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不)+积极/消极情绪词”和“(不)+愤怒/悲伤情绪词”形式的情绪词语或否定短语作为实验材料,分别采取词-图匹配范式和趋近-回避范式,以否定加工的早期(250ms)和中后期(1000ms)两种探测时间,探讨否定对情绪词效价与动机维度加工是否符合否定的两步模拟假设。结果发现,否定情绪效价部分符合否定的两步模拟假设,早期以被否定的情绪状态模拟为主,即不高兴会首先激活高兴;中后期,否定消极词和积极词都被理解为积极;否定情绪动机维度并不符合否定的两步模拟假设,否定对愤怒与悲伤的趋近-回避的影响出现在否定加工中后期,否定改变愤怒的动机方向,由趋近变为回避,却没有改变悲伤的动机方向,悲伤仍表现为回避。本研究证明否定对情绪词的效价和动机维度部分符合两步模拟假设,否定情绪词有其特定的加工过程,各维度加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归因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本研究基于AMP范式,利用情绪启动刺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阈上和阈下情绪启动特点.实验结果显示:(1)AMP范式下,存在阈上、阈下情绪启动效应;(2)AMP阈上启动时,汉语词、普通图片、面孔图片均有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即启动物的情绪色彩对中性目标物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被试有将中性模糊刺激赋予和启动物相同的情绪效价色彩的倾向;(3)阈上100ms、1500ms、5000ms三种SOA水平上,启动物效价作用均显著,说明AMP范式下,启动物效价作用能持续至少5s;(4)AMP阈下启动时,效价的简单效应仅在SOA为60ms时显著,即说明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在较短的SOA内易出现,随着SOA的延长情绪启动效应衰退.  相似文献   

3.
错误归因是指将某个效应的来源错认为是其它来源。研究采用修改的、双启动词的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范式,考察了错误归因的叠加效应以及该效应发生于情感还是语义过程。结果表明:(1)经典的AMP范式下,不论是情感启动词还是语义启动词都可以引发错误归因反应。(2)双启动词AMP范式下,先后出现的情感启动词产生了错误归因的叠加效应。(3)双语义启动词AMP范式下,没有发现错误归因的叠加效应。说明双启动词AMP范式下错误归因的叠加效应只发生于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4.
不同SOA条件下的情感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钦  李小花 《应用心理学》2005,11(2):154-159
在150ms和250ms两种SOA条件下,以彩色图片为启动刺激,以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通过评价分类任务考察情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在两种SOA条件下均存在显著的情感启动效应;积极启动和消极启动对目标词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类似Stroop效应的反应冲突机制可解释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使用词汇情绪启动的实验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不同SOA(100ms、300ms和500ms)条件下情绪唤醒度在情绪启动效应中的作用,以及情绪启动效应是否受到任务形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情绪效价判断任务中,SOA为100ms时高唤醒和低唤醒启动词都出现了情绪启动效应,SOA为300ms时只有高唤醒启动词出现了情绪启动效应。在真假词判断任务中,无论高唤醒还是低唤醒启动词都没有出现情绪启动效应。唤醒度是影响词汇情绪启动效应的重要因素,但这种效应不是完全自动化的过程,会受到SOA和任务导向的影响。情绪启动效应可能来自于启动词与目标词在反应趋向上的一致性趋势。  相似文献   

6.
人工语法对抗逻辑范式不能排除相似性和辨别力,导致自动反应不纯粹甚至虚假或无法检测到。本研究创立反向对抗逻辑范式,采用单因素(相容/对抗条件)被试间设计:内隐学习阶段将肯定标签与语法A绑定,否定标签与语法B绑定;测量阶段相容条件组对语法A和B做与学习阶段一致的判断,对抗条件组对语法B做与学习阶段对抗的肯定判断。实验证明:(1)外显否定标签可与语法B绑定学习而获得自动化特征,产生内隐联结自动化。(2)内隐否定知识比肯定知识更自动,知识从肯定转为否定易,从否定转为肯定难。(3)反向对抗逻辑范式能有效检测到自动反应,不受语法间形式相似性和辨别力影响。(4)首次析出高概率判断偏向效应,得到纯粹受控反应。  相似文献   

