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山     
山,沉实且神秘。大凡有些阅历的人,有谁没有因观山而怡情、居山而养性、攀山而兴叹、望山而敬畏的体验?那一年,从巴黎去西非,没飞多久,即见舷窗下莽莽苍苍、蜿蜒流荡、一脉不见首尾的景象炫目而来……原以为不过是高空中常见的云海,邻座一  相似文献   

2.
释慧彻 《法音》2007,(7):18-27
受戒、学戒、持戒是出家僧尼进修的正当次第,而犯戒、忏悔、清净则极为可能在进修过程中发生。依此二次第而行即是佛陀所说的两种智人:一专精不犯,二犯而能忏。但有些僧尼存在不敢谈犯戒、犯戒不敢忏悔的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讨论《荀子.解蔽》篇"虚壹而静"段的断句、错字等文献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虚壹而静"说的深层内涵。"壹"是一时的选择,"静"却是长时间的坚持;"壹"是"择一而壹"、"壹于道",而"静"则是坚持"择一而壹"的成果,保持"择一而壹"的成果到底。  相似文献   

4.
在《荀子·非十二子》中,有一段批评子思、孟子的话:“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在《...  相似文献   

5.
幸福     
什么是幸福?年轻的时候,觉得这个词玄虚而又抽象,摸触不着而又把握不到。有一回,和报界一位年过半百而阅历极广的老前辈谈天,他对幸福所下的定义是:能走、能吃、能睡、能屙。听这话时,还处在不识愁滋味的年龄,心里不由得  相似文献   

6.
矫正宋元以来独尊《四书》而导致的虚浮学风、接续朱子经学的未竟事业,以及广通博识的学术追求,是元代巨儒吴澄专注《五经》而无《四书》著述之主要原因。身为南人的吴澄北仕大都,受到以李孟为主的北方士人的压制而无从实现在国子监的教法改革,被迫辞仕。这反映了元代中期南北士人之间由于政治、文化长期割裂而导致的抵触、竞争与倾轧。  相似文献   

7.
本刊启事     
张晓云 《思维与智慧》2008,(12):M0002-M0002
三年前与《思维与智慧》偶然相遇,她便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的好老师、好伙伴、好朋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她让我牵挂、让我心动、让我无法厌倦、让我爱不释手。她外表虽不算华丽,但在其淡雅的容貌下却蕴藏着览赏不尽的风景,含而不露,柔而不娇,美而不艳,雅而不俗。  相似文献   

8.
文永杰 《美与时代》2006,(11):56-57
汉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汉画像石中那原始、幽默、奇崛而别致的构图,简括而气韵生动,平面而极具三维空间感的制作……都若不经心而又表现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成玄英的“自然无为”论由下列内容构成 :一、道性自然 ,自然虚空 ,自然独化。二、人的真性自然 ,忘于人道之情 ;物性自然 ,因循物性。三、圣人无心 ,虚心顺物 ,认识自然之道。四、生死寿夭、人生命运听任自然 ;动而常寂 ,入于自然。五、一中之无为 ;率性而动 ,为而无为。六、圣人驭世 ,恬淡无为  相似文献   

10.
康德为构筑哲学体系而论及美的问题。他用认识论的四个先验范畴,对美分别从质、量、关系、模态四个方面进行哲学分析,作出四个结论:无功利而愉悦,无概念而普遍有效,无目的而合目的性,无概念而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以批判的态度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即人们的实践精神、实践行为与实践结果。《管子》提出了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之道、外王之道与圣王之道。内圣之道表现为修心静意、修德获道;外王之道表现为遵循和实行大道而成就帝业、王业和霸业。圣王之道表现为“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禁止歪门邪道,畅通正道,在人们的实践行为中达到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统一,做到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12.
刘春珍 《天风》2013,(9):58-58
山东省德州市基督教两会于2013年8月16日,在德城区基督教堂举办了以“和谐、慈善、梦想”为主题的第三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暨演讲比赛。德州市基督教两会主任、会长孔祥安牧师在会上致辞,演讲比赛在“紧张而有序、激烈而和谐、积极而向上”的氛围中进行,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7名。  相似文献   

13.
杨虹 《美与时代》2014,(8):91-92
钢琴音乐流派的产生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事实,认识流派特征是研究音乐现象的基础。流派形成与当时的哲学观念、艺术思潮、社会历史现象等密切相关。流派因共性而形成,而每个作曲家又因个性而成为永恒,了解流派形成中的一系列复杂现象,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把握音乐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疾病的治疗有难有易,而造成疾病难治的因素也是多样性的,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分。客观因素是指不依赖于医务人员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情况和事实,主要是病情、患者、治疗的特点造成的难治。而主观因素是指医务人员的认识和决定,具体来说是由于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知识缺陷造成对临床资料的处置、病情评估或药学评估的不当所引起的难治。...  相似文献   

15.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通常认为是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种解释是把"制天命而用之"模糊化为"制天而用之",却没有对"命"字给出明确解释,既没有坚实的文本依据,也不符合《天论》主旨,合理的解释应为"裁制天所禀赋的自然材性而利用之"。《天论》乃至《荀子》全书认为,人在天面前并不能为所欲为,人只能在承认天所造就、原本就有的自然材性的前提下,进行裁制、改造、利用等活动,其核心逻辑是"天生人成"。"制天命而用之"被错误地理解为"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哲学史研究惯性的影响,潜意识地把"天命"理解为范畴、概念,却没有注意到"天命"首先是先秦诸子重要的观念用语之一,而对观念流变的忽略,往往是哲学史研究进路的盲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慈悲的温暖     
《佛教文化》2012,(6):68-68
记得一位大德说过:“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是心中没有敌人,没有过去的宿仇,也没有现在的怨家,更不制造未来的对头。所以不是仗权势而称无敌,也不是凭财力而称无敌,更不是靠武力打败一切人而称无敌,乃是以慈悲心照顾、原谅一切人。”  相似文献   

17.
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去年于中国杭州召开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而形成的《普陀山宣言》提出"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神论思想包含在这些内容之中并起到重要作用。国强民富离不开科学技术,无神论是科学技术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起点;民主而不是神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是无神论思想的根本体现;无神论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文明成果;一个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是真实而长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学诚 《中国宗教》2018,(3):10-13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寂静的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从此,菩提的种子便散播四方、生根发芽、抽枝散叶,渐渐生长为人间希望的绿洲。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许多曾经的绿洲已经变换了颜色,却益发衬托出那些千年菩提古树的苍翠遒劲、勃然生机。中国佛教,便是流淌着千年血液而又闪耀着时代新绿的菩提大树,古老而年轻,深邃而常青——这强大生命力的背后,  相似文献   

20.
《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而生音,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人心感何物而乐以生音也?熊十力先生言:"乐本和,仁也;礼主序,义也。"人心感和而生乐,仁自在其中也,以和固具真实、健动、至善之仁德者故;人心感和而乐所生之音,即有序之礼者是也,义亦自在其中,以有序之礼一为和乐之仁权衡而宜以错之,故无有失义之患耳。是则惟人心感和乐所生之音,体仁载序,行而敷礼弘义,"以教人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据此本文从音乐起源之哲学思考、音乐之价值判断、音乐实践之秩序与音乐教育之宗旨四个维度,对音乐蕴昭人类文明所道之和乐礼序,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