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它是虚无飘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不能硬说它不存在。我们是认同它的实质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基于因缘所生法而存在,是变化无常,而不是恒久固定的。所以简单来说,“空”即是指事物的变化无常现象。而相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就是明白没有什么事物是固定不变的。    譬如明白身体是“空”,就是说,我们知道身体是不停地在坏灭和生长的,样貌和体格在一段时间后必定有所变化,故此,我们不执著一时的样貌和体格作为恒久的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心也是“空”,就…  相似文献   

2.
盛足风 《天风》1995,(8):27-28
一、哲人培根“说地”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金钱可以买药物,却不能买健康;金钱可以买饮食,却不能买胃口;金银可以买仆役,却不能买忠诚。” 我们又要说:金钱可以赢得配偶,却不能赢得爱情。金钱可以建造教堂,却不能建造灵宫。总不要看金钱高于一切,甚至为它出卖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逻辑与现实     
没有人指责逻辑、尤其是指责现代符号逻辑缺乏精确性和严格性,但是人们确实有时听说逻辑是非现实的,它不能用于现实,它是空想。在本文中,我们不能而且也不想严格地定义“现实”是什么。为了说明我们对这个术语的理解,让我们说它代表可以产生或者承受物理的、化学的、天文学的、生物的或心理的结果的所有事物的第五  相似文献   

4.
想想当今时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职业正日趋急剧变化,一个人究竟从事什么职业为好的问题越来越令人感到难以把握,那么面对茫然未来你该咋办呢?这里有十项新策划规则可为你“指点迷津”。为了把问题说透,有些必需的“铺垫”论述不能略去,因为这些“铺垫”和十项策划职业新...  相似文献   

5.
梁慕山 《天风》2005,(6):39-39
有史以来,金钱被人们称之为“万能”之物。确实,人生世上数十个寒暑,许多人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一切向钱看,认为只要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和“有钱大三辈, 无钱是崽辈”,形象地说明了金钱“万能”的意义,又说:“无钱难倒英雄汉”,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若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则其处境艰难可想而知,在世间你若是想作成一件事,无论大小,如果没有钱,实在是寸步难行。人人都想要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没有金钱又如何能谈得上幸福呢?有人认为只有拥有大量金钱才能过上幸福  相似文献   

6.
有些逻辑书说,定义有两类:一是真实定义,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定义;一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用词语或句子规定、说明语词的意义是不是定义?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分析后篇》里,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表明“某物究竟是什么”和事物的本质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陈述可作纯粹换位且能揭示实质的(即回答“某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就是定义;如果一个陈述不能  相似文献   

7.
理性论者和怀疑论者争论已久,其争论的核心是知识和信念的证明问题,前者认为,其可以证明,证明是合理和可用的;后者认为,其不可以证明,证明是不合理和不可用的。然而,他们都坚持理性是合理性的最终裁定者。我们的观点可称为“常识自然论”,有一些基本东西我们必须相信,即使我们并没有合理的基础。在怀疑中,有些不能怀疑。如外部世界存在、感觉的一般可靠性、未来如同现在等,至少在实践中这些不能怀疑。我们有一种先天的有限的确信能力。任何知识和可证实的信念,都来源于我们对一定量事物的自然而然的相信。如果这样,怀疑论者要求我们应合理地…  相似文献   

8.
天下的一切事物,只有人心最广大,因此有了“心比天高”之说,人即使得了现世的各种事物,也不能满足人心的,那么可以满足人心的只有信望爱了。 天主是极明智而极仁慈的,他的作为,使人没有话可说。他可依照事物的本性,而造生事物,人不能有所非议。禽兽的欲望只在当时,他们要求吃饱而能饱  相似文献   

9.
李兰成 《天风》2002,(9):12-13
赛30:21 罗12:3有一对老夫妻专程来问了许多问题,因他们周围有些人的言行令人不敢相信。比如:信了耶稣不让人去看病,不能跟不信的人来往;信了耶稣什么工作都不做,就在家里等天国;认为人间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一些关键问题,困难问题和一些“扎手”、“挠头”的事。这些都是生产中的矛盾。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我们只有不断地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厂水泥窑的小时产量在1953年开工生产时只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百分之八十,现在已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一百九十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3,(11):59-59
[随感]将自己的孩子明码标价卖钱,如此父母令人心寒。可是,若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网上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现在,有越来越多有形的、无形的商品、服务都可以用来交易,会赚钱当然无可厚非,但金钱不能大过一些基本的底线——人不能被当作商品买卖。归根到底,这样的行为是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有灵的活人”与万物都不同,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的生命何等尊贵,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该尊重,即使父母也没有权利买卖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一查,就可以知道“都”有两个读音、七个解释。其中有一个解释是这样的:“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在前”,这就是现代汉语语法所说的表示范围的副词。作为这样一个副词,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它有什么作用,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我们知道,每个人在对某类具体事物作出陈述  相似文献   

13.
网友问我,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诚实地告诉她,我需要的都是一点点。一点智慧,一点良知,一点名声,一点激情,一点悠闲,一点金钱……“打住,打住,”她抗议了,“其他都可以一点点,唯独这钱,是多多益善。”“谁不想有很多的钱,你别太虚伪了。”她补充道。  相似文献   

14.
活在世上有许多财富,但经上说:“没有一种财富, 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 悦。”(德30:16)失去了健康这一财富,其它所有的财 富就失去了依存的基础。如果把生命的健康比作1,那 么,权势、名誉、地位、金钱、美色等等人世间的一切皆 为1后面的0,而离开了1,一切就全归于0。也就是说当 我们连生命都不能享用了,还能享用什么呢?可见健康 应该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是根于联想的。什么是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①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沟通事物形象联系的桥梁。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四种。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不能没有联想,人类在创造中认识联想,在联想中创造发明。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想到别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帕文揭示说:“在经营活动或人际交往中,有些话没有说出口,刚好恰如其分。在这种情况下,沉默就意味着金钱。”为了说明这一道理,他还讲述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调适心理 感受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生活得很现实,追逐金钱,追逐物质享受。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金钱,有了大房子,有了汽车就拥有了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金钱和幸福能不能等同呢?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比较研究都同时含有同一性和差异性。这种充溢着智力难题的局面引起了无休无止的争论:我们所争论的究竟是同一事物还是不同的事物?人们可以用二者取一的办法来解答这个问题。但是,这种局面又会重新出现,因为它与比较观点本身息息相关,而与比较的具体事例无关。我们还要继续“命名”到何时?因为这个过程是没有止境的,而且最终“事物仍然是事物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也许,我们已经不喜欢“名称”了,因为它几乎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知识,我们可能倾向于“描写”,因为“描写”给予我们“事实”。但是,这种“描写”也像“名称”一样,永无止境,因为如同耆那教教徒很早就教诲的那样,它是我们持有的加drsti(概念结构)或采用的观点的一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已在我国长期流行。本人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有害的,应当抛弃。第一、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不是主观杜撰的。作为反映辩证法内容的表述和提法,必须有客观根据。否则,只能变为谬误。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是否符合实际呢?我认为是不符合的。人们可以举出无数的实际材料说明,一切事物不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鸟和老虎都是事物,它们就没有什么联系;石头和禾苗都是事物,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如此等等。有联系的只有下列情况:(一)一事物和它的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它的各个方面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比如,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各个部门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的发展。(二)某一事物和其它几种事物有联系。比如生长中的庄稼,与土地、肥料、水分、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