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灵感问题曾经是我国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学术刊物发表了几篇专文,给灵感恢复名誉。1980年7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封信中明确把“灵感”看作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初,他再次著文,把灵感  相似文献   

2.
灵感捕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诗人苏轼在概括写作经验时说:“作诗之急追亡捕,情景一失永难摹。”就是说的对灵感要及时捉住。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人们由于长期思考某个问题,大脑中便会建立许多暂时的联系,突然在某一刹那产生了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灵感。大量事实说明,对问题的长期探讨,是灵感降临的基本条件。德国著名科学家黑姆霍兹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等几个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发现和发明。他在庆祝他70岁诞辰的宴会上,谈到灵感问题时说:“就我的经验范围说……首先,始终必须把问题在一切方面翻来复去地考虑过,直到我‘在头…  相似文献   

3.
《周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典籍之一,作为“五经之首”、“大道之原”,几乎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首屈一指的、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周易》“弥纶天地之道道,“易与天地准”,不仅着重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阐发,在易学理论建构的同时,还强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思”、“无为”,重视灵感思维的价值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周易》理论的某些部分是一种潜意识活跃时激发灵感对天地万物产生的意象感知,是对宇宙万物、社会人事的一种灵感式的总体把握,因而与灵感思维具有一定的联系。《周易》不仅仅是人的理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火花”的爆发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灵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特别高涨。此时,科学家会成功地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有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家会兴致大发,构思出美妙的篇章,勾勒出动人的形象。灵感产生于创造活动中,但灵感何时到来是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消极地等待灵感的出现。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捕捉创造的灵感。第一,致力于长期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产生灵感的基本条件。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  相似文献   

5.
灵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与“天启”之意相通。在“神锡灵气”的意义上,“灵感”并不存在。但见,当我们只是借助这个词的语著外壳,而闻另它新的舍义,“突破”也就获得了新的生员。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几乎都经历过这种近千“神启”的思维状态,何从具个角度描摹了这种思维态。俄国诗人曾希益说:“灵感是一种敏捷地感受印象的情绪”。大文家托尔斯泰说:“灵感是企然出现了你能因您到的事倩”。诗人艾青说:“灵急是诗人对于外并事物的一种无比调指、无比欢快地适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偶然地丹国”。爱因斯坦在创三相刘进后也…  相似文献   

6.
人们崇尚灵感,渴望它的君临.因为灵感是创造力的爆发、思维力的升华和表现力的高涨.君不见,灵感来的,“思如风发,言若泉流,摇笔挥洒,骏利无状.”(陆机《文赋》)郑板桥也赋诗描述过灵感的有无对创作的影响,“十日不能下一笔,闭门静坐秋萧瑟.忽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灵感是人的高度积极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思维加工的高层次功能,是用脑艺术的最高境界.普希金说,灵感是“一种敏捷地感受印象的情绪”.它是思维云层的闪电,能够照彻幽冥的思维穹宇,接通“短路”的思维导线,高度激活思维的创造活性.所以,灵感便因其令人惊异的创造魅力,赢得了人们的神往和赞叹.  相似文献   

7.
人何时最容易产生灵感呢?据有关专家调查结果,是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闪现念头时,专家们对298人进行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大约90%产生灵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别容易激发灵感的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深夜、睡觉醒来和进入睡眠前后,它们被称为思维的“黄金时间”。此外,在工作或学习中“最容易想出好主意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上午10时—11时之间。 那么,人又在何种场所容易启发思维呢?另一项调查以821名实业家和职员为对象,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论灵感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是创造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灵感对创造性活动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仅就灵感的特点进行讨论。灵感具有以下特点:1、灵感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灵感产生的基础在于创造性活动.灵感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没有创造性活动,也就不会有创造的灵感.创造者长期从事创造性活动,对探讨问题熟思深虑,才可能在某种刺激的诱发下,豁然开朗.灵感是创造性活动的必然产物,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毫无研究,绝不能凭空产生对这个问题的灵感。清末学者王国维曾经生动而深刻地描述做学问的三种意境。他认为,古今成大业、大学问者,都经三种境界:第一境界  相似文献   

