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社会道德生活正处于重大变化之中。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要求我们将理论的焦点置于道德建设之上。以市场经济建立为轴心的我国当代社会的变革无疑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时代课题。一道德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人们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因此恩格斯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35页)当前,我们道德生活的变动,归根到底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2.
联产承包制促进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引起了农村干部道德的变化。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现象,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又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共情的调节作用。通过对84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累积生态风险、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情调节道德推脱在累积生态风险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相对于共情水平较高的农村初中生,中介效应在共情水平较低的农村初中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制度伦理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度伦理与市场经济苏晓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在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制度伦理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制度经济:一方面,微观经济中的个体必须根据制度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事生产和交换;另一方面,宏...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正式规定了听证制度,这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上的重大突破。但与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相比较,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本文从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述作为协商性的行政听证制度;第二部分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儿童道德义愤的发展及其对第三方公正行为的影响,实验1考察106名幼儿园大班、小学2年级和4年级儿童的道德义愤在年级以及数目和价值不公平分配上的差异;实验2考察57名小学儿童在有无代价条件下,其道德义愤对第三方公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道德义愤呈现随年级增长而不断增强的趋势;儿童由数目不公平分配引发的道德义愤得分显著高于价值不公平分配;幼儿园大班和2年级儿童在数目不公平分配中的道德义愤得分均显著高于价值不公平分配,而4年级儿童在数目和价值不公平分配中的道德义愤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诱发道德义愤的儿童更多地做出第三方公正行为,并且更愿意选择补偿受害者;在不同诱发道德义愤条件下,是否需要付出代价都不会影响儿童的第三方公正行为。研究说明儿童的道德义愤随年级增长而发展,并影响第三方公正行为。  相似文献   

7.
拙作《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发表后,引出了两篇商榷文章:鲁鹏的《道德形而上学与现实》(同上刊1994年第12期)和王淑芹的《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同上刊1995年第2期入两文无疑有助干我把问题考虑得更全面些(《试谈》在某些细节方面的确存在欠妥之处),但我不能同意他们的基本观点。经过思考,我觉得《试谈X的立场和主张尚无作出根本修正的必要。我在那篇文章中提出:市场经济与道德在本性上是互斥的.因而在操作层面上应当给予划界,使之各得其所,避免借越。鲁文和王艾则针锋相对地论证…  相似文献   

8.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如今,因特网(Internet)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对现实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网络社会”自然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那么,“网络社会”的道德提出了哪些新课题,具有哪些新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们必须跳出“纯”技术的视界,对之作一番认真的探索与思考。一、“网络社会”:新…  相似文献   

9.
李阳崔鹏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22,45(6):1436-1442
本研究旨在探究智能机器的道德决策速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们对其的信任程度。研究分别以智能机器与人类为道德决策主体,采用2(决策速度)×2(决策内容)的被试间设计进行研究发现,对于智能机器和人类,道德性决策均会使人们对其信任,而快速道德决策提高了人们对智能机器的信任程度;此外,研究发现能力感知是智能机器道德决策速度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的中介机制。研究表明人们对智能机器与人类的道德决策速度知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是理性的非理性存在方式,是人的精神支柱。道德理想主义,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以及社会主义低谷是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发展经济,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等克服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道德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阈中蕴含着前提逻辑:利益关系分化撬动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根基,集权秩序瓦解增强了道德生活的自由化张力,在新旧道德秩序更替的未完成状态中,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疏解现代性道德矛盾提供了可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道德转型历经阶级革命伦理—国家建设伦理—改革开放伦理—民族复兴伦理等主题,逐渐从唤醒主体自知的道德觉悟,到建构集体共享的道德制度,再到维护兼容多样的道德秩序,及至塑造和谐向善的道德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道德转型,通过把握善恶世界的经验规律来引领道德实践:就道德秩序优化的内在结构而言,注重国家伦理与公民德性相融合、普遍规范与自由意识相联结;就道德环境治理的领域关联而言,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2.
简析道德与市场经济本性互斥论苏晓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目前,在研究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中,学术界有一种主张道德与市场经济本性互斥的观点(以下简称互斥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很值得加以评析。互斥论的要旨可简述如下:道德的本性是超功利的,即超越行为者自身...  相似文献   

13.
人们喜欢关注道德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往研究发现回忆自己(而非他人)的道德行为能影响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本研究关注参与道德评价是否会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2个研究共同发现:(1)存在道德“沾光”效应:评价支持他人的道德事件,或反对他人的不道德事件,能提升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2)道德评价通过提升道德自我知觉,进一步增加个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其创始时期特有的典型形态,展现了实现道德主体力量自觉的阶段性和秩序性。对这种阶段性和秩序性内在联系的深入理解,必将有助于加深道德主体意识形成规律的认识,加强德育活动的科学性;对于促进人们道德认识水平逐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自觉参与者和创造者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忽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和道德推脱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也呈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初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而在高中组中为完全中介;(3)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女生组中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钦 《哲学动态》2001,(1):26-28
20 0 0年 10月 2 3~ 2 6日 ,由中国伦理学学会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伦理学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 86篇 ,来自全国 2 6个省、市、自治区的 178名代表汇聚一堂 ,围绕“伦理道德建设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主题 ,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是本届大会的主题。在开幕式上 ,徐惟诚指出 :要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研究道德规范形成的原因及新条件下道德传递的途径。罗国杰提…  相似文献   

17.
论伦理建设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常语言中的“道德”,往往忽视了“道德”与“伦理”的区分。相应地,日常语言中所说的“道德建设”,也没有明晰化为“道德建设”和“伦理建设”这两方面相互关联但又有根本区别的内容。本文尝试着对伦理与道德两个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对道德建设和伦理建设的区别与联系加以说明。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范围在现代语言中往往模糊不清。1989年版《辞海》“伦理”条注有二义:其一是指事物的条理;其二是指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现在通常作为“道德”的…  相似文献   

18.
《包容他人》是哈贝马斯继1992年出版的《事实与价值)}一书后问世的又一新作。副标题是“政治理论研究”,全书共464页。这本新著探讨的问题是:今天,人们从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原则的普遍内容中能为蕴含着尖锐的多元文化矛盾的多元化社会得出什么g.H乞;能为联合成为超越国家(Supranationalstaat)的统一体的单一民族国家(Nationalstaat)得出什么结论;能为不知不觉被统一为一个非自愿参加的、有风险的共同体(Risikomemeinschaft)的世界大家庭(世界性的社会)的公民得出什么结论。哈员马斯强调维护道德的理性内涵。他认为,道德…  相似文献   

19.
道德的理论建设说到道德建设,人们往往直观地把它等同于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仅只是道德建设的实践形态,它还包括借以指导道德教育的理论形态———伦理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退一步说,仅就道德教育而论,它本身也应当包括道德理论(即伦理学理论)的教育。理论虽重...  相似文献   

20.
杨海波  陈小艺 《心理科学》2020,(6):1470-1476
采用2(加工方式:直觉加工vs.深思加工)×3(信任水平:低vs.中vs.高)被试内设计,探讨双响应范式中直觉加工和深思加工下积极互惠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1)在直觉加工中,处于低、中信任时被试更为利己,高信任时更为利他;深思加工中,信任水平越高利他行为越明显。(2)在低信任时,被试深思后呈现利己行为;中信任、高信任时,深思后呈现利他行为。这表明是信任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被试在直觉和深思阶段的利己或利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