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据悉,刚刚颁布的《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方案(试行)》对本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定了一个最基本的“达标标准”,以确保教师的心理安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成长心理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十几年来,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心理的研究,以及从职业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心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心理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建华 《心理科学》2002,25(3):373-374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一方面给中学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据英国的调查表明:有1/5~1/3的教师感受到巨大的职业压力;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精神紧张和焦虑情况。另据杭州市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且有13%的教师存在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小学为9%,初中高达15.6%,高中则为13.4%。正是由于社会文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因此,提高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众心理学》2020,(1):F0003-F0003
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学生受益广泛。心理课程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高一、高三开设心理必修课,另有《心理游戏》、《实验心理学》、《经典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学导论》、《生涯辅导》等心理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两位老师先后获得市心理辅导活动课一等奖。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等师训课程更新学科教师理念,指导学科教师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与学科渗透。  相似文献   

5.
论心理教育研究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永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37-41
心理教育是一种针对人类心理机能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机能,开发人类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全面发展,维护人类心理健康,从而为促进社会发展服务。本文以心理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中心,分别阐述了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心理教育研究的社会意义、心理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心理教育应始终贯穿于科任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心理教育的责任由全校的人员来分担。同时这种模式认为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应该由学校的教师等人员负责,而且也应该是全社会、全员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此项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先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发展的趋势即走向专业化入手,提出了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包括明确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确立心理教师的专业化角色,树立专业化发展理念和建立专业化发展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切入贫困生问题,运用五种心理测试量表,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获得贫困生群体的基本心理数据资料,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估价,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职业心理与职业心理教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同或替代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教育,这是普遍存在的误区.职业化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人的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职业化水平和职业教育质量.为了规范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教育,文章从学生和学校两个维度的职业心理要素调查切入,对如何推进和完善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教育作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讨高校教师人格对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对南昌三所高校270名教师进行了心理资本、症状自评量表和人格测验,分别用SPSSl7.0和LISREL$.71进行了t检验和建构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和人格测验分数的性别差异、职称差异不显著,t值在0.11到1.28之间,均有P〉0.05。大学教师人格的三个维度均对其心理健康与心理资本有中等程度的影响,E维度和P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系数为-0.39和0.52;E雏度、N维度和P维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系数为0.54、-0.43和0.52;人格E、N、P维度经心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时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是-0.23、0.18和O.23,t值分别为-3.25、2.96和3.25,P值均小于O.01。结论:大学教师的人格与其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关注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同时关注他们的人格与心理资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问题。作者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教育与发展模式;应突出教育对象的积极向上性;应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应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促进内在潜力的开发,加速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作者还根据三年的实验实践,提出了一套学生心理困惑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过去,由于传统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它的内涵、核心理念与技术等方面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大学生中应用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诸多心理问题,具有开发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重要功能,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学校在开展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针对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时,教师不仅要开展心理教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还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在教师的引导下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出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健康新概念的指导下,全面考虑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原因为基础和依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历史、管理、哲学、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来看,社会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归根结底是基于人、为了人、服务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要遵照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也要观照复杂社会及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心理服务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社会风险防控或是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也不仅仅是消解心理问题,不能过度依赖心理学专业人员。科学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基于整合的思想,围绕理念、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评价等要素全面展开,并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的好帮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半月刊)是目前国内全面覆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期刊。近年来,杂志加大了对全国各地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宣传报道,全面、深入地探讨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出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经验,以及班主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室的建设是对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补充和完善,是适应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对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拓展和创新,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