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作为基本人权的公民诉讼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建明 《学海》2004,(2):76-83
公民诉讼权 ,是指当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时 ,所享有的要求国家司法机关以审判的方式作出公正裁决的权利 ,属于公民的程序性人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 ,诉讼权不仅得到了世界上众多法治发达国家的宪法确认和保障 ,而且得到了国际人权保障最重要的文件《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确认和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切实保护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必须加强对公民诉讼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人权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通过的一些重要国际人权文书,如《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不容忍和歧视宣言》等等之中,都有明确的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作为人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通过的一些重要国际人权文书,如《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不容忍和歧视宣言》、...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有关宗教问题的规定与我国的宗教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有关宗教问题的规定与我国的宗教法制建设□段启明●宗教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被视为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问题历来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关注,一些国际公约都对宗教问题作出了规定。在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宗教问题的规定,主要见诸于《联合国宪章》...  相似文献   

5.
大会 鉴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日益影响我们对生活及生命本身的认识,为此非常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这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影响,意识到人类具有独特的能力反思自身的存在极其所处的环境,感知不公正,避免危险,担当责任,寻求合作,并表现出体现伦理原则的道德观念,认识到在研究由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时,应当充分尊重人的固有尊严,应该普遍尊重并遵守人权和基本自由,决定国际社会有必要及时提出一些普遍原则,为应对科技发展给人类和生物圈带来的日益增多的难题和矛盾提供解决问题的基础,忆及1948年12月10日的《国际人权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1997年11月11日通过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以及2003年10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国际人类基因数据宣言》,注意到联合国1966年12月16日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关于公民及政治权利的两个国际公约、联合国1965年12月21日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联合国1979年12月18日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摘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四、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中国政府尊重并依法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中国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劳动法》、《人民...  相似文献   

7.
《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适应了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反映了我国宗教界的普遍要求和愿望,既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宗教现状,也符合联合国人权文书公约的基本精神。它的出台,是我国宗教方面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党和人民政府在宗教领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尊重和保护人权,真心实意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考察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和影响之后,国际社会对该污染物给予了重视,通过了以《斯德哥尔摩公约》为主的一系列国际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是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合作治理最重要的环节,但国际社会在此之前还形成的《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早已对包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有害化学品进行了规定和限制,这些公约最终构成了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体化合作治理的框架。有鉴于此,将以《斯德哥尔摩公约》为主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作为研究对象,来论述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合作治理中的分歧,以期对国际环境合作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乃根 《学海》2023,(5):60-71
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渊源可理解为任何可引起国际法义务的依据,包括条约法、习惯国际法和一般法律原则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负有编纂和发展国际法的职责,尤其是通过编纂现有国际法渊源的规则和起草有关国际公约,起到国际“造法”作用。研究已有国际法渊源的编纂与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估其实际的国际“造法”效果,这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以国际法渊源方式将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落到实处,成为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加强相关研究制度的建设,以期更加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法渊源的“造法”。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06,(17)
国际基督教组织对联合国新人权公约表示欢迎世基联、世界路德宗联盟、正义与和平多明会、方济各会国际和国际天主教协会五个国际基督教组织,对联合国6月29日在日内瓦首届人权理事会上通过了《强逼失踪问题公约》与《土著人民权利公约》表示欢迎。世基联的Dr Guillermo Kerber认为这两份公约令国际法“表示了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能果断地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这是值得赞扬的”,在保障受害者权利上迈出了正面的一步。世界路德宗联盟人权及国际事务总干事助理Peter Prove认为:“此次会议体现了公民社会的开放精神……希望能继续施行于联合国以后的管理方法中”。国际天主教协会秘书长Etienne De Jonghe亦说:“希望这次协议,将为消除强逼失踪及为强逼失踪者的家庭带来和平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