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晋光熙元年(306),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葛洪来广州,开始了在广州等地从事道教理论之研究及著述。东晋大兴三年(320),南海郡太守、道教徒鲍靓为其女鲍姑建越岗院(广州三元宫前身),作为她的修道场所,鲍姑后为葛洪妻。唐王朝扬道抑佛,一度把佛教乾明法性寺(今光孝寺)改为西云道宫,北宋宣和年间,又曾把今光孝寺改为道观。元世祖十九年(1282),官方曾在今光孝寺焚毁道经。广州道教发展起落不定,随当时统治者政策不同而变化。清康熙年间,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曾一贯来粤,任博罗冲虚观住持。其徒,山东潍县人杜阳栋,来粤先后兼任罗浮冲虚观及惠州玄妙观等的住持,并兼广州三元宫第  相似文献   

2.
西山万寿宫,坐落于江西省新建县境内逍遥山下。原名玉隆万寿宫,是净明道的祖庭,江南符道派四大宗坛之一,名曰净明宗坛。西山万寿宫的庙会,渊源很深。地方志籍及道教典籍中多见记载。主要源自于东晋道士许逊修道成仙拔宅飞升之典故。许逊,净明教祖,少好道术,二十六岁师事西安道士吴猛。后又与地理学家郭璞结为好友,遍求名山胜地,得逍遥山下金氏桐园为栖身修道之地。并时以“忠、孝、仁、慈、忍、慎、勤、俭”为垂世八宝(有的典籍作八极垂训,即又为“忠、孝、廉、谨、宽、裕、容、忍”)教谕教化世人,深为人民拥戴。关于许逊的传说,流传最广泛…  相似文献   

3.
司马承祯     
(647—735) 唐代著名道士。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为陶弘景三传弟子。少好学,不求仕宦,致志学道。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食之术。后隐于天台山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又奉召入宫,问以阴阳术数及理国之事,答称“阴阳术数”为“异端”,并谓“无为之旨,理国之道  相似文献   

4.
简讯     
广州三元宫、香港蓬瀛仙馆两道观为捐资助教,于1992年10月9日至11日在广州三元宫举办了连续三天的大型“祈求世界和平暨消灾解厄万缘胜会”。广州三元宫住持苏信华道长,香港蓬瀛仙馆理事长黎显华先生、监事长丘福雄先生亲率两观经生五十余人临坛念经。广州善信数万人云集三元宫,香烟缭绕,仙乐悠扬,场面宏大。中国道教协会傅元天会长应  相似文献   

5.
天涯沉思     
相传汉武帝在少年时初见表妹阿娇(后为陈皇后)极为惊艳,他的母亲曾问他有何想法,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为妻,当金屋藏之。”后来,果然如他所愿娶得阿娇为妻。阿娇初入宫时极为得宠,占尽风光。但是没过多久即失宠,被贬居长门宫,后再未得汉武帝恩宠,尝尽失意落寞之苦。宋代著名的文  相似文献   

6.
位于广州市应元路11号的三元宫,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广州市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三元宫建于越秀山南麓,依山势而建,前低后高,坐北朝南,地势雄峻,气象高古。一三元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道教徒鲍靓。鲍靓,东海(今江苏常熟县)人,字太玄,明经术纬候,兼通天文,河洛诸书,师事  相似文献   

7.
解州关帝庙,又称崇宁宫,在山西省解州城西,其背临著名运城盐池,面对绵延的中条山脉,风景秀丽。解州东南十公里处的常平村为关羽的故乡,故解州关帝庙规模宏大,被誉为全国武庙之冠,或称为武庙之祖。该庙占地面积约十七万平方米,目前开放建筑面积为一万八千五百多平方米。据说解州关帝庙初创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重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据《解州崇宁宫》题记云:“宋祥符甲寅岁,帝假阴兵破蚩尤,复盐池,奉勒修建,南面条山,北连硝水,……。元祐壬申又勒重修,崇宁中封帝为崇宁真君,榜日崇宁宫。历金、元至明修饰不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季冬十二日,“夜半大震,庙倾圯,……”后由赵祖元主持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再毁于大火,后又重修,历时十余年。解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3)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大夏河上游的拉卜楞寺,是中国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已有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拉卜楞寺,全名为“(乃小)旦夏知卜达尔吉扎西伊苏旗贝琅”,简称“拉琅札西旗寺”,一般称“拉卜楞寺院。。拉卜楞系藏语“拉章”之变音,意为“佛宫”,有“卫藏尼哇”(第二西藏)之称。  相似文献   

