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旁观者视角看自我妨碍策略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冬华  李晓东 《心理科学》2008,31(3):625-629
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和问卷法,从旁观者视角出发,考察了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作为印象整饰策略的效用.结果表明:(1)自我妨碍策略确实起到了影响他人归因的印象整饰效果;(2)自我妨碍者在归因获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人际维度的代价;(3)两类自我妨碍策略在归因方面的获益和人际维度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4)自我妨碍策略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旁观者个人属性(如性别、自尊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26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表面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负相关,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与成就型学习动机无显着相关;(2)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成正比,但与失败归因的关系不大;(3)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相关关系;(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高中生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中生自尊对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低自尊者更倾向于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2)评价情境对高中生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社会评价情境下,高中生更倾向于出现行为式自我妨碍;(3)高中生自尊和评价情境在行为式自我妨碍上有显著交互作用,高自尊者在自我评价情境中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最少;(4)高中生均倾向于采用自陈式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5.
张建华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61-62,108
官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归因偏差的现象,归因偏差有基本归因偏差、行为者——观察者偏差、自我保护偏差三种表现形式,这三种偏差都会对官兵个人的发展和部队的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可以通过教育官兵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注重培养官兵的通情能力、引导官兵走出“中心幻觉”等方法调适官兵的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6.
马伟军  冯睿 《心理科学》2012,35(6):1398-1403
本研究验证了我国大学生的自我建构的个体间差异对利己归因偏好与自我增强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被试首先完成一个虚拟的能力测验,然后对其自我建构等进行测量,最后被试得到成绩反馈并进行归因与课题评价。结果表明被试表现出显著的利己归因偏好,独立型比依存型自我建构者表现出更显著的自我增强,同时独立性对自我增强起着极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支持自我增强的文化普遍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别对我期望太高:运动领域中的自我设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领域中存在自我设限行为。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自我保护策略,可分为行动式自我设限及自陈式自我设限。抬举他人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设限。自我设限的动机有自我价值和印象管理两种理论解释。与自我设限相关的因素包括归因、自尊、目标定向、群体凝聚力、任务性质及性别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为教练员正确处理自我设限问题提供了建议。从理论上提出身体自尊可能是运动员整体自尊和自我设限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97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对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掌握接近目标和行为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具体情绪以及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被试为104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愉快组被试做出的决策型自我妨碍行为较少;恐惧组被试做出的回避型自我妨碍较多。2)两种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是决策型自我妨碍还是回避型自我妨碍,男生均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呈正相关。努力归因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在努力归因、能力归因和时间价值感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自我设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来到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以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设限可细分为行为的自我设限、声称的自我设限以及抬举他人,但缺乏对这三种策略的机制、前置因素和后续结果的比较研究。影响自我设限的因素主要有任务性质、评价情境以及性别、自尊、归因倾向等,但对自我设限动机的探讨应更多考察评价情境与其他中介变量的交互作用,以及内隐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定向、掌握目标、内部归因、自我监控学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外在动机,外部归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揭示,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2)学业自我效能与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因素,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它各种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等策略及相关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5,28(4):929-932
本文介绍了在学校情境中学生采用的自我保护的两个策略,即自我妨碍与防御性悲观策略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关于自我保护模型的纵向研究、自我妨碍和成就目标的延伸性研究、学业不良者自我妨碍研究,并结合研究的结果相应提出了在教育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的奖赏结构和结果效价对儿童自我-他人成就归因、自我-他人奖赏评价的影响。实验采用2×2×2混合设计,其中自我-他人归因与评价为被试内设计。被试为小学五年级学生74名(男生36人,女生38人),实验通过解决一系列迷津测验来创设成功和失败情境。实验结果表明,奖赏结构对儿童自我-他人能力归因的影响、奖赏结构与自我-他人归因的交互作用对能力归因的影响、自我-他人运气归因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努力和任务难度归因不显著;儿童对自我和他人的成就结果倾向于做能力和运气归因,较为忽略努力和任务难度在成就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策略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6,29(3):618-620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240名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生进行了自我妨碍策略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生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采用自我妨碍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业不良与自我妨碍预测因素即自我效能感、智力责任归因、自尊、抑郁存在相关,与惧怕否定没有显著相关等。  相似文献   

16.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李晓东  袁冬华 《心理科学》2004,27(6):1337-1340
采用实验和问卷法研究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有不同的影响。内隐自尊对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均有影响,外显自尊与性别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高外显自尊的男生更倾向于做自陈式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7.
以241名2-8年级儿童为被试,运用情境故事探索儿童责任心发展的特点。结果显示:(1)责任心的认知判断与行为倾向一致性较低;行为倾向与情感体验一致性较高;(2)责任心归因可以分为权威取向、自我取向、认可取向、成本取向、原则取向5种;(3)随着年级升高,自我和社会责任心归因中权威取向比例下降,原则取向比例上升;环境责任心归因中成本取向比例下降,原则取向比例上升;(4)责任心的成本取向似乎与现今的社会转型有关,是以往研究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女大学生消极情绪与消极自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华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4):38-40,22
本文探讨了女大学生消极情绪和消极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特点,认为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较低的成就期望值、低自我估价者归因风格以及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女大学生的消极自我意识是导致其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教育者应加强引导和提高她们的自觉,以避免其消极情绪和消极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强化。  相似文献   

19.
以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价值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课堂自我取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内在价值和达成价值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红升 《心理科学》2005,28(6):1517-1520
与识别他人的面孔相比,自我面孔识别在行为反应、种系发生、个体发展以及脑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独特性。行为指标方面,自我面孔识别在速度上快于识别他人的面孔;种系发生方面,只有人类和大猩猩等高级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识别自己面孔的能力;个体发展方面,儿童出生后不久即能识别他人面孔,但要在18个月左右才能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能力;脑机制方面,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自我面孔识别可能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为深入了解自我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探视“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