7.
听觉呈现条件下汉语双字词语义和语音启动的ERP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词汇决定实验中研究语义启动和语音启动,材料为通过听觉呈现的汉语双字词组成的词对(间隔600ms),记录行为数据和ERP数据,结果发现:(1)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可显著改善对目标词的加工,表现为错误率降低、反应时缩短,以及N400波幅降低;(2)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音一致对目标词的加工既有干扰作用,又有促进作用。表现为错误率提高,但反应时趋向缩短,N400波幅亦呈下降趋势;(3)启动词与目标词首音相同比尾音相同有更大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任务下情绪词的掩蔽重复启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可促进信息的加工,人们对一定时间范围内重复出现的刺激能够更快更准的做出反应.本研究采用掩蔽重复启动范式,考察了情绪与非情绪判断任务中积极与消极词的阈下重复所产生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情绪判断任务下积极词反应优于消极词,并且表现出更大的重复启动效应;而具体抽象判断任务中,非重复启动条件下积极词反应仍优于消极词,但消极词重复产生了更大的启动作用,在启动条件下其反应优于积极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探讨言语与面孔情绪加工的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语言差异(母语:汉语;非母语:英语)在其中的影响作用。实验1以言语情绪词为启动刺激,面孔情绪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启动刺激条件,在汉语启动刺激条件下的面孔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言语情绪刺激能够启动面孔情绪刺激。实验2以面孔情绪为启动刺激,言语情绪词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目标刺激条件,在汉语目标刺激条件下的言语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面孔情绪刺激能够启动言语情绪刺激。研究结果表明,言语情绪与面孔情绪的加工能够相互影响,但这种相互关系仅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此外,母语和非母语在情绪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李月婷  李琦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0,42(7):735-742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采用学习-再认范式, 探讨情绪词(积极词和消极词)在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测验中, 消极词的ERP波形比积极词更正; 在450~900 ms时程上存在提取方式的ERP分离, 即在内隐提取过程中, 消极词比积极词的ERP波形更正, 而在外显提取过程中, 二者ERP之间不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 在相同编码影响下, 内隐提取对情绪性材料敏感, 而外显提取对情绪性材料不敏感。本实验结果说明刺激的情绪信息影响提取过程, 消极词语义较强的注意攫取能力主要体现在内隐提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姜路遥  李兵兵 《心理学报》2023,55(4):529-541
使用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听觉掩蔽启动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汉语听觉阈下启动效应。结果发现,真词的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显著,并且听觉阈下重复启动效应不受启动、目标发音者性别一致性的影响。但真词的阈下语音、语素和语义启动效应及假词的阈下重复和首字启动效应都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听觉通道阈下呈现的汉语双字词的词汇水平信息可以得到无意识加工。汉语双字词的听觉阈下启动效应可能是基于启动词整词表征的无意识激活。  相似文献   

13.
何德娴  李金惠  周苗  陈雅珏  陈宇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18,50(11):1249-1258
本研究采用图-词匹配的判断任务探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机制, 设计3个实验, 分别探讨视觉符号否定在加工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及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特点。结果发现, 在视觉符号否定加工的早期、中期及晚期, 与真实状态匹配的否定相关词的反应时都显著快于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肯定相关词。该结果表明, 与文字符号否定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不同, 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中, 被试在早期就模拟了事件的真实状态, 并在中期和晚期一直保持该状态的表征, 符合一步模拟假设; 此外, 被否定信息加工的抑制/保存假设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视觉呈现干扰词的图片一词干扰实验范式,探讨产生不同语法结构时言语产生汉语词类信息的加工进程.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以单字词、名词短语和简单陈述句命名图片时词类信息的加工,结果发现:三个实验中都存在不同词类干扰的不一致,名词干扰比非名词干扰更强烈;语义加工与语法特征加工存在重叠的时间窗,研究结果支持言语产生的交互激活理论.  相似文献   