9.
神霄宫即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的简称,是北宋末道教神霄派的十方丛林和小庙,宋人亦分称为“神霄上院”和“神霄下院”。它是历史上规模宏大、威仪庄严的道宫之一,但经宋末兵燹,“往往不复存在”。笔者以宋代史书所载作一钩稽,供道教研究者参考。 神霄宫下院政和七年(1117)二月建,“自京师始,以致崇极,以示训化,累年于兹”。是时,徽宗信温州道士林灵素“神霄之说,以己为玉帝之长子长生大帝下凡”,建“上清通真达灵神化之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此诏四方,  相似文献   

10.
踏着春日的晨曦,信步来到京城西南,街巷深处,隐见一处红墙古瓦、规模宏伟的宫观,一阵清悠淡雅的诵经及钟磬、管弦之声飘然而至,这便是著名的道教丛林——白云观的道士们做早坛功课。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的“天下第一丛林”。全真龙门派的祖师邱长春(处机)曾住持这一宫观,他羽化后又藏蜕在这里,故而后世全真派的道教徒尊白云观为祖庭。白云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唐太宗为奉祀老子而建,称天长观,金时遭兵火焚烧,大定十四年(1174)重建,先后改称“十方大天长观”、“太极宫”。元代全真祖师邱长春,于1224年入居太极宫,与弟子募化兴工修葺,三年后,宫观殿字焕然一新,元太祖谕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从此,邱长春在此演立龙门之宗。明成祖于永乐(1403—1424)时敕命重修,以处顺堂为中心扩建,始定现在的规模,更名为白云观。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唐代始建之初的情景已不可考。到了金代已有记载,据《道藏》所  相似文献   

11.
唐中宗李显(656—710),高宗第七子。高宗崩,他即泣,旋即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圣历二年(669年)召还。神龙元年(705年)复帝位,景龙四年(710年)被韦后、女儿毒死。他在位期间,信用韦后,宫闹靡烂,刑政错乱,官员冗滥,政绩平庸。但他之于佛道二数则是表面上平等相待,实质上护持佛教。这是因为,他从小就随玄奘法师出家,法名“佛光王”,又“受三归五戒”,披着“袈裟”服装,俨然是一位小沙弥。及长又受父皇、母后崇佛敬僧的影响,所以刚一即位便于诸州置寺观各一所,赐名“中兴”,后改为“龙兴”。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又下诏曰: 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以往,遂为正式。  相似文献   

12.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显应宫”(又名老爷庙 )显示了这一名言 ,它地处彭蠡湖 (鄱阳湖 )江头之险、之秀 ,自然就有“显应宫”之名、之灵。然而 ,“老爷庙”水域 ,在历史上是一处闻名遐迩的沉船翻船惊险之地。众多的报刊媒体曾以热门话题 ,报道了这一水域的“湖怪”、“鬼门关”、“魔鬼三角”、“老爷庙传奇”、“神奇的老爷庙”、“鄱阳湖之谜”、“鄱湖‘百慕达’之谜”、“中国‘百慕达’探险记”等等。这些惊奇、神秘的信息 ,无疑它将引起世人的注意。因此 ,长期以来 ,“老爷庙”成了人们前往探秘 ,前往凭吊 ,…  相似文献   

13.
广化寺在福建莆田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下。据有关史料记载,该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凤凰山在县城西南,故有南山之称;又因古时兴化湾的海潮涌到山下,所以又叫南湖。这里山水清幽,风光别致。梁陈之际,名儒郑露兄弟三人于此结庐讲学。不久,有一位金仙禅师亦来此建庵修道。郑家兄弟感其诚,乃舍庐献地,助成功德。其寺即命名为金仙院,金仙禅师遂为开祖。隋开皇九年(589)莆田置县,金仙院经扩建,改名为金仙寺。当时的住持无际禅师,是从天台山来的一位高僧。厥后,寺宇不断增修扩建,渐具规模。唐景云二年(711)长老志彦应睿宗之诏入宫说法,备受尊崇,赐“聪明禅师”  相似文献   

