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16,(3)
正"爸爸"不是一个爵位,也不是一份职业。他不是你我施展拳脚的地方,也不是显示权力和地位的凭借。"爸爸"不是一个完成时或过去完成时的职分,乃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职分。做爸爸,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面对几个重要且严峻的事实:第一,我们在成为爸爸之前,实在没有一个合适的证书来证明自己做爸爸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对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学科学具有忠诚及奉献的职业精神,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能够做到妙手回春、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现代化进程中医生的身份认同由"朝圣者"向"异乡人"转变,医生职业精神有退化的可能。后现代的社会境遇与个体犬儒化的生活选择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身份重建与天职观念的复归以及制度激励与制度保障是重构医师职业精神以及重建医患关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建筑师要借助媒体互动性,用户业务数据化,提升职能身份识别性,主动回应在商品经济中弱势的地位,完成建筑市场中"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7)
正三、中国教会身份(identity)建设与合一异象1.逐渐清晰明确的中国教会身份一个信仰群体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成长、逐渐形成自身特点的。我们以以色列民族~1为例,这个民族是从一个来自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名叫亚伯拉罕的人开始的。耶和华将他呼召出来,成为"多民之父"。他的后裔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由"共同的信仰"维系的族群。这个族群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同时其内部需要"彼此相顾"繁衍承继下去。这段著名的出埃及叙事展示了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伴随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人类交际不断转向网络空间。基于Simon的身份自我方位模式,考察网络交际空间中的医生身份,认为身份构建是个人基于自我方位的自我阐释。研究发现,医生在群体层面构建了"高投入、高科技、高危险"和"普通人"的身份;在个体层面构建了"医者仁心"和职业厌倦的身份。然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却是"高收入、职业道德差、缺乏技术"。尽管医生和网友在网络空间构建的医生身份都不符合对方的期待,但双方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视角解读彼此构建的身份,从而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卫生监督员属于卫生技术人员,但行使的却是行政执法的职能.职业的特殊性和身份的"双重"性,必然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在权力面前,如何使卫生监督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卫生监督机构管理层应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和谐仅仅依靠传统的职业伦理是难以实现的,还必须诉诸公民道德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建构,必然内在地要求将职业伦理与社会公德之间的"鸿沟"填满连通,孕育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雷锋精神"无疑是最佳的道德示范。一、弘扬雷锋精神,坚定奉献社会的最高职业信仰梁启超曾将信仰比作人和社会的"元气",有了信仰的指引,个人和集体就有了探索未知、战胜困难的力量。一个具有职业信仰的人,就会将职业看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创客、辅导员、志愿者、职业规划师……北京化工大学研一学生任力宁习惯了在多重身份间来回转换,待人接物也游刃有余。就是这个自称"曾经腼腆"的小伙子,走出了一条不甘平凡的青春之路。"从封闭到折腾,我给了自己试错的机会。"他说出转变背后的"秘密"。1995年,任力宁出生在河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幼儿园起,家人就喜欢让他自己"作决定"。比如,爷爷奶奶去旅游,会问他想去哪里,途中也会让  相似文献   

9.
身份与使命     
《天风》2015,(7)
<正>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保罗之榜样,在于他对自己身份与使命的认定与坚守。我们可以将许多的身份赋予保罗,诸如宣教家、神学家、布道家、牧者,等等。但他对自己的认定却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参罗1:1)。不过,这仆人的身份不是低贱的,而是尊贵的。因为与这身份相随的是他从上帝所受的使命"特派传上帝的福音"(参罗1:1)。"特派",希腊文是"(?)",它的意思有"分别"、"离开"、"拿走"、"任命"等。这里保罗用的是这个动  相似文献   

10.
今天,在这方空间中集结的军旅画家,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身份界定为两类:第一类:他们是职业军人,现下依然是军旅职业画家;第二类:他们曾经是职业军人,现下已告别了军人的身份,而是社会职业画家.也就是说,无论他们现下是军旅职业画家还是社会职业画家,他们都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铸炼过自己的人格和气魄[1],因此,无论怎样,他们始终是军人与画家,他们永远是军旅画家.  相似文献   