15.
情感一致性是指情感具身反应(情感感受、表情及情感的相关身体动作等)和情感认知评价(情感观念性内容,积极或消极)在效价层面上的耦合关系。实验以8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感一致性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实验通过音乐启动相应的情感感受(积极或消极)操纵情感具身反应,采用快速组句任务启动相应的情感信念(积极或消极)操纵情感认知评价,89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四种实验条件下,最后所有被试参与(性别)刻板印象IAT测验。结果发现:情感不一致条件促进(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情感一致性没有导致流畅性的变化;情感感受调节了消极阈下情感信念对刻板印象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莺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2):356-362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 ,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分别检验了标准的情感启动范式和单纯呈现范式的有效性.然后,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产生了典型单纯呈现效应的中性刺激,替换标准情感启动范式中情感属性为积极的启动刺激,再次进行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仍然观察到了情感启动效应,而同样是这些中性刺激,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中没有观察到情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情感刺激的作用.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情绪面孔系统和现代汉语情感词系统中分别选取两种情绪效价的表情面孔(愉快、悲伤)和情绪词(积极、消极),运用词—面孔范式,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情绪效价冲突效应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面孔的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悲伤面孔反应时长于愉快面孔;(2)词和面孔的情绪效价冲突性主效应显著,情绪效价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情绪效价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3)表情面孔的情绪类型、词和面孔情绪效价的冲突性、被试性别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在词和面孔情绪效价不一致条件下对悲伤表情的判别反应时短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歌词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实验1使用情感启动范式,带有歌词与无歌词音乐片段为启动刺激,与音乐情绪一致或不一致的面孔图片为目标刺激,被试任务是既快又准确地判断目标面孔的情绪。结果显示,无论音乐是否带有歌词,听者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都比不一致条件更快更准确,这表明听者能加工音乐传达的情绪信息。实验2进一步通过电生理手段探讨歌词影响音乐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听者对带有歌词和无歌词音乐情绪的加工都产生了启动效应,但是无歌词音乐条件在250~450ms时间窗口产生了N400效应,而带有歌词音乐条件在500~700 ms时间窗口诱发了LPC效应,该结果表明,歌词影响了大脑加工音乐情绪的时间进程。本研究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音乐与语言关系的探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推理心理学研究中的“演绎”和“概率”两种实验范式设计对同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参与者(实验一中N=57,实验二中N=43)进行先后两次有关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推理者在对不同的“纯形式条件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以及对由它们各自建构的同类型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的作答反应模式之间的差异都很小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对由不同的“含具体内容的假言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之间以及由它们建构的同类型条件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3)推理者对“演绎”和“概率”两种不同实验范式分别建构的内容近似的推进题进行推理时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答反应趋势。由此可以推论推理者在“概率推理实验范式”中的作答或推理结果可以被视为只是对“演绎推理实验范式”的相应推理题给出“概率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DRM范式探讨测试阶段启动导致的错误记忆现象。实验一采用传统"测试诱导启发程序"探讨关键诱饵前词数以及关键诱饵前词是否启动关键诱饵对错误再认的影响。实验二改进传统"测试诱导启发程序"排除反应定势影响下进一步考察实验一两自变量对关键诱饵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1)测试阶段的启动确实对错误记忆有影响,关键诱饵前呈现6个词比呈现3个词引发更多的错误记忆,但是比起学习阶段的语义联想激活测试阶段的语义启动效应很微弱,关键诱饵前呈现启动词与非启动词对错误记忆影响不显著。(2)在排除反应定势后的不确定条件下,"赌徒谬误"心理对被试判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