14.
三元宫坤道院坐落在上海市川沙县严桥乡境内,北面有著名的吴淞江,西临闻名中外的黄浦江岸,实乃风水宝地。它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的一座道教坤道院,经1989年重新修缮,雄伟的大殿,高耸的牌楼,明净的经堂以及栩栩如生的塑像,皆焕然一新,它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的香客和游人。三元宫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原名周太仆祠,或日周郡侯祠,俗称周太爷庙。庙占地面积仅三亩余,历史也不算长,但在上海道教历史上却有一定的影响,在广大道教徒和信众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  相似文献   

15.
“城枕江隅,山座市区,荆沙西下,九百里此峰独秀”,这就是位于湘鄂两省交界的湖北省石首南岳山,原名龙盖山。据史载南岳道教始于汉。三国时曾修南岳大殿,供奉南岳祖师,改建六角亭为七女宫,唐五代,又在南岳大殿南侧建李卫国公祠、“为祈雨设也”。明成祖朱棣宣扬“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在武当山大造真武祖师殿,石首南岳山道众乘此扩大宫观建筑,将七女宫改建成玉皇楼,增修真武祖师殿、雷祖殿、灵官殿、紫金殿、南天门;又从西麓至顶峰每半华里依次修建一天宫、二天宫、三天宫(奎文阁)等。所有楼、殿、祠、  相似文献   

16.
5月30日,人杰地灵的南昌迎来了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的道教界朋友,他们齐聚美丽的象湖湖畔,参加南昌万寿宫重建竣工庆典暨神像开光活动。南昌万寿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始建于晋永嘉六年(312年)的南昌万寿宫原坐落于南昌广润门内翠花街,初为纪念许逊祖师的“旌阳古祠”。唐懿宗赐名“铁柱观”。宋真宗改名“景德观”。北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大批名儒捐资,将庙观修葺一新,王安石还亲自撰写了流传至今的《重建许旌阳祠记》。宋徽宗改名“延真观”。宋宁宗升观为宫,赐额…  相似文献   

17.
司马承祯 (647—735)是唐代并名的道教养生理论家。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为陶氏三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潘师正逝世于太山逍遥谷。其后司马承祯遍历名山,隐于天台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诏赞美。及将归还,遣麟台监李峤饯行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景云二年(711年),睿宗令其兄子承祎到天台迎司马承祯入宫,问以道术。  相似文献   

18.
当白雪覆盖着北方大地时,苏州,却依然是树木青翠,蜡梅幽香。丙寅年岁末,我有幸游览了这座驰名中外的江南旅游胜地,并参拜了道教著名宫观——苏州玄妙观。玄妙观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占地面积五十一亩,为苏州道观之首。现在是苏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一九八二年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至今观前街仍是繁华之地。这一江南道教著名古观,曾一度有“正一丛林”之称。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类·道观部》载:玄妙观最初叫“真庆道院”,唐时改称“开元宫”,宋更名“天庆观”,南宋建炎初年毁于兵火,绍兴十六年(1146年)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民间影响广泛的吕祖信仰,到清代后期更形繁荣,一大批以"赞化宫"为名的吕祖庙在各地纷纷涌现。典型者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进士出身的张集馨(1800-1878)回籍住家时,与署都转陈延恩等人将位于其家乡仪征城南的吕祖祠重修一新,并"颜其额曰'赞化宫'"。~1又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广州佛山复建供奉吕祖的西樵山云泉仙馆时,亦特于道观正中"为赞化宫,以专崇奉"。~2不过对于吕祖庙以"赞化宫"命名之由来,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如地方文献提及扬州赞化巷之名源于该巷14号赞化宫,"赞化宫系道教的神庙,'赞化'二字其义取之于《中庸》'赞  相似文献   

20.
九霄万福宫坐落于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的茅山大茅峰巅;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始曰圣佑观,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敕名九霄万福宫,后人简称九霄宫、万福宫、顶宫,俗呼“大茅峰”。 据《茅山志》记载: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