11.
曼德 《天风》2008,(16):8-9
"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而人的职业就是我们在世界这个"修道院"中"修道"的方式,工作具有无比崇高和神圣的价值. 工作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安身立命、确证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7)
正[问]大多数在意自己信仰的基督徒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有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会问及此事,我们却不知如何简单明了地回答,请指点迷津。一群困惑的信徒[答]你们好!这是一个极富意义又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可忘怀是非常好的,这种自问或被问都十分有助于我们深化信仰。20世纪有三位神学家牧者就曾对此写过自我反省性小传,即莫尔特曼《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汉斯·昆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为何     
如要属灵生命达到"八面玲珑,挥洒自如"的境界,首要条件是我们对"人生为何"这问题有一透彻而肯定的认知及信念.针对以上问题的考虑有三方面:1、人生价值;2、供养家室;3、生活方式.香港人普遍把这三个层面都与工作挂钩.我们的个人价值在乎我们的职业、职级及收入:医生、律师、政府高官、大机构企管人员是叫人尊重及渴慕的阶层;从事售货员、清洁工人、保安员、小贩等职业的人仅可养家糊口,完全谈不上被人尊重,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职业无分贵贱";只是一句大家都不敢推翻的空话.  相似文献   

14.
现在就开始     
林辉辉 《天风》2007,(22):32-33
如果你要的不能都得到.何妨从能得到的开始.如果你达不到美丽的梦想境界.何妨先从你能达到的开始。今天就走第一步。"这是巴克莱博士在《天色常蓝》的开篇中所道出的激励之言。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不论年龄、地位、身份、肤色、国籍、种族如何,我们在生命不同的阶段总有各自不同的理想与追求。恰如蒲柏  相似文献   

15.
(反)宗教已成为欧洲右翼民粹构建"同质的人民"与"危险的他者"这一二元对立的有效手段。宗教是如何被融入"人民/他者"的话语框架?这是出于何种目的、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本文以法国的国民阵线为例来探讨欧洲右翼民粹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发现,不论是老勒庞崇尚的宗教性法国身份还是小勒庞力推的世俗性法国身份,(反)宗教在国民阵线的民粹思想中都是用来反移民和反伊斯兰的说辞,用来区分法国"人民"和"他者"的重要标志。在该党眼中,身份胜过神学,民族胜过教会,宗教仅仅是民粹政治的一个身份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18.
正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中国古时巫医不分,医家治病多用巫术。春秋时巫、医并行,战国时医药学渐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医生以方士的身份治病,出现方士医药学。汉魏时视医术为"方技",职业医生为"方士",医药书称"方书",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叫"善为方"。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等促使中医药学成熟,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理想国>这部著作在正义问题的背后还存在一个隐形目标,即纯粹正义生活的建立.纯粹正义生活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由三种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们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纯粹、同质而和谐.这一生活方式被柏拉图建立在"自然"和"知识"这一对范畴的基础上."自然"和"知识"概念赋予这一生活纯粹性和正义性--在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纯粹正义生活中的身份和职业区分得以可能;在知识的指导下,纯粹正义生活的合理性和可欲性得到保证.通过这对概念,苏格拉底表明纯粹正义生活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然而也正是"知识"和"自然"这对概念之间的不一致性暴露了<理想国>中纯粹正义生活的局限.自然概念受到哲学家的过多干预无法保证其作用的发挥,知识概念更是无法保证一种言辞中的生活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三、司祭 1.祭祀的一般意义 司铎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司祭。在天主的救恩计划中,司祭的位置举足轻重。从一般意义上说,司祭的使命就是举行祭祀。而所谓祭祀,就是向神献祭。这是人类与神沟通交往的一个很重要的,几乎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从圣经中我们知道,人类从一开始就祭献天主(创4)。不仅仅以色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