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的常用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方差分析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进行估计的几种不同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效果大小"理解为"是指在心理学实验报告中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的统计指标"。这一统计指标需要在掌握"虚无假设分布"和"备择假设分布"这两个抽样分布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准确的理解,并因此知道我们在"对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假设检验进行推断统计"之后报告研究结果时为什么需要使用这一指标。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具有与该方法相应的不同的效果大小指标,每一种检验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标来反映其实验处理的效果大小。对此,就"心理统计学"提到的四种主要假设检验方法所得推断结果应该使用何种"效果大小"指标更为合适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才康 《心理学报》2000,32(2):224-228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盛行的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做了一个系统深入的探讨。作者首先指出,实验中的项目也可以像实验中的被试一样作为实验单位。据此,从理论上可以区分出两类基本实验设计:项目内(组内)设计和项目间(组间)设计。这样相应于基于项目的实验设计,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就可以被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了。进行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的意义在于,能把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推广到实验项目所代表的项目总体或类似的项目总体上去。作者最后指出,对实验数据进行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的必要条件是项目为随机变量,并不是在所有的实验中都可以进行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4.
液晶显示器上字符辨认效果与观察角度及字符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百华  傅亚强 《心理科学》2001,24(5):563-565,575
本研究从工程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上字符辨认效果与观察角度及字符大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液晶显示的字符辨认效果因观察角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上还是下视方向上,字符辨认错误率均随着观察角度的增大而先慢后快地上升;但相比之下,水平方向上观察角度变化的容许范围大于下视方向上的容许范围;(2)液晶显示器上字符辨认效果也受字符大小的影响,并且字符大小与观察角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当观察角度较大时,可通过加大字符尺寸来提高视觉辨认效果。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为例,对实验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后,继续对其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进行估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传统统计方法面临的挑战: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春彦  朱滢  李斌 《心理学报》1997,30(2):130-136
利用计算机构造实验组和控制组总体,进行传统统计方法与元分析比较实验研究。在实验组总体高出控制组总体0.50个标准差的提下,传统t检验的统计检验能力(P)仅为为41%;而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与计算机构造模型有很高的一致性从而提出元分析方法在进入心理学实验研究和证实理论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传统统计方法面临挑战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郭春彦  朱滢 《心理科学》1997,20(5):410-413
利用计算机构造被试总体、模拟实验研究程序进行抽样研究,探讨抽样样本总体达到t检验显著性的数目与统计检验能力之间的一致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统计检验能力与样本总体t检验显著性的数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两者同时受到显著性水平α、样本客量n和总体效果大小δ的影响,从而有可能影响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因此,在进行显著性检验过程中,应对统计检验能力进行估计,这将有利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差数显著性t检验与元分析方法的模拟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计算机程序构造被试总体、模拟实验研究程序进行抽样研究 ,探讨差数显著性t检验方法与元分析方法在检验实验结果数据和进行实际应用方面的差异。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差数显著性t检验与总体效果大小和样本容量有明显关系 ,但与随机抽样分布样本数目基本无关 ;抽样分布样本效果大小的平均值可以作为总体效果大小的估计值 ,它与样本容量和抽样样本数目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提供的实际应用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研究者进行元分析方法实验研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差数显著性t检验与元分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春彦  朱滢 《心理学报》1997,30(4):436-442
利用计算机构造被试总体、模拟实验研究程序进行抽样研究,探讨显著性t检验方法与元分析方法在检验实验结果数据方面的差异。在模拟实验过程中,t验受到显著性水平、样本容量和总体效果大小的影响,因此最终影响了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建议:在进行显著性检验过程中,应对统计检验能力进行估计;元分析方法以样本为元素对总体进行推断,因此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将很有可能成为今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统计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关于动机与效果的新阐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方法 ,以广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 ,将道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纳入开放系统中进行考察 ,试图对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提出一个新的阐释模型。  相似文献   

11.
Two coefficients are proposed for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overlap in distributions as a direct function of the variance between the arithmetic means (“disco” and “odisco”). They are designed to answer such questions as: “Given the value of a numerical variablex, to which population should an individual be assigned so that minimum error would be incurred?” This is just the reverse of the question addressed by ANOVA. These coefficients are shown to be analytic inx and they are related to Pearson's eta and Fisher'sF. Extensions of these coefficients (designed for univariate, one-way discrimination) tok-way and 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action”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究合作与竞争行为及其不同的行为结果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三个实验:实验一让被试阅读合作或竞争故事,测量其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阅读竞争故事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阅读合作故事的被试表现出了他人参照效应;实验二让被试完成真实的合作或竞争游戏,结果发现,完成竞争游戏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完成合作游戏的被试没有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实验三操作合作或竞争游戏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结果发现,不论是合作行为还是竞争行为,被试在失败的结果下表现出的自我参照效应比成功时更明显。整个研究表明,人际间的行为互动模式(合作或竞争)及其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对自我参照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发现类别空间关系表征具有左半球激活优势,但在行为表现中是否存在对侧化的右侧化优势尚且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两个被试内实验,探讨空间记忆的行为表现是否具有右侧化优势以及这种优势是否受威胁情境的影响。实验1被试学习完一幅模拟地图中物体位置关系后进行相对位置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空间行为反应右侧化优势。实验2使被试在威胁情境中完成相同任务,发现右侧化优势消失。实验表明类别性空间记忆的行为表现具有右侧化优势,且具有情境不稳定性,这为空间记忆的偏侧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行为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效应量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了统计检验的不足, 二是使得效应有可比性。结合统计显著性和效应量, 才能得出适当的统计结论。效应量应当具有一些基本性质, 包括与测量单位无关、单调性、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国际上流行的中介效应量κ平方就是因为缺乏单调性而引发质疑和研究, 从而被彻底终结了其作为中介效应量的合法性。R平方型中介效应量同样有缺乏单调性的问题。文末讨论了如何报告中介效应量以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6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分别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2)反刍思维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3)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反刍思维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任务中,伴随编码和检索的外围信息被称为上下文,其本身并不是编码或检索的目标。如果学习时的上下文在其后进行提取时重复出现,不管是否对应之前的学习项目,都会增加个体再认正确的概率。这种由于上下文增强项目熟悉感而促进记忆效果的现象就称为上下文熟悉效应。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及记忆的影响机制。其中,元记忆监测是以学习判断和信心判断为指标。记忆成绩则是以再认正确率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元记忆监测:学习判断等级上,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且不受任务难度影响; 信心判断等级上,简单任务时恢复条件与新条件无显著差异,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第二,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记忆成绩:再认成绩上,简单任务时新条件显著高于恢复条件; 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研究得出结论: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和记忆都有显著影响,任务难度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level of interest in subtest scores, or subscores, for their potential diagnostic value. Haberman (2008 Haberman, S. J. 2008. When can subscores have valu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Behavioral Statistics, 33: 204229.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suggest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if a subscore has added value over the total score. Researchers have often been interest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subgroups—for example, those based on gender or ethnicity—on subtests. Several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gender-based subgroups varied over the different subtest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whether the added values of the subscores vary between subgroups using data from several operational tests, including 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 For these data sets, the added values of the subscores occasionally vary over the subgroups, but the added values of the augmented subscores are invariant over the sub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