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种认知活动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有关情绪与工作记忆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很多的证据表明,情绪对认知表现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工作记忆完成的。本文对情绪分类,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相关理论及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情绪调节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建安  雷虹 《应用心理学》2010,16(2):160-166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自变量,以工作记忆绩效和情绪自评差异为因变量,旨在探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通过情绪调节,可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影响效果不同:认知重评缓解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表达抑制加剧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尹华站  张丽  李丹 《心理科学》2023,(2):491-499
时距知觉情绪效应指个体时距知觉因情绪影响而相对扭曲的现象。这一效应基于研究者所持“情绪观”的差异而被从不同视角进行理论解释。情绪离身观主张情绪产生基于对情绪刺激本身维度的加工。离身观下的时距知觉情绪效应可以用单一唤醒机制、单一注意机制、单一工作记忆衰减机制、唤醒和注意共同受唤醒度调节机制以及唤醒、注意及工作记忆受目标时间长度动态调节机制等进行解释,情绪具身观主张情绪产生是身体和情绪信息共同参与的结果。具身观下时距知觉情绪效应可以用具身化调节内部时钟速率、内感受性强度以及神经能量高低等机制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应注意:其一,基于离身情绪观需要首先明确“唤醒”、“注意”在具体研究的含义,操纵并观测“唤醒”和“注意”等变量主效应及其他变量(机体或环境变量)的调节效应。同时,厘清时距知觉情绪效应的判定标准,并为情绪刺激时距知觉分段综合假说提供佐证;其二,基于具身情绪观需要首先澄清内感受性强度、神经能量在具体研究中的内涵,然后,厘清时距知觉情绪效应产生机制的因果链,并为情绪刺激具身化调节时距知觉假说提供佐证。其三,需要在解释时距知觉情绪效应之前首先确立应该持何种情绪观的前提条件,然后再探索何种因素在...  相似文献   

4.
积极效应指相比于年轻人, 老年人更倾向于优先加工积极情绪刺激而非消极情绪刺激。近年来工作记忆的研究发现积极效应会受到情绪效价与任务相关性的影响:情绪效价作为任务相关属性的研究支持工作记忆中存在积极效应, 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对积极情绪刺激记忆的增强, 以及对消极情绪刺激记忆的减弱; 情绪效价作为工作记忆任务无关属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且未发现一致的积极效应, 提示情绪效价及任务相关性均为影响工作记忆积极效应的关键因素。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 工作记忆中情绪加工上的年龄效应与背侧执行系统和腹侧情绪系统的随龄功能变化有关。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与双竞争模型对工作记忆中的积极效应具备较大的解释力, 而动态整合理论尚缺乏实证研究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老年人工作记忆不同阶段情绪加工的特点, 澄清不同情绪材料内在编码过程上的差异对积极效应发生机制的潜在影响, 探讨情绪效价及任务相关性影响工作记忆积极效应的关键神经环路, 并揭示情绪工作记忆训练提升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情绪体验的内在机制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只有在低动机强度情绪时才表现出情绪与工作记忆类型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会节省自我控制资源,促进自我控制加工。  相似文献   

