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福音中的耶稣童年史 在四部福音共89章中,只用了4章来记述耶稣的童年生活。而这四章分别载于玛窦和路加两福音中,就是玛窦第1章18节至第2章23节和路加第1章5节至第2章52节。我们所传述的圣诞故事便是综合这些章节内容,描绘出来的。以下让我们看看两部福音的分别记载:  相似文献   

2.
公羊学论略     
周予同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儒教的经典里有两部怪书:一部是《周易》,一部是《春秋》。”①同样是“怪书”,但它们在今天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命运与影响,简直存在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自80年代兴起“《周易》热”以来,关于易学的各种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可...  相似文献   

3.
音歆 《天风》2004,(11):27-30
前三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些耶稣称呼他自己和别人对耶稣的称谓,如,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神的仆人、主和大卫的子孙等等。本文主要就前三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称谓之一--弥赛亚这个称谓做些神学探讨和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三、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考察过第四福音与非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以葆 《天风》2012,(8):48-48
中文圣经的历史纵然不算悠久,却充满上帝的恩典。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至今,中文圣经出现了近两个世纪,其间虽然经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然而上帝的话语一直是基督徒在风浪中的指南针。第一部在中国境内译成的新旧约圣经,首推《神天圣书》。十九世纪初,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扬上帝的福音。英国圣经公会遂委任马礼逊在中国把圣经翻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6.
正《旧约》是《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神学更是学习神学必不可少的功课。传道人想要传讲整全的福音信息,离不开对《旧约》的神学和灵命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深切体认。注重《旧约》与《新约》信息的内在统一关系,教会建立健全合宜的圣经观,正确理解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和基督教中国化,对每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健康、均衡整全的成长至关重要。"圣经神学又分为旧约神学、新约神学。它是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兴学科。不少基督徒认为有了《圣经》,  相似文献   

7.
“因信成义”是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的名言,是《圣经》中的话,有绝对的权威。历来的神学家们都公认,《圣经》是一部救恩书,其救恩福音是不会有错的。因此“因信成义”这句话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曲艺 《世界宗教研究》2015,(2):140-147,193
意大利语convenevolezza意指绘画中用当代服饰和场景再现历史题材故事。从14世纪开始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就出现在意大利艺术中。耶稣会传教士也深谙这一概念,17世纪他们在中国传教后不久,就用图像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思想,convenevolezza的艺术手法亦即出现在晚明圣经故事插图中。以1593年在罗马出版的《福音故事图像》为蓝本,1637年,耶稣会会士艾儒略在福建晋江出版了《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它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耶稣生平的插图书籍。书中描绘耶稣生平故事的插图上就出现了许多当时的服饰、家具、装饰等素材,并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生活方式。基于《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中的木刻版画,并将之与《福音故事图像》中的铜版画相比较,本文旨在探讨convenevolezza在中国版画中的应用,并从艺术实践方面论证明末耶稣会采用适应儒家思想的传教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正作者早年是虔诚的福音派基督徒,立志作为知名的学者传福音;曾在保守的福音派神学院接受古典语文训练,后进普林斯顿神学院,师从著名《新约》学者梅茨格;期间逐渐发现了被福音派基督徒奉为神圣的《圣经》文本的诸多矛盾、谬误和篡改之处,之后1 5年成为自由派基督徒;进一步受"约伯疑难"或"好人为什么会受苦"问题的拷问,最终成为无神论者。该书也涉及到了相关问题,并对《圣经》  相似文献   

