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债务是指个体现在或将来负有向他人或机构还款的法律或道德义务。随着我国居民负债水平的持续上升,它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值得关注。债务引发的债务压力会导致个体有较差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较多的短视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并对其伴侣和子女有潜在的影响。债务的影响机制包括两条路径:心理需要受阻和补偿机制以及认知资源损耗机制。未来研究应探究债务的其他心理和行为后果并寻找边界条件,梳理债务的特征维度,拓展债务的研究方法,以及构建解释债务后果的整合理论。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破坏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契约破坏(psychologicalcontractbreach)是雇员对于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中承诺责任的主观感知。文章阐述了心理契约破坏的概念界定、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后果,以及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过程中的相关权变因素(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应着重以下几方面:(1)心理契约破坏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2)跨文化比较研究;(3)个体间差异的研究;(4)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领导越轨行为是指领导者在工作场所中故意违反重要的组织规范的行为。通过整合分析组织内越轨行为和领导行为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 领导越轨行为的诱因大致包括个体因素(个性特征、个体知觉和人口学变量)和情境因素(组织文化、工作特征和人际影响)两类, 并且主要通过社会比较、社会心理和社会交换三条路径进一步影响下属的工作绩效。未来研究应从行为客体(组织-人际)和行为动机(利己-利他)两个角度对领导越轨行为的内涵进行纵深拓展, 并进一步考察不同诱因的交互影响以及领导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组织中的建设性偏差是组织成员为了提升组织或组织利益相关者的福祉,有意采取的违背组织重要规范的行为。文章介绍了组织中建设性偏差的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测量方法;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建设性偏差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且分析了建设性偏差对组织和个体的影响结果。文章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构建建设性偏差的本土化结构与测量工具,探索多层次多视角的行为产生机制,重视对员工建设性偏差频率和强度的"度"的拿捏,以及关注中国背景下的建设性偏差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组织公民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针对中国组织情境下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OCB)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作者首先分析了中国OCB的内涵结构,归纳得出中国组织情境下OCB存在着角色泛化、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积极主动性的特点,接着对OCB前因与后果变量有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从个体层面和群体组织层面指出了中西方研究中的异同点,最后对中国OCB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工作投入指的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工作投入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和某些工作态度及行为变量,以及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和单位总体绩效等组织结果变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以及与家庭相关的因素等3个方面。文章在对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投入的干预机制等五方面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指个体“做真实的自己”的程度。真实性是一个与自我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真实性的概念、结构、测量方法及研究焦点,指出今后应对真实性的心理结构、后果变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前瞻性人格是指个体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约,主动采取行动以改变其外部环境的倾向性。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前瞻性人格对个体工作结果、职业生涯结果、团队效能、领导效能、新进人员适应性以及创业等后果变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该文对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有关前瞻性人格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组织层面因素在前瞻性人格与相关结果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等三方面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劳动力结构与工作特点的巨大变化,工作-家庭冲突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研究主要从工作、家庭与个体三个层面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变量、后果变量及干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前因变量主要包括工作与家庭层面的压力、特点,性别等;后果变量主要涉及个体的工作家庭满意感、组织承诺、离职和心身健康;干预策略涉及家庭友好政策和个体应对方式等。作者认为今后研究可以在工作-家庭冲突积极面、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企业中的不道德行为会屡屡发生?这是一直以来困扰组织管理实践者和学者们的难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德推脱理论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释思路。在企业的现实情况中,可以从员工个体和组织领导两方面维度研究各自对应的组织情境因素通过道德推脱机制对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影响。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探讨和实证检验组织情境下道德推脱机制的选择偏好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不断丰富和加强道德推脱对员工个体以及领导不道德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睡眠问题在现代社会的职场人士中日益严重,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重要的实证研究,对工作场所中睡眠问题的界定、测量、影响因素与影响后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体来看,研究者主要从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两个维度衡量个体睡眠情况,并通过客观的仪器记录和主观的自我报告两种方式进行测量。影响个体睡眠情况的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因素三类,同时不良的睡眠情况又会对员工的心理层面与行为层面产生消极影响,引发组织偏离行为和工作事故等。未来的研究可深入探讨睡眠的研究方法,关注纵向设计与实验室实验等方法,并着眼于影响睡眠的因素与相关调节变量,为管理政策的制定提出意见,同时关注高龄工作者的睡眠问题以及工作–家庭冲突对睡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资本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积极心理要素。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的四维结构说、三维结构说和多维结构说,并据此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在后果变量方面,主要探讨的是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幸福感等方面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中介与调节变量,而PCI干预模型可有效提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宽、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以及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13.
