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常听到不少的家长在批评自己的孩子时,责骂道:“你怎么就这样傻”、“真真是个笨蛋”、“愚蠢”、“榆木脑袋”等言语。有时家长说这些话是不经意脱口而出的,也有的是家长想有意地刺激刺激孩子,使孩子在经过调教后能豁然开朗,改过自新。可以说,家长的这些做法是以爱孩子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2.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课堂上和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这样训斥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看来一句无关紧要的训斥,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造成持续的阴影,从而伤害孩子的感情,侮辱孩子的人格,损害孩子的自尊。相比于体罚的伤害,有的孩子把这种来自成人侮辱歧视性语言对自己造成的伤害称为“语言伤害”。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最近…  相似文献   

3.
平时,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批评孩子,对孩子左不顺眼、右不称心,弄得孩子很为难。其实,做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吹毛求疵。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其间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有道是:多一分感受,多一点经验;多一点积累,多一分成熟。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则有碍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养成怯懦心理 父母对孩子经常吹毛求疵,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我大概是不  相似文献   

4.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些领导责怪下属不自觉,有些人因同事或家人与自己有矛盾、闹别扭而非常苦恼。谁都知道“和为贵”,希望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有效,人际关系和谐。可是,我们有时会遇到有的人不通情达理,  相似文献   

5.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学一这似乎是大多数家长为孩子设计的人生“三部曲”。由于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限制,对许多家长米说,要唱好“三部曲”中的哪一部都不容易。尽管全国各级教育部门都明令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但是多数城市的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读“重点”,还没到入学时间,许多家长早已忙开,新一轮的择校大战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长。可是当下教育孩子却变成了全民的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等,“教育焦虑”变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相似文献   

8.
老师或家长通过孩子、学生谈心,可以直接获取大量可靠的信息,为正确教育孩子提供依据;通过谈心,家长、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得以沟通,使彼此增加信任感。另外,谈心也是解决孩子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能把“心”谈好。同一主题,同一内容,不同的人进行谈,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有的人很善“谈”,一谈就灵,问题迎刃而解;而有的却不善谈,一谈就崩,问题越谈越僵。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谈心的技巧,尤其是谈心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一次家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认知规律。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引导,致使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和歪曲教育规律、发展规律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教工作实际,感受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时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子女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认为孩子的聪明与否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甚至于过份推崇智力测验,而把智力商数(IQ)看作是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条件,从而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心急急情切切地希望孩子成绩一天一个样,于是乎,强迫孩子识汉字、背唐诗、学外语、做算术,有的甚至走入强迫孩子背词典,背平方立方数的极端;不惜重金追赶潮流让孩子练琴、学画、玩电脑者有之;人为地增加强度、难度,进行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施行各种教育计划或方案者有之。似乎这样填鸭式辅导、全方位“轰炸”就  相似文献   

11.
提起孩子依赖大人的话题,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焦急万分:孩子的学习用具需大人帮助整理,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需大人出面调解,作业遇到难题也由大人代劳…“家长们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到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  相似文献   

12.
王荣伟 《天风》2016,(6):57-57
“近日与几位为人父母者喝茶聊天,交流彼此儿女成长的点滴,畅谈中,大家表露了对如何育儿的丝丝忧伤。 一些父母感到在教养孩子时充满了无力感,满心委屈地表示自己尽心尽意地为家庭经营,却在孩子身上感受不到为父为母的成就,也难以建立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有的甚至觉得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仅仅剩下提款机与银行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亲子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电视剧,更是将“原生家庭”“鸡娃”“隔代教育”等关键词引爆。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不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焦虑。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我在咨询室里见过了太多亲子冲突,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因为亲子教育长吁短叹、束手无策。根据工作观察与实践经验,我认为,如果家长可以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做到“无条件”但“有边界”地爱孩子,就能有效规避许多雷区。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颜色背后都有不同的性格体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梦想的空间,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来为他们打造具有个性的儿童房。只有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儿童房室内色彩设计,才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性格,家长们要更多考虑儿童房色彩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带给儿童心理的不同效果,帮助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使儿童都拥有自己喜爱的空间。使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儿童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深入,大中城市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独生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而测查儿童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引起了家长、老师们的重视,并在许多大中城市普遍开展起来。然而,许多家长并不理解智力测验所得结果——智商的含义。有的家长把智商分数与学业成绩等同看待;有的家长得知孩子的智商较高便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也有的家长因孩子智商较低,而产生失望情绪,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培养。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隔代害     
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们自然少了一层顾忌,加上隔代家长的溺爱,许多孩子走上了一条与其父母预期不相符合的成长道路,从而形成“隔代害”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底,我们看到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沉渣泛起,相面、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死灰复燃,还出现了数字迷信、超常意念、特异功能、包治百病等伪科学和新的迷信,个别邪教组织也蠢蠢欲动。受此影响,一些中小学生、学前儿童胸前佩戴了“圣牌、圣物、护身符“,脑后梳起了“长命辫“,有的人在封建迷信中丧了命,甚至有的家长为给孩子“驱鬼“治病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杀死。对此,我们在痛心疾首之余,感到有必要在  相似文献   

19.
溺爱十相     
积40年从教见闻,归纳溺爱十大表现如下: 一、心肝宝贝型 爱的语言过多,自己口口声声心肝宝贝,肉啊命啊的;或者嗔怪对方把孩子当作心肝宝贝等等,有形无形之中,孩子就把自己摆在了“宝贝”的特殊地位。有时家长也  相似文献   

20.
教育倔犟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但你应该看到,倔犟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即表示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你若以粗暴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