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功能来分析景观。景观作为情感反应的一种表达,不仅关涉自然美,也关涉人类世界,因为它一直以来对于我们视域的感受性不可或缺。我们在景观中找到了伦理真理,因为我们不仅歌颂野生的自然,也歌颂将人类与偶然和可能的场址统一起来的生活空间。本文对欧洲景观的当代意义的考察以近现代历史作为起点。景观无数的细节形象以及自然的"精神外貌"似乎回应了我们所有最隐秘的情感;我们坚信,超越相互分离元素的宽广全景的东西——即景观——必须存在。这不仅是部分的总和、散落在我们感受性的连续统中的个体感知碎片,也是心理过程的吸引力。它是关于形式的一种无尽的和神奇的联系的精神。景观概念和美丽景观在历史和在个体中发展,它是文化艺术的成果,是个体和社群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使美学的领域有所改变。从传统美学的观点看,我们研究的主题显得有些边缘化。但我们依据的原则是,美学若想面向当代生活条件并与之协调起来,它便应当脱离惯有的方向。无论哪种美学概念——品味、美感、感官体验、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它们都始终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所关注的只是城市设计美学在一般美学中的地位。我们要表明的是,城市设计是美学的基础,其“终极目的”在于改善日常生活。本文论据的基点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问答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样我们就回到下面这个论点上来,即解释现象本身也包含谈话的原义和问答的结构。使留传下来的本文成为解释的对象就意味着它向解释者提出问题。所以解释总是涉及一种本文对解释者提出问题的关系。理解本文也就是理解这个问题。但是正如我们所表明的,这件事要靠取得解释学视野才能实现。我们现在就把它看作是在其中确定本文意义的问题视野。所以一个寻求理解的人必然要问什么是话语背后的东西。他必须把它理解为对于一个问题的回  相似文献   

4.
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团体心理咨询在治疗大学生的抑郁症方面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治疗形式是团体心理咨询 ,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包括理性情绪疗法 ) ,被试是四名大学生。我们对团体活动的效果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 ,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 既往史序言本文是描述临床伦理学领域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一篇。我们在本文中预测临床伦理学若干可能的方向。我们选定为今后 2 0年作些推测———这是一个大致上相等于美国现代生命医学伦理学运动整个历史的时期。在以往 2 0年中 ,生命医学伦理学是跟生物学与医学的革命性发展同步的。其结果是 ,生命医学伦理学在这个时期比它在整个既往历史中变化得更为深刻。今日 ,生命医学伦理学不仅使伦理学家们高度感兴趣 ,而且使我们社会全体都高度感兴趣 ,包括卫生界、公众、法院、媒体及政策制订者。在一个 2 5 0 0年中甚少变化 ,几乎只把它眼光限…  相似文献   

6.
宗教鸦片论是现象,宗教异化理论是本质。我们要从宗教鸦片论学习马克思认识分析宗教问题的方法,从宗教异化理论寻找宗教背后的根源。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在宗教鸦片论和宗教异化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结合上理清我们自己的宗教认识,在探索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7.
看法与论证     
本文的主导问题是:我们为自己已经具有的看法进行论证是否多余甚至虚伪?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澄清关于论证的一些误解。论证并不只是为了说服别人。从根本上说,论证是把东一处西一处的道理联系起来,使我们获得整体的眼光,或日综观。尽管我们在着手论证之前已经有为之进行论证的看法,但获得了论证的看法,在上述意义上,是一种新的看法。即使我们并没有通过论证达到"共识",论证也并非徒劳,因为它可能有助于多样性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8.
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效率的差异,它主要指能力问题,另一是活动风格的差异,它主要涉及气质和性格的问题.前者我们已有专文论述,后者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艺术在实现历史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进步是未来艺术兴盛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经济史方面之所以取得进步,是因为我们通过创新合作提高了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然而,我们因此而获得的闲暇时间必须充满有意义的活动。艺术在这方面须发挥核心作用。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必须确定何谓艺术。作者认为,艺术与游戏是堂兄弟。艺术与游戏事实上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节目。二者确实根据自己发明的规则自由地进行。这就是艺术和游戏使我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神一般的愉悦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什么?如果爱情是花朵,那么,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时,爱情就变成了罂粟——艳丽逼人却剧毒无比。这样的故事不断警示我们,又不断在我们身上重新演绎。本文女主人公陈晓,在那阳春3月.用她痛彻心肺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爱一个人没有错,错的是你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你所有的付出和真情最后都将化为刺向自己的利刃。  相似文献   

11.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在哪里?它的实现是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主义价值同。般人类价值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从哲学角度注意得很不够,甚至可以说,它们基本上被我们忽略了。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粗浅探讨,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我们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深刻教训和容易出现的误区,强调了中庸思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主张运用“中庸”思想矫正我们的行为准则、思想方法和是非评判标准,从而趋利避害,保证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逻辑学、数学和哲学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和现代逻辑学家。本文着重谈在逻辑学领域如何应用数学和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知识的问题。虽然日本逻辑发展比欧美迟缓,但是他们勇于引进和不断革新,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也是我们要介绍日本逻辑现状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14.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三大构成之一。本文论述了色彩的一些基本要素,并对色彩给人带来的主观感觉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实际的设计中,如果能把我们对色彩的这些主观因素考虑进去,我们的设计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国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民众共同心声的表达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浅析,使我们了解我们的国歌,热爱我们的国歌。从而引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辨析焦点是现象学研究中新近发生的两个转向——神学转向和科学转向。我们将首先讨论现象学的神学转向与科学转向的各自意涵与共通背景。接着我们从现象学传统外部论证这两种转向归根结底是思辨转向,并从现象学传统内部提出还原问题。随后本文将概括现象学还原的诸多可能道路,尤其是检验马里翁的"神学转向"及其同现象学还原的关系。进一步在细读海德格尔有关文本的基础上检视马里翁的"第三还原"学说。在批判性总结海德格尔有关学说之后,本文将给出神学转向与科学转向的真正现象学理由。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教育是人的教育,理想的幼儿教育是人格的完善。应然的幼儿教育是尊严与幸福的结合,而在实然的状态下幼儿是否享受到了尊严与幸福呢?但看今天的幼儿,随时被催促着快快长大,他们马不停蹄的奔跑着,奔向我们的成人社会,他们幸福吗?因此,本文呼吁成人社会多给幼儿些心灵的关怀吧,让我们入下自我,让我们从孩子出发,等一等我们的孩子,听一听她们内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爱的静思     
石惠文 神父是今年 6月7日安 息主怀的, 他的去逝, 不仅是他生 前服务的北 京教区的神 长教友们的 悲痛。也让 我们看到了 石神父在离 开我们之前 与病魔斗争 的坚强意 志。本文是石惠文神父生前在疗养期间所撰写的,现将部分刊发出来与大家分享。并以此对石惠文神父的缅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古希腊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自足"的分析,讨论了在两种视域(自我与他者对立/自我与他者统一)下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简言之,在两者对立的视域下,自我仅限于孤立个体,他者成为我们不得不提防、又不得不依靠的外在事物,因而自足无法实现;但在两者统一的视域下,他者则是实现自足的必要手段与路径。继而,本文试图指出自我与他者的对立是现代性的局限性之一,重新思考"自足"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到外在善(尤其是财富)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而且有利于我们在与他者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地寻求卓越德性与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立足点并不在于一般性的困难事件,也不在于进行抗挫教育,而把落脚点定在年幼时期的心理创伤,这是因为那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无法控制的,当时我们年龄比较小,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事情却的确发生并影响了我们。那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