶》是宣扬自黄帝至虞舜、夏启九世之功德;而齐《韶》则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了的乐舞,其内容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地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7.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兆琦  张玉书 《管子学刊》2005,(1):111-122,127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8.
唐艺  唐宁 《管子学刊》2010,(3):38-45,97
先秦时期的齐国,在其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齐文化,而作为齐文化组成部分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异常地繁荣。其繁荣的原因,与悠久的传统、统治者和民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而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深厚。研究齐国音乐繁荣的景象和原因,不仅是齐文化研究的需要,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齐国《韶》乐,是我国古代乐苑中的一束奇葩,它展示了上古乐舞的突出成就。本文就齐《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演奏形式,表演顺序及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刘瑛 《管子学刊》2010,(3):32-37
该文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姜尚封齐,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八百余年间先秦齐国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进行研究,发现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作为人的灵魂的驿站,其发生、发展与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先秦齐国以工商业为基础而高度发达的经济结构,为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的繁荣提供了保证;具有"三代之遗声"的齐《韶》乐历经姜尚、管仲、晏婴等明君贤相的大力推广成为先秦齐国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有钱有闲为先秦齐国蹴鞠活动的普及提供了保证。齐人歌舞、鼓瑟、吹竽、弹琴、"齐人隆技击"、"临淄重蹴鞠"等,先秦齐国丰富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为现代人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