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作为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后起之秀,宗教学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中愈发重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宗教学便是其一。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宗教学更是"十四五"规划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值此宗教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中国资产阶级进步宗教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乃其产物。李大钊既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孔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宗教学,又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李大钊宗教学思想的启发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新时代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强调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学科,宗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为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实践以及深入实施其创新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观新时代宗教学研究的十年发展历程,宗教学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新发展阶段,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新时代标准,坚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聚焦文化强国战略和理论强国战略,在思想政治引领、学术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今年适逢建国七十周年,新中国的宗教学也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五一七讲话"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科院谢伏瞻院长关于繁荣我院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简称"三大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察,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作了精辟的阐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2023,(1):127-12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相似文献   

8.
《世界哲学》2023,(2):158-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的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传入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就是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和逻辑——方法论。自英国哲学家J·S·穆勒的《逻辑体系》(1843)问世以来,社会科学哲学一直是西方哲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主题之一。不过,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六十年代以前,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支配着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六十年代以后,人文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建构,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全面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中国宗教研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建构,要立足"宗教研究的中国国情",着眼中国宗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主要致力三个逻辑环节: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潜心构筑中国特色宗教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错误思潮的影响,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所于1992年8月上旬在秦皇岛市北戴河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讨会》.研讨会采取专题报告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专题报告邀请我国著名专家承担.报告题目及报告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编修地方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优良传统,建国以后,编修地方志曾列入国家科学十二年规划的重点项目,1985年国务院正式将编修地方志列入国家“七五”规划。在四川省地方志的“七五”规划中,又提出了编写《哲学社会科学志》的工作,这个志是无前人经验可鉴的一项新工作,据了解在全国各地编修该志者也不多,因此,如何编好《哲学社会科学志》是一个新的课题。其编写体例,共分三编,第一编概述,第二编各学科志(约30多个学科),第三编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宗教学志》是《哲学社会科学志》第二编中的一个学科志。其编写体例,一、概述,本学科在本地区的研究概况与特点,二、著作,各个历史时期本学科的代表作品,包括专著、论文以及近现代主要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东方哲学史家、印度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佛学家黄心川先生于2021年2月10日不幸逝世,享年93岁。1964年,为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宗教研究机构的批示精神,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创建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被整体迁移过来,黄心川先生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5.
《世界哲学》2009,(3):76-76
为了推进我国的分析哲学研究,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in China),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联合协办。  相似文献   

16.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宗教学概述     
宗教学概述何光沪宗教学是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对实际存在过的各种宗教现象进行研究,以便认识各种宗教之共同性质或作为整体的宗教的一门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对于何为“宗教”,学者向来各有自己的定义,但是宗教学界一般认为应当兼顾主观与客观、无形与有形、内部与外部等...  相似文献   

18.
正习总书记在5·17讲话中谈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及其价值,谈到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任务,特别是用较多的话语谈到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习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体来说,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  相似文献   

19.
臧峰宇 《哲学研究》2023,(1):5-12+12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造性探索,既是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及其文明限度的内在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器物、技术、制度和文化层面变革的尝试,直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革命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方式实现了“时空压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逻辑,亦是这种结合的哲学确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一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五年前这一协会的创立,是我国哲学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把苏联哲学家团结到哲学协会中来,这在目前是解决下列一系列任务的重要条件;这些任务同提高整个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关,同文化发展有关,同满足苏联人民的精神需要有关。同时,苏联哲学协会面临着传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同各种异己的概念和观点进行斗争这样一些广泛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