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脑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20世纪末,它如一颗渐渐上升的新星,在新世纪的学科发展中,它将更加耀眼,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门大学科。它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常带有特殊性。大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对象,它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生物学革命和实验技术的进步,科学的目光开始投向大脑和人类认识的秘密。脑科学、认知科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神经科学学科群就此诞生,并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潜在地重塑着人类对自我与世界的理解。人类已经能够深入改善自身的脑功能,这将强有力地重塑历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认知的神经机制:来自社会脑研究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认知是指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推测他人意图、情感和思想等内部状态的心理加工过程。社会脑假说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大脑内肯定存在着一个旨在认识和理解他人表情的神经机制,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该中枢迅速处理与他人相互作用的各种信息。本文通过回顾社会脑的构成与基本功能,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功能,以及社会脑、镜像神经元对社会认知影响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人类社会认知不同于其他物种的三个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认识的确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在这个认识的新阶段,究竟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像曹伯言、周文彬二位同志在《人类认识的新阶段》(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文)一文所说的那样,出现了“人工认识主体”呢?如果把“人工认识主体”作为  相似文献   

5.
爱情一直是艺术表现的对象,而很难成为认识的对象而不认识爱情.人类就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的超代际累积的基础上.进入幸福生存、审美生存.其实人类对爱情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如在我国明代冯梦龙所辑<情史>中便有对传统爱情哲学观念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6.
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世界。认识有对有错。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类逐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认识的方法,用能够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去获得知识,这就是科学。无论在古希腊文还是现在的英文中,“科学”这个词同时也指称“知识”。我国近代使用“科学”之始,不过是指那些分门别类的、被认为是正确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关于自然的,也有关于社会和语言、文学的等等。文学艺术言志抒情,本身不是知识;但是要了解古往今来言志抒情的状况,获得写事状物的技巧,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这就是进入了知识的领域,进入了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7.
《福乐智慧》与伊斯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所改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必须以认识主体时间为一维的四维空间去认识、去观察、去思考。新的认识必然引起各种观念的更新,孤立、绝缘、割裂、封闭的状态已成为不可能。马克思早就预言,随着“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对各种社会风险的预警成为不同认识领域共同关注的普遍认识活动。在本质上,社会预警是一种对社会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的超前性认识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特殊方式。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哲学认识论维度对社会预警加以透析;从"社会"、"预"和"警"等多维度考察与辨析其内涵;从社会预警主体、客体与中介的确定中揭示其动态认知活动系统的内在结构;从多种相互关联的认知环节的划分中揭示其认知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言伴随性手势是人类语言交流的一个普遍的特征, 它可以发挥信息交流的功能。依据产生目的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 手势可以分成表象性手势和非表象性手势。多数研究者认为, 语言和手势动作是“近亲”, 具有“家族相似性”。来自语言发展、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均表明, 手势和语言共享同一个交流系统。当手势动作和发音单词意义相同时, 手势动作受到单词发音的干扰, 同时引发发音共振峰2 (F2)的放大。手势和言语之间遵循互相作用理论, 它们作用的基础是语义一致性, 镜像神经系统完成了两者语义一致性的传递。由于语言伴随性手势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语言和行为结合良好的特例, 因此, 对语言伴随性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心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以哲学理论体系的形式再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状况、内在结构、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们勾画出和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历史图景,从而对于人类认识社会历史即认识人类自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作用,因而它又是科学地认识客观社会现实,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人类自我的哲学方法论。唯物史观对于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供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科学逻辑前提、严整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认识方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直到不久以前,构成人类认识对象的事物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简单而有组织的事物和简单而无组织的事物。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人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和系统打交道。今天,“系统”一词已成为用来表示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概念。对系统这种复杂而有组织的对象的研究构成系统科学。新的研究对象要求有与其相应的新概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或者技术,其最终表现,乃是一种知识。科学是关于世界(包括人)自身的知识,技术是人如何作用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总之,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及其成果。 人类要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的本性。连动物为了生存都要认识自己所生舌的世界,何况人类。并且人类从不满足于已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认识能力局限于人类感觉器官所决定的认识域.以人类的有限认识能力,不可能发明具有无限性质的纯粹的客观知识.论者所强调的各种“客观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以人类的身体为皈依的,并不是所谓的“客观存在”.人类不可能完整地认识宇宙万物,也没有必要.人类的认识和科学以服务人类的生存为根本目标,因此人类的认识活动只要完成“认识-应用”的完整价值链条,就足以实现其价值意义了.可见,人类任何“价值”的根本都在于“人”本身.科学主义将科学和真理合二为一,进而将“科学”等同于“价值”——这就扭曲了“人”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导致了人的严重异化,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和社会道德的滑坡.  相似文献   

14.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的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设想,源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一直隐含和贯穿着一种神经学或神经生理学的模式.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个神经学模式包括神经元和能量或数量两个元素,其工作原理是神经元的惯性原理.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考验人类的试金石--SARS流行后的冷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春天 ,一种人类从未认识的传染病———SARS(急性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 )在全世界 30多个国家肆虐流行 ,这是人类进入 2 1世纪后经历的第一次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经过不懈地抗争 ,SARS慢慢收敛了肆虐的步伐 ,但它的流行 ,如电闪一样豁然凸显了人类在自然界依然脆弱的处境 ,留给了我们不尽的思考。思考之一 :在人类的历史上 ,传染病一度使人类陷入极大的灾难和恐惧之中 ,但疾病永远不会击垮人类。在一次又一次与疾病的斗争中 ,人类一次又一次从恐惧走向清醒 ,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瑞典病理学家FolkeHenschen说过 :“人类的历史即…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人们对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已经作了不少探讨,但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是较少从辩证认识发展史的角度去进行专门的、深入的考察。应该看到,系统论的出现和兴盛,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它与当代人类的认识对象、认识能力、认识方法等密切相关,是人类认识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论生死观演变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生死观的演变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历史进步 :(1)对人的生命本源认识的演变 ,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真谛 ;(2 )对死亡标准认识的演变 ,体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的飞跃 ;(3)对死亡态度的演变 ,标志着人类理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8.
绍光 《天风》1995,(5):40-41
什么是科学?简单地说,科学就是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为有了这种认识,人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物质世界,为改善自身的生活服务。时至今日,科学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类一方面正在飞出太阳系进行宇宙深处的探索,一方面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开发出无限的能源;一方面认识了DNA结构正在解开生命的奥秘,一方面从应用电子计算机进入到开发人工智能的新领域。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等危机。谁也不否认,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竞争的时代,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不管怎样说,  相似文献   

20.
近视矫治手术是20世纪眼科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现已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阶段.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充分体现着人类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遵循着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客观规律.抓住偶然性的发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作出重大发明.跨学科交叉则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