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对意识的几种看法意识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心理学一般不把意识当作心理研究的对象。认为意识是哲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行为学派,他们不承认意识的存在。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工作者非常重视意识的研究,并把意识作为心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尔加德(E·R·Hilgard)1980年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的重要文章。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六十年代初,意识问题才重新进入美国心理学界”,“意识经由机器而回到心理学中”。我们知道,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在美国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说明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医此,希尔加德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就是:由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使得意识问题重又受到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意  相似文献   

3.
浅谈意识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这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观察到,主要是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人的个性特征,离开行为就无法了解。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不能无视行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在行为上的表现,都要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心理学不能忽视意识的研究,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完整地理解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认识无意识过程,前意识过程和下意识过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谈谈我对意识问题的粗浅认识,舛误之处,请同志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它对心理学的重要性,迫使我们不能不对它加以研究和探索。一、哲学中的意识问题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心理学中意识的概念是和哲学中的意识概念相联系的。关于意识的本质与起源,一直是科学与哲学的重大问题之一,正是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军对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近代科学  相似文献   

5.
意识问题对心理学来说,历来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在我们考虑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它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究竟什么是意识呢?那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在西方心理学中,抛开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野不论,一般是把意识等同于心理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甚至完形心理学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例如,构造派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常常以"意识现象学"而名世,本文阐明何谓意识现象学所谈论的"意识"。在1901年的《逻辑研究》和1906年的《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讲座中,胡塞尔都谈到了三种不同的意识概念,它们相互有交叠。综合来看,胡塞尔着重讨论了四种不同的意识概念:(1)意识作为自我体验的实项-现象学的统一,(2)意识作为对本己体验的"原意识",(3)意识作为"意向意识"或"意向体验",以及(4)意识作为"执态"和"注意意识"。这四种意识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基本涵盖了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议题,也展现了现象学(不同于心理学以及心智哲学)对于"意识"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重视和加强运动意识问题的研究。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迄今在我国有关运动心理学的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中,对此没还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阐述,本文仅就“什么是运动意识?”以及“运动意识的特征和作用”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一、什么是运动意识?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在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意识也  相似文献   

8.
问题 道德意识是德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力习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意识倾向调节的。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不仅可以影响他们的道德意识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加速他们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在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理论中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心理学中许多问题都很难得到恰当解决,心理学的体系问题也就更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意识问题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读了一些国内心理学界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文章,还看了我国自己编写的心理学书籍中有关意识问题的论述,受益非浅,但也有一些想法,在这里写出来。一我国自己编写的心理学教科书逐渐地多起来了,在普通心理学教科书方面,仍当推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为首。然而,在这部权威性的教科书中,对意识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按其本质来说,乃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这样的人,总是自觉能动地进行着实践活动的人。这样理解人的本质,不仅对于哲学而且对于心理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的心理、意识正是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人的心理、意识和实践是处在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中。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马克思在这里是把生产劳动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作为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与实践的关系,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内省意识心理学,把心理看成一种特殊的、自我封闭的内部过程,脱离开实践孤立地研究心理。行为主义心理学则排除心理而孤立地研究行为。他们都不知道心理  相似文献   

13.
意识刍议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批评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时指出:“对这种心理学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理解。”①今天心理学在解决意识问题上,仍然停留在“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来理解”的水平。潘菽教授列举的国外意识论的各种流派②,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识的对象。他  相似文献   

14.
李自璋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2-43
“发散思维”,是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讲得较多的一个概念。它是与收敛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固定的范围和方向的限制,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标准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有知识的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未知。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诸多心理学论著或心理学教科书、工具书,对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不作严格区分,言“发散思维”又叫(或“就是”)求异思维,或曰:“Divergent Thinking又译求异思维”,等等。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5卷,教育心理学)》,杨靖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张述祖、沈德立编著的《基础心理学》、J.M.索里等著、高觉敷等译的《教育心理学》等等即如是说。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和译文是不准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萨特的自由概念指的是人在任何情境下都拥有行动自由或选择自由,但事实上它首先指的是一种先验层面上的意识自由。通过刻画一种操作性的和时间化的自身意识,萨特表明在何种意义上意识是透明的和能动的,这正是意识作为一种自为存在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自由最根本的含义。当然,在意识中寻求自由的哲学奠基,用意识的透明性和能动性来解释人的自由,这种观点可能会面临来自具身化问题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萨特对意识能动性的强调是不重要的和无根基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最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威廉·詹姆斯的巨著《心理学原理》所表达的学说,我们可以称之为思想流。"思想"作为其心理学的最初设定,指涉的是心理学的基本事实,体现了詹姆斯心理学在起点上的独特之处。《心理学原理》中的"思想"概念内含的时间性代表了一切意识现象的本质结构即边缘中的内在构成,蕴涵着詹姆斯的心理学方法和哲学方法,他由此批判了心理学中的原子主义,将自己的心理学和哲学与传统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李令节   《心理科学进展》1989,7(1):55-59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以至迄今为止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潘菽教授认为,在心理学中之所以形成这么多派别,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意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同和差距以至完全对立。近几十年来,由于对人的问题,尤其对人的心理、意识、个性感兴趣的科学门类越来越多,对这一老的科学问题的讨论再度热烈起来,并且日益深化。五十至六十年代,曾在科学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对意识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论争。1978年在西德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上,  相似文献   

18.
心兀 《心理学报》1966,11(2):81-82
源良佐同志等“革命英雄故事对小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作用的初步研究”(下简称“源文”)一文所探讨的问题,是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德育心理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这样的试探研究,对于教育工作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但源文中也还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一九八二年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学术年会上,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多数人仅仅从意识的积极方面认识它,这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谈我们关于意识特征的一些看法。 (一)意识的社会一个体性意识的社会性是意识的根本特征之一。但是,只讲它的社会性,而忽视意识存在的个体性,这是不完全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思想、观念、意  相似文献   

20.
苏联心理学中应用意识这个概念,是和它在哲学上的用法有区別的。在哲学中,意识是一个和物质相对立的概念,合义非常广泛,和一般的观念、精神、心理是同义语。心理学中应用意识这个概念,则是比较狭义的。他们认为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意识。当然人的个体意识是在社会意识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研究人的个体意识时,必须考虑到对它发生有力影响的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本身并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