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吴岩  李天虹 《心理科学》2018,(3):572-578
采用启动范式,利用词素语义透明度效应,在汉语词汇识别过程中探讨了三、五年级儿童对词素语义的加工。实验采用3×2×2混合因素设计,变量分别为年级(三年级vs.五年级vs.成人)、启动词类型(词形相关vs.词形无关)和目标词类型(透明词vs.不透明词)。结果发现启动词类型和目标词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当词形相关时,被试对透明词判断的正确率更高;当词形无关时,被试对不透明词判断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快。此外,未发现启动词类型、目标词类型和年级两者或三者的交互作用。结果说明三、五年级儿童在汉语词汇阅读过程中,词素语义可以被激活并影响到当前词汇的加工,词形相似性会对这种词素语义透明度效应产生影响。此外,词素语义透明度效应在三、五年级以及成人间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2(年级)×2(声旁家族大小)×2(形旁家族大小)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形声字识别中考察了三、五年级儿童的形旁和声旁家族效应。结果仅在三年级中发现了显著的形旁家族大小效应,而五年级中却没有发现。但两个年级中形旁和声旁家族的交互作用均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声旁处于大家族时,形旁也处于大家族时,三、五年级儿童的反应时更快。此结果说明声旁和形旁家族共同影响形声字识别,但在三年级儿童中,形旁家族效应可以不依赖于声旁家族单独发挥作用,五年级儿童中却没有独立的形旁家族效应。  相似文献   

3.
汉字识别中形旁亚词汇加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语义相关判断 ,探讨儿童和成年人在汉字加工中是否存在形旁的语义激活。目标字是语义透明的合体字 (如“姐”) ;启动字选用两种与目标字语义无关的字 ,一种是共用形旁但语义不透明的合体字 (如“始”) ,一种是在频率、笔画等方面和共用形旁字匹配的无关控制字 (如“收”)。结果发现与无关控制字相比 ,儿童和成年人在共用形旁字上的“NO”反应得到了延迟 ,说明形旁可能被分解加工 ,其语义被激活。而且不同年级儿童和成年人的效应量不同 ,表明形旁的自动分解和语义激活可能存在着一个从非自动化到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与前人的诸多研究相结合 ,说明儿童和成年人对汉字的加工一样 ,是亚词汇与词汇加工并行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亚词汇水平加工的本质:形旁的语音激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该研究利用启动命名技术,探讨了汉字加工时是否存在着形旁的语音激活。把含有独立成字的形旁的合体字(如“躲”)作为启动字,与形旁同音的字(如“深”)作为目标字。结果发现,当合体字是低频字时,目标字的命名速度显著加快。高频合体字则没有此效应。集合Zhou和Marslen-Wilson关于声旁语义激活的研究,该文得出结论说,汉字亚同汇水平的加工与词汇水平的加工表现一样,两者之间并无本质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汉字字形输出过程中儿童的汉字结构意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孟祥芝  舒华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0,23(3):260-264
本研究通过控制汉字声旁与形旁的结构特征,采用听写纸笔测验考察了小学四年级儿童在汉字字形输出过程中的汉字结构意识.结果发现汉字声旁的规则性与形旁语义透明度都直接影响听写的正确率与错误率;在这种任务条件下,声旁的规则性与形旁语义透明度相互作用;阅读水平低的儿童比阅读水平高的儿童产生更多的同音替代错误.文章从听写条件下汉字的加工与儿童词汇表征的角度探讨了这些结果的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配对联想学习范式, 通过2个实验, 系统考察了书面字形在汉语低年级儿童口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以40名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控制了假字的形旁透明度, 操纵了声旁的规则性, 要求儿童分别在规则字、不规则字和无字形条件下学习4个新异物体的名称, 结果发现呈现不规则汉字阻碍了儿童口语词汇的学习;实验二以27名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相同的配对联想学习范式, 同时操纵了假字的声旁规则性和形旁透明度, 再次发现了不规则汉字的阻碍效应, 并且发现透明形旁对口语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整个研究表明, 书面字形在汉语儿童口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部件启动对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索了部件启动对左右型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启动部件与目标字中左部件同形或相似(少一笔划或多一笔划),会促进对目标字的字形识另询工,表现出正向启动效应;相反,异形部件对目标字加工有干扰作用,表现为负向启动效应;(2)各种启动刺激类型所产生的启动量随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增长而变化。通过对各种实验条件下,启动量的分析,笔者认为:本实验为汉字相互作用激活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汉字解码技能在小学生阅读理解发展中的作用。208名二、四年级学生完成了认读准确性、流利性、声旁意识、形旁意识等汉字解码技能测验及阅读理解和言语理解测验。结果表明,汉字解码技能是阅读理解变异的重要来源。汉字认读准确性对二、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的独立贡献,汉字认读流利性仅对二年级学生有显著的独立贡献,声旁与形旁意识没有显著的独立贡献。结果对认识儿童阅读发展及有效促进阅读学习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龄儿童汉语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娟  傅小兰  林仲贤 《心理学报》2000,32(2):121-126
该研究以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儿童及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对左右、上下和半包围三种结构类型的90个真字、假字和非字进行词汇判断,以探讨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结构类型的相应影响,以及年龄对汉字识别中结构类型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形成是以识字为基础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萌发了正字法意识,但至五年级时才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2)只有小学一年级被试的真字识别受结构类型影响。汉字识别中是否存在结构类型效应可能与被试识字经验、材料熟悉性等因素有关.(3)年级内部正字法意识的萌发和年级之间正字法意识发展的差异不受结构类型的影响,但萌发之后各年级内部均是对左右结构汉字正字法意识优于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相似文献   