6.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情绪和认知研究领域中的子课题。根据加工效能理论, 负性情绪, 特别是焦虑对认知的影响通常被看作是通过影响工作记忆来完成的。因此, 探讨负性情绪是如何作用于工作记忆, 将有助于完善和发展情绪与认知的理论, 为心境障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干预提供依据, 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 系统地考察了情绪和工作记忆三个子成分(语音环路、视空间模板及中央执行器)间的关系。本论文抓住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入手, 将脑成像、电生理和行为方面的研究有机结合, 将时间动态研究与空间定位研究相结合, 为情绪和工作记忆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提供独到的证据, 验证且发展了情绪和认知关系的奠基理论—— 加工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特点为倾向于加工与负性心境一致的材料, 被认为是抑郁症认知易感性的核心特征。目前研究者们围绕抑郁症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三个子功能的情绪刺激加工特点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发现在更新功能上, 患者难以移除负性情绪信息, 且在正性信息的加工上存在缺损; 在抑制功能上, 患者难以抑制无关负性情绪信息进入工作记忆; 在转换功能上, 患者情绪材料转换困难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神经生理与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 工作记忆中的情绪刺激加工与抑郁症患者背外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的功能激活水平异常有关。未来研究需评估工作记忆三个子功能对抑郁症状的差异性贡献及在情绪刺激加工上的统一性, 并探究其随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轨迹, 谨慎选取并评估不同情绪刺激材料指标的诱发效应及其对工作记忆功能的独特影响。在此基础上, 深入探究工作记忆内情绪刺激加工的神经机制, 为工作记忆偏向矫正干预的临床应用及其预期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朱熊兆  程明  彭敏  姚树桥 《心理学报》2007,39(2):306-310
为研究HSF1基因缺陷小鼠的行为特征,探索HSF1基因在小鼠行为表现中的作用。选取6~7个月大雄性HSF1基因缺陷小鼠39只及野生型小鼠36只进行情绪性评分、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简易迷津实验、T-CAT实验、独木桥实验和悬挂实验以观察其情绪性唤醒水平、焦虑水平、探索行为、工作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表明HSF1基因缺陷小鼠的情绪唤醒水平和焦虑水平较低、探索行为减少、T-CAT中转换率较低,提示小鼠的情绪、探索动机和工作记忆受HSF1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 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 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 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关于颜色的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从生理、认知加工和情绪三个方面介绍了颜色对我们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对我们的生理唤醒和自主神经系统,对不同的认知任务绩效,对我们的情绪状态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作者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情绪图片为材料,在RSVP任务下检验了效价和唤醒度在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中的作用。实验发现效价在对抗注意瞬脱中起主要作用,且正性图片的对抗效应优于负性图片,但唤醒度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不显著,结果支持积极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观点。ERP结果进一步发现以上效应发生在P3代表的工作记忆巩固阶段。而在P2和N2代表的早期注意阶段,尽管已出现了注意瞬脱和情绪加工,但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加工指的是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随着对双加工转换和协作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情绪逐渐成为影响双加工的重要变量。但情绪如何影响两类加工仍存在争议,且研究视角的不同也使情绪在双加工中的作用不够明晰。为此,从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度视角来阐明情绪对双加工的影响机制很有必要。现有证据表明,积极情绪和高唤醒情绪往往都会促进直觉加工,而在消极情绪和低唤醒情绪下个体则倾向于采用分析加工。未来研究可以从情绪对特定双加工模型影响的验证、情绪唤醒与双加工的关系、情绪领域的新进理论成果和情绪负荷下优化双加工的策略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存在认知优势,但是在负性情绪干扰下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是否存在认知优势尚不清楚。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均以大脑右半球为优势脑区,加工效能理论认为空间工作记忆和负性情绪的加工使用同样的认知资源。研究采用情绪空间2-back任务,探究在负性情绪刺激干扰下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熟练双语者是否存在认知优势。结果表明,熟练双语者在该任务中表现出比非熟练双语者更高的正确率和更短的反应时。这一结果说明,尽管存在负性情绪刺激的干扰,相比非熟练双语者,熟练双语者在空间工作记忆中仍然表现出了认知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作记忆更新的缺陷与抑郁症状显著相关。研究抑郁群体工作记忆更新的异常对于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以及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抑郁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N-back是考察工作记忆更新的经典范式。研究表明,情绪对N-back任务会产生影响,工作记忆中情绪内容的更新比中性内容的更新更困难,而认知负荷是其中的调节因素。抑...  相似文献   

17.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情绪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机制.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为情绪诱发材料,使用时间两分法和泛化法考察唤醒和注意机制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距下,(1)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可能是独立的,两个实验中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情绪主要通过唤醒机制影响时间知觉,被试在高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显著长于在低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任务无关的情绪刺激如何对工作记忆的信息更新过程产生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情绪N-back任务,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调查情绪对工作记忆信息更新的影响。ERP结果显示,在0-back任务中,负性分心物诱发的P3显著小于中性分心物,表明其干扰了工作记忆信息更新过程;而在2-back任务中,负性分心物诱发的P3与中性分心物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其未对信息更新表现出干扰效应。该结果支持了情绪与认知加工的双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19.
白鼠和人类都对情绪唤醒的经历有更好的记忆。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的神经生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情绪唤醒或急性应激,会引发个体内部应激激素的释放,从而增强其记忆巩固过程。(b1)杏仁核的激活对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过程十分重要,杏仁核内部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影响记忆巩固过程。(b2)杏仁核投射到负责不同类型记忆加工的脑区,如海马和皮层,从而影响记忆。(c)应激激素影响记忆巩固的过程中,杏仁核内NE的激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上,情绪唤醒影响记忆巩固的过程,涉及到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及二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124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学业情绪在学校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未来取向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学校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中介学校氛围与学业成就的关系;(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学校氛围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以及通过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的间接路径;即学校氛围和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低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而学校氛围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影响在高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总之,在学校氛围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实际干预时,可以通过改善初中生学业情绪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未来取向可以进一步调节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