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分析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满意度以及人格特质方面与健康人群的异同,选取天津市某综合医院高血压患者1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神经质和掩饰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的神经质倾向与生活满意度A和B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低分组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神经质作为一种人格特质, 核心特征是具有负性情绪体验的倾向。高神经质个体表现出更强的情绪反应、更差的情绪感知和应对, 因而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 进而容易形成一系列精神障碍和身体疾病。因此, 神经质成为精神病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来自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脑的证据发现, 高神经质个体心血管灵活性降低、HPA轴基线活动增强、EEG活动增大以及负性情绪引起的杏仁核活动增强, 其中杏仁核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通路可能是整合多方面证据的关键。进一步研究应致力于将遗传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脑成像技术等相结合, 构建神经质产生、形成的神经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6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人格特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测查,本研究探讨了气质性人格特质(神经质和外倾性)这种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1)除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外,神经质和外倾性还会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2)人格特质和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可以有效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变异;(3)习惯性地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该发现对进一步制定改善和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Y—G人格测验量表对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具有许多共同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自信、开朗活泼,干事效率高,喜好人际交往,具有社会指导性等优点,但也明显存在主观性强、合作性差的弱点。二者人格特质的差异是,独生子女在神经质上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合作精神却比非独生子女差;在人格类型上,独生子女B和B'型人格少于非独生子女,问题行为者较少。  相似文献   

5.
大五人格特质与领导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孟慧  李永鑫 《心理科学》2004,27(3):611-614
对72家企业的210名管理人员的大五人格特质及其与领导有效性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理人员的人格特质可以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五个因素加以解释,所编制的五因素人格问卷的信度、构想效度、聚合效度和判别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管理人员的人格特质对其领导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格与病理性赌博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格障碍是病理性赌博的定论之一。与病理性赌博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感觉寻求特质、专注特质等,这在跨文化的研究中都找到了证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疑问,未来研究需注意被试取样代表性,人格特质与赌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土化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7.
张荣娟  安蕾 《心理科学》2016,39(3):614-620
目的:探讨自尊、惧怕负面评价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人格特质和考试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Rosenberg自尊问卷、惧怕负面评价量表简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测量410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质、惧怕负面评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考试焦虑之间彼此正相关显著;外向性与自尊正相关显著,与惧怕负面评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考试焦虑等负相关显著;精神质与自尊、惧怕负面评价及考试焦虑等负相关显著;自尊与神经质、惧怕负面评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考试焦虑负相关显著。(2)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能显著预测考试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人格特质和考试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对考试焦虑的直接效应显著,经由自尊、惧怕负面评价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考试焦虑的间接效应也极为显著。结论:自尊、惧怕负面评价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人格特质与考试焦虑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43篇, 总样本量为16377。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性存在正相关, 与神经质、精神质存在负相关。对比国外相关研究, 中国被试群体的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更为密切, 人格特质与文化的契合性对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有较大影响; (2)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之间的相关不受主观幸福感结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明确; (3)主观幸福感与内外倾人格特质的相关受不同年龄群体的调节, 而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精神质的关系则不受影响。最后, 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101名在校大学生施测“大五”人格量表( NEO-PI-R)和人际信任量表(ITS),考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EO-PI-R中有四个人格维度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其中信任倾向与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呈负相关;顺从、愤怒敌意、热情、自我意识、焦虑等14个具体人格特质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在人格维度中,宜人性、外倾性和神经质可以预测信任倾向;在具体人格特质中,顺从、热情、焦虑和诚实是影响信任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拟创伤研究范式, 采用道路交通事故影片对159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模拟创伤, 考察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特质焦虑、特质分离和神经质)、工作记忆能力(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加工)对模拟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发现:(1)数据驱动加工正向预测不同时段闪回(即时闪回、一周闪回和触发闪回)的数量、生动性、痛苦度以及一周侵入频率; (2)神经质正向预测触发闪回痛苦度, 注意控制和工作记忆容量负向预测一周侵入频率; (3)概念加工在注意控制与即时闪回痛苦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数据驱动加工是创伤后不同时段闪回的主要影响因素; 概念加工主要作用于早期急性应激反应, 注意控制是其保护因素; 神经质和工作记忆能力对闪回具有较长期的影响, 且工作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学英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2,35(3):631-635
通过对1076名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外倾和神经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体验的测查,本研究探讨了外倾和神经质影响情绪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外倾和神经质之间有紧密联系;(2) 外倾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个体正性情绪的变异;(3) 外倾对正性情绪的影响部分是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该发现对实践中提升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状态并最终优化人格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地区551名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探讨组织中管理者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的关系,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对此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责任感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负相关;神经质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正相关.(2)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在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邱林  郑雪 《应用心理学》2005,11(4):330-335,353
以23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主观幸福感(SWB)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表明,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相关的维度构成,而且它们可以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外倾和神经质是SWB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情感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外倾,神经质则是消极情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外倾和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的预测力。情感平衡是外倾和神经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一人格结构与此一人格结构能否相容之争。文章回顾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M),并通过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样本在“六因素”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性(IR)”和“开放性(O)”因素上的显性/隐性表现,指出人格因素数量及其理论定性之争很可能仅具有方法学意义,对于真正了解人格的本质并非关键。真正找到人类共有的和某一人群特有的人格特质结构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家超越各自理论、彼此平等接纳、从文化的、乃至遗传的角度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刘文  刘方  陈亮 《心理科学》2018,(1):64-70
采用儿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儿童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405名8~12岁儿童进行研究,考察人格特质在心理虐待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心理虐待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神经质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儿童内外倾与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神经质在心理虐待与儿童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该中介模型具有性别和年龄的测量等值性。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心理虐待可以通过神经质的中介作用影响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特质激发理论探讨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心理契约违背对实施辱虐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以213份两轮时点的配对问卷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亲和力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神经质则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不但调节了管理者亲和力与辱虐管理之间的负向联系,还调节了神经质与辱虐管理之间的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EPQ和《SK——克里佩林心理测验》对围棋特色小学与一般小学4、5、6年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经过几年围棋系统训练的小学生,其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显著优于一般小学生;外向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展;与一般小学生相比,他们处理事物的速度和积极性更突出,人格启动特征更明显,注意集中程度更好,意志努力程度大。研究表明,小学生经常下围棋,有益于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的学校幸福感及其与能力自我知觉、人格的关系。研究发现:(1)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青少年的学校幸福感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降低的趋势。(2)神经质和外倾性两种人格特质在能力自我知觉和学校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表现为神经质在能力自我知觉和消极在校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外倾性在社会能力自我知觉和积极在校情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测量82例抑郁症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人格、抑郁和焦虑症状。考察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在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性,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及其对症状严重程度和短期疗效的影响。抑郁症患者在自主需求满意度、关系需求满意度、能力需求满意度、外倾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能力需求满意度与神经质呈负相关,与严谨性呈正相关,自主需求满意度与严谨性呈正相关。自主需求满意度解释了抑郁减分率变异的5.9%。抑郁症患者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明显低于健康者,较高的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可能与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关,也与部分人格特质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青少年学生的评价看教师的人格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焰  黄希庭  阮昆良 《心理科学》2005,28(3):663-667
本研究以班为单位,要求1594名大、中、小学生采用《青少年学生评价教师人格特质形容词捡核表》对自己理想中的教师人格特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学生们对教师人格特质的评价维度是:高尚/进取、慈爱/公正、客观/求真、外向/开朗、退缩/粗暴、内向/怪异、损人俐己,前四个维度是学生们喜欢的,后三个维度是学生们不喜欢的。学生们对教师人格的评价存在着年龄、性别和学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