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问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停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要重视和科学研究诺贝尔医学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重视和科学研究诺贝尔医学奖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段志光一史料当作纵横谈。诺贝尔医学奖史亦然。纵向来看,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永无休止,已有近百年史的诺贝尔奖也将永远辉煌。横向来看,获奖年度、获奖项目、获奖人数最多的美国,已分别占了医学奖总年度...  相似文献   

3.
从诺贝尔医学奖获取教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100余年获奖项目和获奖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创造性成果获奖多,基础研究成果获奖多,获奖者大多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获奖者大多出自一流的学术环境和获奖者都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等特点.并且指出,我国要向诺贝尔医学奖迈进,就必须重视创造性、基础性成果的研究,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生创造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营造有国际级科学大师引领的世界一流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医学奖:我们何时有缘———21世纪青年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段志光一今天,我们要反思自己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需要先看看昨天别人为何有缘。以美国为例。在诺贝尔医学奖史上,美国获奖年度为42个,占总年度数的4828%...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间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解析"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一命题,医学界尤其是医学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式的梳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以相关文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文量、发展态势、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界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同整个科学界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处于同步发展态势;作者众多且核心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影响力;《医学与哲学》等期刊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认为国内学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注度将会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01~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复习分析,发现俄罗斯(前苏联)这个大国,在整个20世纪里102次的医学奖颁发中,只获得2人次,与它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试图分析其获奖特少的历史原因并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医学奖中哲学思维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医学奖中哲学思维的重要作用皖南医学院(芜湖241001)杨福生诺贝尔医学奖(以下简称医学奖)得主多数对哲学并不关心,有些虽有兴趣,又多不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且时有差错。但不能由此认为获奖项目的成功与哲学无关。只要细心、客观地探索它们成功的经验,就...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医学奖中多人获奖年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诺贝尔医学奖中,有许多年份多人获奖。自1901~1997年,颁奖88年(有9年未颁奖),多人获奖52年。且有愈益增多的趋势。自1901~1939年,颁奖33年,两人获奖的8年,占24%,尚无三人获奖年;1940~1959年颁奖17年,多人获奖11年...  相似文献   

10.
众说纷纭话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待续)(一)新术语的贡献和译名的统一傅杰青禹宽平本刊1998年第2期发表了两篇关于1997年生理学或诺贝尔医学奖获奖项目介绍的文章,已经对该项目大体上作了评论。该项成果的争议性,可以说是医学诺贝尔奖授奖史上少见的。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历年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项目和获奖者的分析,发现美国有获奖者多、原创性成果多、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多、出自一流科研机构的获奖者多的"四多"现状.美国的获奖历史和现状带给了我们许多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防控中,伍连德因为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土拨鼠在肺鼠疫传染中的作用,获得193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走近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伍连德与诺贝尔医学奖擦肩而过,有被提名项目自身学术影响的因素,也有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5年的历史中,美国分别占了颁奖年度的52.08%,获奖成果的44.87%,获奖人数的48.91%.形成这些科学家学术优势积累和美国国家科技竞争优势的学术条件背景是:适宜的宏观政策,充足的经费投入,成功的人才政策,根本的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科技管理.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技术获诺贝尔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两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人 年年岁岁的秋色总是一样金黄迷人,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的归属却绝不相同.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经过漫长的程式化的评审过程,终于尘埃落定水落石出.10月6日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2003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的彼得*曼斯菲尔德教授,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领域内的突破性成就和关键性发现.正是由于他们的突出贡献,从而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的飞跃.这无疑是医学影像学的历史性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是生命科学领域声誉最高的一个奖项,获得者的多少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一项指标.至今,亚洲的科学家仅有1人获得了该项荣誉,但是已经有多名科学家获得了提名,通过描述从1901年到1951年之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提名情况来评价亚洲的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医学奖中合适实验材料选择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将对实验的成功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所选择的实验材料的研究,我们发现,诺贝尔医学奖中合适实验材料的选择依循了从实验目的出发、实验材料有便于观察的特殊性状、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便于获得、易于生存、勇于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图中这位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荣誉证书的人就是199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鲁希纳(Stanley Prusiner)教授.他的功绩是发现了蛋白感染素(朊蛋白),成为解释感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理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引起人类脑神经退化而成痴呆的古兹菲德-雅各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朊蛋白(PRION即普坐昂),从而在具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他的确是一位上帝的宠儿,他是继利根川进(1987年)之后一人"独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过去50年里只有10人享有单人获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医学奖与一氧化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从EDRF到NO当人们还津津乐道在谈论、评价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项目“普利昂”(Prion)的时候,秋风又送来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的消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桂冠有主,殊荣赐给了研究对血管壁起扩张作用的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这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考察,发现求异思维在生命科学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重点探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发散求异思维和转换求异思维.发散求异思维体现为多向求解、多级发散、交叉发散和侧向发散,转换求异思维体现为转换思维视角、方向、依据和方式,对求异思维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给科学界的多重启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英物理学家,劳特布尔和曼斯菲尔德,表彰他们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现代磁共振技术的开发,这一技术标志着医学诊断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一项突破.该项发现建筑在核磁和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的基础之上.核磁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导致了1943、1944和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导致了1991年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这意味着,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是该系列发现中第六个诺贝尔科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