9.
灵感初探     
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最佳的创造性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巧妙地融合,使问题获得迅速地解决。灵感同其他心理想象一样,也是人对各种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否认灵感的存在,或者把灵感神秘化,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不应回避对灵感的研究,而应该科学地探讨它,逐步阐明灵感的规律。本文拟对灵感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灵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捕捉灵感的心理条件等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汪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08-108
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虽已强调勤奋的重要性,但缺少那仅占1%的灵感,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可见灵感在成功的道路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新灵感更具有敏捷性、突发性、灵验性和神奇性,若能运用于作文教学中,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如何在作文中产生创新灵感呢?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直觉思维,什么是灵感?直觉思维与灵感是不是同一心理现象?如果不是,它们又有什么区别,什么联系?对于这个问题,看来心理学界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倾向于认为,二者是同一个东西。如苏联心理学家A·H·鲁克在其所著《创造心理学概论》的第八章《直觉和创造》中,主要谈直觉与创造的关系,使用了“直觉猜测”、“直觉推理”等概念,也有几处出现“灵感”,“顿悟”等词,显然是把直觉思维与灵感作为同一现象来对待。(见该书113~120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2.
有人从"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传统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在内容上一致,都是"认识上的飞跃".只在形式上有区别:科学灵感主要在抽象思维中爆发,艺术灵感主要在形象思维中爆发.  相似文献   

13.
刘奎林教授新近出版的《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月出版 ,以下简称“《灵感》”) ,是一部探讨创新思维方法的佳作 ,其重点在于破解“灵感之谜” ,弄清灵感与创新的关系。本书内容丰富、创见颇多 ,现撮其要点 ,作一简单介绍。第一 ,作者通过对意识与潜意识关系的研究 ,阐明了灵感发生的基本原理和奥秘。作者认为 ,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先从揭示灵感发生的原理入手 ,然后以“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 ,按线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提供的理论 ,去深入地探讨灵感发生的基本规律。那么 ,灵感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近年来提出,人有三种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①抽象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灵感思维是三维的。灵感是形象思维从显意识扩大到潜意识,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或是三维的范围来进行形象维思。他说:“我要强调的是直感是显意识,而灵感是潜意识”。至于对灵感机制的研究,他认为,“现在我们只好耐心,突破口在形象思维,如果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类型  灵感尽管是很玄妙的东西,然而,概而述之,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思想点化型  指在平日阅读或交谈中,偶然得到他人思想启示而出现的灵感。  例如,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廖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妻问其故后说:“此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他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相传我国著名书法家郑板桥,…  相似文献   

16.
论灵感     
一、灵感的概念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把灵感归纳为主体在创造思维活动中高度集中注意,积极探索问题,一时发生顿悟,从而解决或导向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这就是灵感发生前后的整个过程而言的。所谓灵感来了,就是主体在创造思维活动中一时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解决问题的思路明朗化了,因而一下子或再经过一番思考,就把久悬的问题解决了。于是一般人往往把灵感局限于创造思维活动中主体对问题发生顿悟的一种思维飞跃,即主体顿时感到解决问题的巴路明朗化的爆发式思维现象。这仅仅  相似文献   

17.
灵感及其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灵感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概括了灵感的四个特征。作者认为灵感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认知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捕捉灵感     
创意、点子、决策,往往来自灵感,抓住了灵感,也许立即反败为胜或找到一条不为人知的新出路、新发明。而灵感的产生,也许来自于完全意想不到的途径,它不是信手拈来,而是长期勤奋思考突见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引发。且看下例。  相似文献   

19.
发明离不开灵感,有时一个灵感就是一件发明,发明到最后往往靠灵感来完成,原因是灵感具有自创造性。发明与灵感总是结伴而行。发明家除了形象思维发达外.灵感思维也比较发达。如爱迪生平均几天就有一个发明灵感。那么什么是灵感呢?灵感是灵感思维的结果感。灵感思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呢?灵感思维是自动思维、快速思维、自编程思维。  相似文献   

20.
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作、科研等创造性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思虑成熟而突然豁然开朗,迅速解决问题,完成创造发明的最佳心理状态,是最佳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想象力奇妙结合而爆发出的思想火花,是智慧的闪光。它是人脑处于高度激发状态下的左脑和右脑巧妙协作的功能。从灵感思维产生的方式看,可把发它区分为两种类型:(1)外部机遇型。即由于受到某种偶然机遇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思维,它又分为三种情形:一是触发点燃型,即受到某种观念、图表、思想等的启迪而产生的灵感。莱布尼茨在研制乘法计算机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