刘燕  赵曙明  蒋丽 《心理科学》2014,37(2):460-467
组织中的揭发行为是员工对工作场所中的违法、破坏规则和不道德行为的检举揭露,是及时纠正组织中错误行为的有效机制。文章回顾了组织中揭发行为的研究起源、概念及测量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探讨了揭发行为的决策过程;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揭发意愿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归纳了揭发行为实践的影响结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跨学科视角的个体前因、区分特定情境变量的影响、探索行为产生机制和开展本土化揭发行为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野心家取向指员工以非绩效取向的方式追求职业生涯发展的倾向。具有野心家取向的个体其生涯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坚信仅仅依靠绩效很难得到提升,需要运用组织政治行为、印象管理以及欺骗操纵策略获得晋升与高的绩效评定等级。对雇主的信任、感知到的组织公正、对生涯发展机会的感知、个体的交换意识、大五人格特质、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原发性的精神病态等均会影响员工采取野心家取向的生涯发展态度。该取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卷入度及组织承诺都比较低,而离职意向却很高,这会给组织带来消极后果。未来需从野心家取向的研究方法、变量与生态效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时, 个体在意愿上偏好即时利益和目标, 并且会做出许多非理性决策行为。在梳理自我损耗对行为决策的影响基础上, 指出自我损耗降低决策理性的注意机制和执行机制:一方面, 损耗使个体注意力更容易为即时利益所捕获, 进而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即降低个体关注未来的能力; 另一方面, 损耗导致个体缺少计划性和行为实施的执行力, 即降低个体坚守未来的能力。此外, 损耗对决策理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和情境两个方面的重要边界。未来可结合眼动技术验证损耗降低决策理性的注意机制, 进一步探究潜在边界条件以及寻找助推理性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调节变量是近年来情绪劳动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实证研究显示,反映员工个体特征、工作情境特征的多组变量以及文化情境对情绪劳动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权变视角下的情绪劳动研究发现:(1)展现规则在组织、行业、文化三个不同水平影响个体在工作场所的情绪表达;(2)表层扮演潜在的消极效应可以借助个体内在的保护机制或通过组织管理干预被削弱、消除,甚至是转化为积极的力量;(3)深层扮演的积极效应具有较高的跨人群、跨情境稳定性;(4)文化情境对情绪劳动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劳动要求、情绪劳动行为都可以成为有益于员工的组织生活要素。  相似文献   

17.
顾客欺凌行为是指在服务交互过程中, 员工感知到来自顾客“低质量”的人际对待, 表现为顾客言语侵犯、性骚扰等。以往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其相关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顾客欺凌行为受个体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 通过资源保存、社会交换、情感事件及组织公平理论对个体和组织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更深入探讨顾客欺凌行为的概念、结构和测量问题, 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并基于不同的文化情境进行跨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不同。权力能够降低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进而使个体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地位能够提升认知性观点采择水平,进而使个体推测他人思想与感受,考虑他人利益。然而,权力和地位通过认知性观点采择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可能受到情境性质的调节。今后的研究应该对这些关系和解释进行验证,探索共情性关心的中介作用,以及权力和地位影响认知性观点采择的调节变量;探究权力和地位拥有者对群体内、外他人的自利行为差异;探讨权力和地位的交互作用对自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外反生产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生产行为指从组织角度来看,员工有意违背所在组织合法利益的任何行为,这类行为对组织效能具有相当程度的破坏作用.文章对反生产行为的概念结构、前因变量和评价源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是相关且相互独立的概念,多种情境变量和个体变量可以预测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强调本土化、应用研究、功能性视角等三方面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工作旺盛感是个体在工作中同时体验到活力和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衡量个体成长与进步的标尺。旺盛感的社会嵌入模型和个人成长整合模型为旺盛感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反映出个体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适应机制,并揭示出旺盛感的重要前因和结果。影响工作旺盛感的前因变量包括情境特征和工作资源,而旺盛感结果变量则包括员工绩效、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健康、创新和适应行为等。开展工作旺盛感的研究有利于组织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该领域较新,其理论和实证研究亟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