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动记录技术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眼动记录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之中。本文对主要的眼动记录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国内外眼动记录仪的研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眼动记录技术和方法的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者基于生物、认知和社会三方面对阅读障碍进行分析与解释,形成了阅读障碍成因的三角图谱。以此作为阅读障碍眼动研究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眼动研究结果及指标的分析,探讨读障碍的内在机制与特质。分析特殊教育对象和正常受教育者存在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进一步提出适合特殊教育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面孔识别的加工过程。在实验一中,通过记录被试识别面孔图片和非面孔图片时的即时加工过程,考查被试在知觉面孔与一般物体时的眼动差异。在实验二中,考察被试在知觉熟悉面孔与陌生面孔时的眼动差异与时间进程的差异。结果表明:(1)个体在加工面孔时倾向于首先在双眼间平移而后向嘴巴运动,完成面孔识别,而在识别物体图片时则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2)在知觉熟悉面孔时被试倾向于只注视眼睛,而在知觉陌生面孔图片时则与实验一的面孔图片眼动轨迹相似。  相似文献   

4.
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解释阅读过程的主要眼动理论,并对早期的视觉缓冲器加工理论、直接假说和眼-脑假说、聚光灯理论、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等眼动理论和新近的战略战术模型和E-Z模型等眼动理论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眼动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眼动分析与运动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且可以比较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该文对国内外的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当代阅读心理学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的六个理论模型.早期的理论模型主张眼动与大脑对语义进行加工之间没有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理论模型否定了这种主张,提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眼动轨迹匹配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眼动数据分析方法, 该方法包括注视数据的预处理、兴趣区划分和编码、形成眼动轨迹字符串、计算相似性得分四个步骤。研究者采用眼动轨迹匹配法对决策过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证实了眼动轨迹匹配法在决策领域的可行性、精确性和高价值性。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利用眼动轨迹匹配法加强对各种决策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揭示决策的认知过程, 构建更加完善的决策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博彩行为与风险决策的特点,采用眼动研究方法对博彩行为中的风险决策任务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1)外部框架表征虽影响决策者的内部表征,但决策者的内部表征方式表现出稳定的规律;(2)参与者在博彩中面对损失时,认知加工的决策时间比在面对收益的博彩任务的决策时间长,凝视次数也多比较多,决策者的瞳孔直径比面对收益任务下更大;(3)博彩参与者的内部表征方式,随博彩任务的外部表征的框架,金额、概率、备择项间倍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结论:概率信息是博彩任务中的决策者稳定的决策权重;决策者在面对损失时会更加敏感,导致在决策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加工负荷;博彩任务的外部表征对参与者内部表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现协助词n+1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n+1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n+1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词n引起。  相似文献   

10.
隋雪  毕鸿燕 《心理科学》2007,30(5):1065-1067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被试阅读不同汉语量词的即时加工过程。考查名量词和动量词,以及名量词内部的差异。结果发现:(1)被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眼动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名量词获得更多的加工;(2)被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不同名量词的眼动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个体量词比集合量词和临时量词获得更少的加工。由此可知,不同量词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加工难度是不同的,对于篇章理解而言,其信息含量和信息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12.
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国利  白学军 《心理学探新》2001,21(4):25-28,56
对国内外有关阅读过程中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国内的有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相关内各进行了扼要的介绍,最后作者对阅读过程眼动特征的发展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8,31(1):126-132
采用箱庭疗法对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进行心理治疗的小M研究.经过18次个体箱庭和4次家庭箱庭治疗,来访者的箱庭作品由贫瘠、单调逐渐向丰富、多样转化,由孤立、静止走向开放、动态,自我力量逐步增强.来访者的学校适应、亲子关系也发生了积极改变.箱庭治疗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由创伤走向治愈.  相似文献   

14.
用眼动追踪仪考查中学生认知风格在解决较高相似性与较低相似性几何问题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问题与所学内容相似性会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速度与成绩,中学生在两类几何问题解决中相关眼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风格在不同迁移水平几何问题解决中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John, an urban African male who develope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following an armed robbery at the petrol station where he worked, was treated with 12 sessions of 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Intervention involved a combination of psychoeducation, prolonged imaginal exposure,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and behavioural assignments. This article is a systematic case study of his treatment which included a comprehensive narrative and tracking of progress by means of the Posttraumatic Diagnostic Scale. John responded well to the treatment, finding it acceptable and credible and remained free of PTSD symptoms at 15 months follow up. It is argu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lliott's Hermeneutic Single Case Efficacy Design, that there is evidence from within the narrative that it was the treatment that led to remission of symptoms. 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cesses underlying John's PTSD, which fits with those extensively describe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that this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developed in a westernised context is transportable to work with urban Africans.  相似文献   

17.
探讨箱庭治疗对抽动症儿童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对一名抽动症儿童进行15次箱庭治疗,综合使用作品分析、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治疗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个案的变化经过问题呈现、转变和自性三个阶段,箱庭治疗所提供的自由受保护的空间、矫正性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的咨访关系等能够帮助个案减少抽动症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两个实验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采用2(具体性:具体、抽象)×2(词频:高频、低频)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频词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二应用眼动技术,以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句子阅读中的名词具体性效应.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句子中目标词的具体性.结果表明:在句子语境条件下,低频词也存在具体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表现在低频词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