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发展我国社区医学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发展社区医学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一次变革。认为发展社区医学服务是适应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医学模式改变的需要。作者提出社区医学服务的概念的目的是强调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咨询和卫生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全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医疗投诉分析医学人文服务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上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的919例医疗投诉进行分类和分析,发现其中88.3%的投诉和医学人文服务欠缺有关。讨论了医学人文服务欠缺的表现,并进行患者需求、医学教育和医院培训等相关因素分析;指出医学人文服务和医疗技术服务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的919例医疗投诉进行分类和分析,发现其中88.3%的投诉和医学人文服务欠缺有关.讨论了医学人文服务欠缺的表现,并进行患者需求、医学教育和医院培训等相关因素分析;指出医学人文服务和医疗技术服务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医学目的,服务模式与医疗危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当代西方学者称之为的“医疗危机”,是指当代医学及其服务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所期待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我们的卫生服务模式不符合第二次卫生革命面临的实际,以及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及技术主义的思潮,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深层原因。将医学服务转移到谋求包括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基点上来,并相应地调整教育、科研的具体目标,是摆脱危机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州某三甲医院2007年度发生的320例医疗服务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8.1%的医疗投诉属于医学人文服务不足的范畴.进一步利用医疗投诉资料透视医疗实践中人文服务不足的表现,并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启发医院重新认识患者的医学人文需求,重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6.
关于医学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其核心理念即人文精神决定了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这是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并且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整合医学在具体的医疗改革、医疗模式上有两个维度,即要对患者全程关爱,医院-社区-家庭的医疗服务做到无缝隙链接;要实现多学科的有效沟通、统一结合.以现代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为例,提出要更好地落实医学整合/全程关爱,一定要团队协作、共同决策、进行医疗服务整合.借鉴国外较为理想的整合医学模式,提出要实现整合医疗/全程关爱的八项基本要求;医学人文进临床,要坚持三个不变和三个转变.总之,医学整合/全程关爱才能体现医学人文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医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当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需求.  相似文献   

8.
医学模式与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定向广东医学院(湛江524023)王小燕一、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以健康保障为出发点必须以把保障个人、社区和社会健康看做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出发点,以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人群为对象进行包括通科医疗、预防、康复、社区护理等广泛的综合性卫...  相似文献   

9.
面对医疗技术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的飞速提高 ,不可避免地滋生了医疗技术主义的现象。面对医疗技术主义 ,人们从医学与哲学辩证法得到的思考是 ,医疗技术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的不利因素 ,对不良的高医疗消费有明显的医疗责任 ,对其进行有效遏制是现时命题。1 关于医疗技术主义把医学科技服务单纯技术化 ,追求利润极大化 ,机械性并数量化的现实施加于病人的强加性矛盾医疗服务状态称为医疗技术主义。在医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下 ,医学的现实和走向与公众身心健康密切关联 ,除相适应的一面 ,至少也存在与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0.
医学与艺术是医学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将对医学与艺术的本质进行论述.并详细阐明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使诊疗过程更具人性化;同时,艺术作品更能形象的描述、解释和表现临床医学.艺术还能成为临床医疗活动的康复和治疗手段,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加强艺术教育、艺术修养才能使医者达到自我完善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更能体现个性化、以人为本的宗旨,更有效地达到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医院管理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医院管理的进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试图从以上方面分析这一问题:医学观念的更新,主要从调整医学目的和进行医疗需求评估实证医疗现实现;医疗服务的拓展,应从三方面着手;树立新的人才观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卫生服务决策应提倡运用循证保健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EBM中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对成组病人或人群的卫生服务决策时则为循证保健 (EvidenceBasedHealthcare,EBHC)。循证卫生保健的实施能够使组织以安全和可承受的形式向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保健 ,能够使卫生服务为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它是一个全球性保健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 对循证保健的理解对于循证医学目前人们已比较熟悉 ,特别是上述由DavidSackett提出的循证医学的概念目前已很知名并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而对循证保健的定义却很少有人给下定义 ,这使得人们在掌握和运用循证保健时感到很困惑。NicholasHicks博士在从事大量的研究后…  相似文献   

13.
医学的服务范围、作用领域和责任载体等逐渐从医院向社会延伸、扩展."医学的目的"决定医学发展和医院定位的方向,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促使医学不断地从医院走向社会.医院唯有在清醒认识医学目的的前提下,抓住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完善的契机,在医学模式上转变,在医疗服务上拓展,在医疗管理上改进,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医学的服务范围、作用领域和责任载体等逐渐从医院向社会延伸、扩展。"医学的目的"决定医学发展和医院定位的方向,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促使医学不断地从医院走向社会。医院唯有在清醒认识医学目的的前提下,抓住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完善的契机,在医学模式上转变,在医疗服务上拓展,在医疗管理上改进,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关于调整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提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调整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提纲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1995年1月)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是一个涉及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全局性问题。本会自1994年11月决定开展“医学目的·生命质量·医学伦理”的讨论以来,全国25个省市近300余名从事...  相似文献   

16.
为医学"会诊”-当代医学的主要缺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方兴未艾,由于技术主义抬头,认识局限与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出现某些缺憾性倾向。主要有:破足的医学、分裂的医学。被动的医学、治标的医学、人性淡漠的医学、不公正的医学等。在对上述进行分析与评论的基础上,对医疗服务变革真挚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医学遗传服务与遗传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传工程的分子技术于本世纪70年代问世。这一技术的创新使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突飞猛进,由此导致遗传医学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步,医学伦理学兴起,临床医学遗传服务与遗传学研究的伦理问题日益成为人文科学关注的核心。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7年发布的《医学遗传学与遗传服务伦理问题的建议国际准则》。探讨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策略和面临的挑战,祈盼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华医学遗传服务与遗传学研究的伦理准则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8.
医学语言具有丰厚的文化意义,在最为明显的层面上,它决定了临床实践的价值,奠定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根基,拓展了语言和文学的覆盖面,推动了哲学反思的终极化;在间接或衍生层面上,医学语言承载着负面的致病作用,体现着自然科学的美学意蕴,打通了医学与军事兵法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医学网络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生活的世界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伴随出现的医学网络以她独有的特点渗入世界各个角落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个人医疗保健在INTER NET时代里得到了更加有利的保障和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 ,医学网络给现代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医学网络从结构上分局域和广域两个层面 ,局域层主要由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组成 ,提供最基本的病人健康档案信息 ,形成电子化病历 ;广域层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及或其他通讯方式提供医疗服务如…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眼界看,医学与健康都是多元的概念,是许多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的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医学、健康保健应适应经济水平,即我们应向患者及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的、科学的、用的起的、可持续的医疗与健康保健服务。较多贪婪的、不安全的医学时代,最好的计划是不断进行几元钱的预防医学投入和适当的姑息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