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贤  朱丽霞 《心理科学》2011,34(3):723-726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选取1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无干预。结果 团体沙盘游戏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提升自信心、明确生涯目标、增强生涯决策能力。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得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患社交焦虑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沙盘制作过程中;他人主观评价与客观量表得分在沙盘治疗后差异显著;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于中学生社交焦虑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总结了已往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出发,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般状况,并选取15名师范类大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训练这种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研究。通过量表评估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团体心理训练能通过提高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人际关系问题。(2)本研究所使用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对于改善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咨询在解决教师情绪问题和改善教师情绪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试:河北省武安市26名小学教师.方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进行八次团体心理咨询,在干预后要求团体成员对干预活动及情绪状态的变化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16PF问卷进行前后测,以C(稳定性)、I(敏感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四个人格维度作为情绪指标.结果:1.测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得分在敏感性、紧张性两个人格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忧虑性人格维度上临界显著.在稳定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四个人格因素上,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2.主观评价结果: 教师对团体游戏最感兴趣,对自我探索活动感受最深,从认知活动中获益最大.结论:1. 团体心理咨询对教师情绪干预有效;2.团体咨询中的认知学习是教师情绪改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邢秀茶  曹雪梅 《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1 问题提出  人际交往障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占第一、第二位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不良学生往往有更多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很多。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 ,团体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 ,相互启发、诱导 ,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 ,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本人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师专生进行了为期 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 ,并进行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 ,实验组辅导后与九个月后的比较。目的是要探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  相似文献   

6.
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3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于9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实验组的干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因为交往各变量的复杂性,在团体辅导后各变量的具体变化趋势又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同伴教育干预实验是否能改变初中生的吸烟态度。方法:通过KAP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吸烟初中生收集量化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⑴同质同伴教育者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上有明显变化(后测结果显示三组被试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9.036、8.278、7.206,P<0.05);⑵实验组比对照组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上有显著提高(同质组与比照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400、-2.206、-2.123,P<0.05;异质组与比照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400、-2.300、-2.430,P<0.05);⑶同质与异质实验组在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上有显著提高(同质组前后测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919、-2.371、-2.437,P<0.05;异质组前后测在知识、态度和行为上的Z值分别为:2.890、-2.091、-2.419,P<0.05);[4]同质与异质同伴组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同伴教育干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中生的吸烟态度,同质团体与异质团体在同伴教育干预中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研究沙盘游戏对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使用conners父母问卷筛查、并经DSM-V诊断的3岁~5岁ADHD儿童2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12周(每周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试验结束后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将各组间及组内进行ADHD得分及其他行为问题得分的比较。试验组沙盘游戏治疗后多动指数及多动-冲动得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也较前显著下降(P0.05)。沙盘游戏能显著改善学龄前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适宜学龄前儿童AD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沙盘游戏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在临床实践方面呈逐渐深化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以箱庭特征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考察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诊断评估研究,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盘游戏治疗要使用模具创造“沙盘世界”,模具联结着来访者和治疗师,并把来访者的潜意识形象地呈现出来,是治愈的因素之一。因而模具收集非常重要。沙盘游戏主题是对沙盘游戏模具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是来访者游戏中心理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一系列沙盘游戏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游戏者心理的转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11.
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对它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沙盘游戏的制作流程和优势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沙盘游戏治疗应用的优势和新方法。以期为沙盘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在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应对方式及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将按照入组条件选出的2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14名)。实验组接受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干预两个月,对照组不予处理。三个月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追踪随访。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明显改善了团体成员的应对方式,在提高团体成员的社会支持程度和减少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抑郁症状阳性人群初始沙盘特征。结果显示:抑郁症状阳性组在总数、动物、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植物类沙具使用少于对照组;抑郁症状阳性组沙盘空间领域使用少于对照组;抑郁症状阳性组在从哪里开始、对沙的态度、有无蓝色露底、是否使用桥、自己感觉是否满意、自我像是否在其中和主题场景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沙盘主题特征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抑郁症状阳性回归方程的沙盘主题特征变量有忽视、威胁、流动和能量。抑郁症状阳性人群在沙盘游戏中有特征性表现,初始沙盘具有临床心理评估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各项目、总分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干预后自我同一性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多于63%的成员的同一性定位呈现了提升趋势,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七个维度,经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自我确信及了解、价值定向五个维度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7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ADHD儿童制作过程中;教师及家长问卷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学校关系得到改善,教师及同伴评定变化较大;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ADHD儿童有良好的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野  卢笳 《心理科学》2012,35(2):391-395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586名初中生,探讨其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水平及发展背景系统的互动关系模式。研究发现初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最为突出,女生更善于处理人际问题。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优于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该能力有助于积极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教养背景系统的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学校人际背景系统,两大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降低学业拖延,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方法对10名大学生进行6次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学业拖延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进行前后测,并对团体成员填写自编的自我评估表。结果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实验组在前后测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但对照组在前后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效果,对一名网络游戏成瘾者采用个案法进行沙盘游戏治疗。通过沙盘游戏所营造出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使来访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发现现实生活中他自己的内在需求、价值与沉迷网络游戏之间的矛盾性,找到一个内在的改变途径以整合自我,达到自我治愈潜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