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抽象艺术的真义是什么,探讨了抽象、具象、意象的区别与关联,理解抽象艺术的接受系统、抽象主义与创造智慧、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内在联系,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辩证关系等。提出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自己和外界的一种新的方式,抽象感觉是人类一种早已有之且同等发达的能力,抽象艺术必须并且只能用“心”欣赏的观点。认为抽象主义经历了由写实到抽象的过程,并且从中国艺术中获得“灵感”,而中国艺术则对西方抽象主义做出了革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何地域、民族、国家的绘画艺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所谓“写实”的艺术形式。“写实”的观念,西方人谓之“模拟性”的一种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素描课是美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以往的基础素描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写实能力却失去了创造力,写实素描训练应逐渐加强学生对创意诸因素的认识理解及运用,在素描基础教学过程中,不但训练手更应训练脑,使学生真正了解写实与创意的造型表现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是艺术诚实的具体表现,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以传统西方绘画艺术教育为体系的艺术院校,素描是艺术教育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存在着。而现今素描教学模式以客观写实为主,对学生主观创造性引导得不够,且发现许多学生素描感觉的处理,把握不好尺度,无法吸引人的审美需求和社会的商业需求。尤其像商业美发素描这种偏向于商业价值的基础教学,如何运用素描绘画这款发型的修剪结构图和明暗与层次比例,强弱变化与空间处理等,赢取客户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绘画艺术中存在着两种类型或因素,一种是“写实”,另一种是“抽象”。前者旨在再现摹绘客观世界里种种物像。后者,画面上的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是表现画家主观审美情感的手段。作者以自身从具象到纯粹抽象绘画形式的转换过程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阐述抽象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青铜时代的器物制作是我国设计艺术史中的璀璨明珠,三星堆青铜塑像更是以其震惊世界的力量傲立其中,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是鬼斧神工般的优秀作品。其中神秘而诡异的眼睛造型形象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其独特的审美意识与既写实又抽象的艺术手法为今天的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丽 《美与时代》2004,(4):34-35
塞尚是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构成方式”的艺术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在画家和观者面前展现出全新的艺术观念与境界。它的绘画一直影响了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塞尚对现代绘画所产生的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不愧被人们称之为 “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8.
与西式绘画的抽象手法或具象刻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形成是通过意象思维形成、以意象造型手法得以表现的。意象思维是指以客观物象为构思基础,却由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特点,而赋予创作主体自身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形成的既能包含写实属性、又能富含情感思维色彩的艺术形象。而意象造型手法则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艺术造型手法。总结起来,意象造型包含了线条、空间和墨色等多种手法,可以对意象进行全方位刻画。  相似文献   

9.
张伟 《美与时代》2014,(12):69-69
艺术设计基础课不仅能培养学生造型能力,更能带来新的设计观念和创造能力,本文主要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着手,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做一些尝试,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方法,提出基础课程应以“艺术的思维与表现”中心,结合社会需求,使学生对造型与表现及思维的认识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挖掘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所能承载的全部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丁厚祥 《美与时代》2006,(10):39-42
艺术思维教学就是以打破学生封闭的思维方法,要求学生在艺术的整体上认识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能运用艺术思维来洗炼自己的造型语言,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感觉是心理学名词,是其他一切心理想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引导他们进入绘画语言语境的思维之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会调动学生绘画感觉的倾向,使绘画感觉有一定的方向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艺术法则,对于学生绘画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感觉"与自身心情心态关系密切。所谓的天赋和感觉是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写实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中国画创作常见的造型问题大致有四种,即再现性作品在具象写实的表现上忽视了人文精神的传达;在个性化形象的表现上忽视了艺术形象的个性与社会共性;再现性作品刻画不合常理,忽视了艺术想象与主题之间应有的内在联系;表现性作品造型片面强调主观意识,忽视了作品追求视觉通感和传播正能量的当代艺术要求。针对以上状况,我们应当以先进的人文理念来提高审美境界、个人艺术风格和艺术想象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艺术的发展极具多元化和包容性,各种艺术设计形式和艺术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美学标准。以往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设计的需要。传统基础教育注重写实技术的训练,往往造成对艺术观念认知与思考的缺失,致使学生陷入了对绘画与设计外在形式的简单模仿中。艺术观念的局限也约束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对于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要运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我们的教学逐步转换延伸到艺术观念的培养和研究中去。通过观念与技术表现的完美结合,以及多样的表现形式语言,才能使艺术创造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一、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抽象”一词通常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抽象艺术即是把事物的共性抽出来上升到理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虽在早期表现在物质的绘画作品上,但对后来的影响,却表现在精神观念上。抽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抽象艺术何为?考虑到艺术本身的难以界定性,不妨将此问题转译为:艺术中的抽象何为?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锋,它始终与以客观世界为主导的美学原则反抗着,抵触着,它试图以骄傲的姿态高歌猛进。它消解着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模仿"美学理论,它众叛亲离,试图取消既往的所有造型原则。颠覆了美学权衡标准之后的抽象艺术到底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抽象艺术对于美学而言就仅仅是纯粹的破坏吗?  相似文献   

16.
全因素写实训练是高校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既是培养造型能力和表现技法的手段,组织结构和色彩秩序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到高年级进行抽象形式训练的基础,这一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学生毕业后在专业空间发展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学习绘画和创意设计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由理性到感性的发展过程.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扎实地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创意设计的艺术训练和创意教育.非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只有通过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训练和创意教育,才能造就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表现”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与中国画的核心思维——“意象”相对应。无论是水墨写意,还是工笔重彩,中国画的造型观念和方法都存在着“表现性”的特点。对于中国画创作来说,创作过程就是一种“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入手,分析其造型色彩语言的特性,以新疆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现状为脉络,通过分析案例,解读不同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精神内涵,分析具象、抽象和意象的造型语言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和公共意识,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常说,东方艺术是意象的,西方艺术是具象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西方画是写实的;东方艺术是精神的,而西方艺术是物质的。确实,在西方油画中,色彩的魅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一直是油画表现中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一点上,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差异巨大。绘画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离不开对形象的塑造,艺术家通过造型,为观者提供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或是具象的、抽象的,或是表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