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歌唱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歌唱中,发声器官各部分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会在稳定而平衡的状态下,使歌唱达到接近人的声音的理想美.在具体的歌唱中.歌唱者需要注意呼吸运动的平衡,喉器与呼吸的平衡,真假声的平衡,还要在头腔共鸣中寻求平衡,以获得歌唱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张焕明 《学海》2001,(4):89-92
自然界的"先在性"并不直接影响人作为主体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与人以外的存在物的差别确证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即使是人的自然属性也是属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将不断被"人化","人化"的自然才显现其意义,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出现的"生态危机"最终只能由人来解决,从而构成对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的第二重确证.  相似文献   

3.
儒家人文教化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品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观照.在崇尚德性的儒者看来,自然山水及客观外物可视为人之品性的象征,于是就有了"君子比德"的说法,即用外物的自然属性来比拟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4.
论亚里士多德"自然"德性伦理学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氏德性伦理学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是本体用意与现象用意的内在统一,统一于"人生"之中.在亚氏德性伦理学语境中,人的生命历程与呈明"自然"的德性之美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本体论承诺,致使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统一的解释力度.这需要从亚氏"自然"德性伦理学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修昔底德<战争志>所记述的"弥罗斯对话"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政治议题.本文详细阐释这场"对话"所呈现的正义诉求与公平、安全、利益、希望和羞耻的多重纠葛;认为弥罗斯人所代表的斯巴达式"神圣"信仰与雅典式"人的自然"信念之间的对峙达至一个最高点,而雅典人在国际政治中始终是"自然之必然"的践履者.  相似文献   

6.
刘一先 《美与时代》2004,(11):68-69
歌唱艺术主要有七大要素:情、气、字、腔、韵、味、形.在这七大要素中,字与腔是表现歌唱艺术魅力的主要手段.因为人们欣赏歌唱艺术的基础在于能听清字,听懂歌词;其次是通过行腔体会歌唱语言的韵味和美.  相似文献   

7.
歌唱呼吸是在人自然呼吸基础上的深化,顺应人自身的生理活动规律,用想象作为媒介,是一条科学训练歌唱呼吸方法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8.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外声乐专家已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谁懂得呼吸的奥妙,谁就懂得歌唱."我国戏曲中也有"气为之本"/"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可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呼吸问题不解决,声音就会依赖其它力量,喉音以及喊叫的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声音失去了呼吸的支持.人体的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共同构成了人的发声乐器.它们协调一致的运动,密切的相互配合,才能发出美好的声音,才能富有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所提倡的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是指建立在中小学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歌唱.它把中小学生演唱时生理上的轻松自如和心理上的自然和谐视为最大利益,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充满人文关怀的大众艺术歌唱.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万物一体"的思想,以天道自然、宇宙一体、一体归仁、生命感通、生生和谐与天下大同为其基本内容,以其内在心性的感通性、类推性、扩充性作为其证成为"一体之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为笔者所着力建构的现代共生哲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笔者倡导的的共生哲学的实质,就是藉以阐明大道或存有是如何在宇宙及其现实世界中彼此共同相处与和谐共进的.因此从共生哲学的意义来看,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在道德形上学的层面上,含蕴着现代共生哲学的基本内涵,它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类走出当下的天-人、人-自然、人-我和人-人的对立与两橛,提供了无尽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明鉴.  相似文献   

11.
黄涛 《美与时代》2007,(6):107-109
随着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歌唱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化.声乐教育者还在不断地进行歌唱训练方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罗克全 《学海》2005,(1):103-107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伦理学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词语,尤其是对"善"的理解,不同的理论家对自然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的"善,,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澄清伦理学中的自然主义者所理解的"善"的概念,说明自然主义者所说的"善,,在何种意义上并不是非自然主义者批评的那种理论,以及自然主义者和非自然主义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道德"这个人之为人的准绳即"君子法",其实是国家治乱的根源.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一是指君子之道,亦即忠诚、孝敬、责任、廉耻,二是指蕴含在礼乐精神之中的处世之道: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作为制度的"礼"因出自自然血亲,戴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无论作为"君子法"的忠、孝、责任与廉耻,还是"处世之道"的礼乐精神,在现实中都是善恶相混,充满内在的矛盾与拮抗.  相似文献   

15.
"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审美原则之一.探讨、研究如何规范歌唱语言,使之准确地表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研究的长期课题之一.广东省地处我国南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影响,发准普通话语音对于广东人来说乃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对比粤语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异,使学生掌握二者的发音规律,并在歌唱中有意识地规避方言语音,规范歌唱语言,真正做到"出声"字头清,"引腹"韵母纯,"收尾"归韵准.  相似文献   

16.
"德"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观念之一.<管子>中的"德"因循"天德"、"帝德"观念,认为"德"与"道"相通,与自然秩序节律及其生态机制相切合;"德"由上而下,始于君王,教化百姓,是仁、义、礼、法乃至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础,在"富国安民"、"经世致用"中具有统领性的意义.现代社会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及国家区域与人类共同体等诸多冲突和不协调,中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管子>中的"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舞姿的发展,是它的理想化(即'艺术概括').……为了把舞蹈的精神内容还给它,必须在舞蹈中从姿势出发,把姿势建立在自然表情的规律的基础上……Arabesque也是如此.只有当它成为带思想的姿势时,才会有涵义.  相似文献   

18.
"理性生态人":人性假设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全球环境危机引发的人们关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类生态化发展方向的"理性生态人"行为模式的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需要"理性生态人"假设理论的支撑.为了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快地使我们科学管理的人性假设理论臻于完善,为我国的现代化服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性的自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道德哲学视域中,"自我"是基于"自然"的同一性与整体性的生命存在.而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对"自然自我"的干预和颠覆导致了纯粹"自然自我"的消逝和"精神自我"的绝望,并由此引发"自我"的分裂.对生命伦理而言,重新弘扬"自我"的主体性,致力于"自我"向伦理实体的回归,乃是重拾"自我"生命尊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一夜情"的伦理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一夜情"的三个观点,即"一夜情"纯粹是为了肉体快乐;"一夜情"并非道德堕落;"一夜情"是人的一种权利进行了评析,阐明了性关系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性道德评价标准应该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性权利也应该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指出了"一夜情"的危害性,批判了"一夜情"的非道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