11.
教会书坊     
《天风》2006,(3)
《耶稣的故事VCD》(上下部4张)定价:28.00元本片根据圣经《约翰福音》为主线,综合四福音记载关于耶稣的内容拍摄。生动展现耶稣受试探、迦南婚宴、呼召门徒、使拉撒路复活、耶稣被钉死、复活等重要场面。描写了耶稣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喜怒哀乐,是人可亲可近的救主。本片制作精美、表现真实、感人至深。《大卫的故事VCD》(上下部4张)定价:28.00元本片根据圣经《撒母耳记(上、下)》记载的内容拍摄, 讲述大卫的一生。巧妙地运用《诗篇》内容作为旁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2.
贺永花 《天风》2006,(19):32-35
圣经的各卷在阐述和睦时都各具特色,但“和睦”观在《马太福音》中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马太福音》着重突出“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和好的福音”之信息,可以说,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对于外邦人而言,《马太福音》的出现无疑是开始了历史上新的、光明的一页。本文试从《马太福音》入手,对基督教的“和睦观”作一探讨。思考如何把基督的信仰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中,使基督徒的神学思考不是闭门造车,使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姜诚 《天风》2022,(2):32-33
基督教中国化就是以圣经为依据,持守基本信仰,继承大公教会和宗教改革传统,在信仰和社会实践中扎根中国文化沃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1.如何切实在处境中传扬福音、见证基督、办好教会?福音本是好消息2,如何让福音实实在在成为中国人的好消息?本文主要基于《使徒行传》15章的经文记载,浅探...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30年代,福音派作为一种思潮从英国国教会内部产生,后来扩展到其他不从国教教派中。福音思潮的勃兴促成了一场持续一个半世纪之久的英美基督教复兴运动(大觉醒),在此过程中,福音派逐渐形成并在随后的发展中出现了内在的转变。19世纪20年代成为一个分水岭,此前的福音派强调重生,其主流持正统的加尔文主义教义,促成了跨教区传教、跨教派联合等淡化宗派差异的新气象;而此后,福音派中的卫斯理循道宗社团发展迅速,他本人所持的阿米念主义教义也广为流传,循道宗成为之后复兴运动的主流和福音派的主要代表。福音派内涵上的转变使得复兴运动转为奋兴运动,失去了其早期的心灵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4,(8):4-6
吴耀宗:所谓自传,不只是“什么人去传”的问题,而更是“传什么”的问题……若要真的“自传”,中国的信徒就必须自己去发掘耶稣的福音的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的羁绊,清算逃避现实的思想,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神学系统;这样,我们才能把耶稣的福音的真精神,表现在新中国的环境里。——摘自《基督教革新运动的新阶段》,原载《天风》1951年1月30日。  相似文献   

16.
《易传》和《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两部思想丰富、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这两部著作分属于儒、道两家,现代也有论者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还有人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本文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试从《易传》和《老子》二书哲学的根本体系、基本思想方法和认识论观点,以及在一些具体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等方面,来论述二者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春秋》所记土功看孔子的重民思想李模《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讫鲁衰公十四年,载242年间史事,共1.7万字,主要是记述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近年仔细翻检,发现《春秋》中还有少量土功记载,它们是:“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神父,传教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得明白:教会派遣的福音宣传者,走遍全世界,以宣讲福音,在尚未信仰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以培植教友为专职,这种特殊工作称为“传教”(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既然神父的职务是传教,那么就应为传播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天主可悦纳的祭品,天主子民就是借福音使者的宣扬而召集起来的。为此,一名神父的职务和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基督内促成父的光荣。神父无论在专务祈祷,或是宣讲圣道,或是奉献感恩祭、施行其它圣事,或是为…  相似文献   

19.
《管子》是我国齐文化一部重要著述。21世纪是追求“和”之精神的时代,重新审视《管子》乐论,从《地员》、《宙合》、《幼宫》三篇有关乐论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和”之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我们翻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详细阅读,就会发现王个目标:适应时代、教制改革、合一运动(普世教会),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都与适应社会有关。在耶稣传播福音时,就做到了与社会相适应,他来是为了拯救普世,教会就是他拯救普世的圣事和工具。就大公性而言,因为他的使命和性质,是不受文化、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教会牧职宪章》中说:“教会的使命和性质是传播福音,分施救恩。”教会就应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在宗徒时代,保禄宗徒就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典范,在《格林多前书》第九章第十九至二十二节说:‘俄原是自由的,不属于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