11.
陈新葵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2,44(7):882-895
采用启动词汇判断范式, 探讨义符熟悉性对低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义符加工与整字加工存在动态的交互作用。在加工早期, 低频形声字的整字语义并未得到激活, 但此时高熟悉义符出现了语义启动, 低熟悉义符的启动作用不明显。在加工晚期, 低频形声字的整字语义得到了激活, 高、低熟悉的义符均出现了语义激活, 但整字通达与义符通达之间存在竞争。在整字语义通达之后, 义符的词形信息也会激活。整个研究表明, 义符熟悉性和整字频率是影响词汇加工的重要因素, 不仅影响对整字语义通达的速度, 也影响亚词汇成分的加工。根据研究的结果, 构建了义符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义符熟悉性对高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新葵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8,40(2):148-159
采用启动词汇判断范式,考察义符熟悉性对高频汉字形声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义符加工与整字加工存在动态的交互作用。在加工早期,高频汉字形声字的整字语义已经激活,但此时义符的语义并未激活。高熟悉性义符的词形启动比低熟悉性义符早。随着SOA增长,高、低熟悉性义符的语义都出现激活。到了加工晚期,汉字形声字整字的语义激活仍然显著,但义符的语义激活消失,表明字词认知的整合过程已经完成。这一结果支持汉字认知中整字加工和部件加工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启动命名任务考察形声字的语义透明度和结构类型对义符语音激活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透明汉字和不透明汉字的义符语音在SOA=50 ms时都出现了激活;在SOA=100 ms时,透明汉字的义符语音激活仍然显著,不透明汉字的义符语音激活消退了;到SOA=300 ms时,两类汉字的义符语音激活完全消退。左形右声结构汉字的义符语音在SOA=50 ms和SOA=100 ms时都出现了激活,右形左声结构汉字的义符语音只在SOA=50 ms时出现了微弱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11):1661-1670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重复启动作业中词的语义透明度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春茂  彭聃龄 《心理学报》2000,32(2):127-132
用词素重复启动的方法考察合成词的心理表征。目标刺激为24个语义透明度词、24个不透明词以及48个非词(都是两个字)。启动刺激有5种:(1)目标词本身,(2)目标词的第一词素,(3)目标词的第二词素,(4)由目标词的两个词素颠倒后形成的非词,(5)包含目标词的一个词素的非词。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是100毫秒,随后是目标刺激400毫秒。被试的任务是尽快准确地按键判断目标刺激是否是一个词。研究发现,(2)、(3)、(5)条件下的重复启动中,透明度表现出显著的效应:透明词的启动量显著大于不透明词。结果支持合成词的表征受语义透明度的影响,透明词和不透明词的词素和整词在心理表征中的关系可能不同:前者是一种兴奋性的连接,后者是一种抑制性的连接。  相似文献   

16.
再探汉字加工中语音、语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Zhou和Marslen-Wilson(2000)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汉字加工中语音和语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及其对汉字加工理论的含义。采用启动范式,用同一目标字与语义相关启动字、同音启动字以及无关控制启动字配对,变化同音启动字读音与其声旁的规则性,变化启动字与目标字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OA,57ms或200ms),使用两种实验任务(真假字判断和命名),考察语义、语音效应发生的时间先后与效应量的大小。真假字判断实验发现,不管SOA如何,语义启动效应都非常显著,而同音启动效应则随SOA的增长而逐渐加大,从不显著到显著;同音启动字读音规则性对启动效应没有明显影响。命名实验发现,语义启动、同音启动效应同时存在于长、短SOA条件中。长SOA时,两者在数值上没有显著差异;短SOA时,同音不规则字产生的启动效应等同于语义启动效应,而同音规则字产生的启动效应则大于语义启动效应。结合其它实验发现,这些结果说明,在熟练的汉字加工中,语音信息的激活并不比语义信息早,语音激活也不是语义激活的先决条件;但汉字各种信息激活的相对激活量和时间进程会随任务性质和材料性质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义符启动范式,考察不同加工深度任务中家族大小和类别一致性对义符语义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词汇判断中,家族大小影响义符的语义激活,大家族义符的语义不容易激活,小家族义符的语义容易激活。在语义相关判断中,类别一致性影响义符的语义激活,类别一致性高的义符的语义容易激活,并且在错误率上,这一影响受义符的家族大小调节。义符类别一致性影响义符家族效应的作用方向:当类别一致性低时,出现抑制的家族效应;当类别一致性高时,家族效应无影响或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类别一致性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儿童义符一致性意识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儿童的义符一致性意识随着年级增长而提高。三年级儿童尚未获得一致性意识, 四年级儿童初步具备义符一致性意识, 五年级儿童的义符一致性意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六年级儿童获得了完善的义符一致性意识。(2)义符一致性意识与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及加工策略有密切关系。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义符一致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掩蔽启动范式和ERP技术,利用歧义词素的加工,本研究探讨了歧义词素语义的激活。实验采用3×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歧义词素两含义互为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两变量分别为启动词类型(歧义词素含义1 vs.含义2 vs.无关词)和目标词类型(歧义词素含义1 vs.含义2)。行为结果发现启动词类型和目标词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即只有当共享词素同形同义的情况下,目标词的加工才可能被启动,共享词素同形不同义时并没有产生启动效应。ERP结果进一步肯定了行为结果,在N250和N400两个脑电成分上都发现了启动类型和目标类型交互作用有关的效应,当启动词和目标词共享词素同形同义时,同时引发了N250和N400的变化;当共享词素同形不同义时,时程分析时虽然也发现了N250的变化,但是N250的效应较小,小于同形同义所引发的N250效应,持续时间也较短。实验结果说明,在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可以激活,并对目标词汇加工的早期加工阶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