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走出困境     
“我下岗了,我好痛苦,我真没用……”这是下岗女工刘英在下岗之初的日子里见人都哀怨的话。她越是这样说,就越感到沮丧和无能。一天,她又是苦恼地唠叨着,她的丈夫冲她嚷了起来:“你整天说自己不行,你就不好好想想你还有没有行的地方。你织毛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大家的眼里,我很优秀,是让人羡慕的‘尖子生’。我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同学和老师信任的‘班长’和‘大队委’。然而在大家的一片赞扬声中,我却越来越不快乐,因为我丝毫不敢放松:学习成绩不能掉下来,事事还要以身作则,做好同学们的‘榜样’……有时我很烦,也很害怕……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不知道我的成绩还能不能是最好的……”这封小学生的来信虽然没有署名,但这名“尖子生”发自内心的焦虑,却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意雯 《天风》2017,(11):57-57
【中国经济网】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他竟说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同学都用苹果手机,自己只有电话手表”,“成绩再好也没用,父母是穷鬼,有钱比成绩好重要多了”,“生不起二孩偏要生,对两个孩子都不负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一位爱主的老仆人对我说:“在我奉献事主的一生中认识了不少的传道人,其中也有不少是很有名的、受信徒欢迎与尊敬的传道人。但我发现有一些好的传道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改变了,改变得不像一个传道人,因为他们所行的与他们所传的  相似文献   

5.
切除缺陷     
那天,我正在书房里整理我的收藏品,表妹突然来了。她和我闲聊了几句后,不知怎么的就聊到她的丈夫身上去了。“真不知道我当初怎么会看上他。”她有些懊恼地说。 “妹夫不是挺好的吗?”我有些奇怪地问。 “结婚前是挺不错的,谁知道后来越变越和我当初见到的不同了。”表妹很不甘心地说着,当初的妹夫样样好,现在呢,牙膏总是从中间乱挤一通,一支还没用完就丢下,自己用新的:胡子3天也不刮,脸上总是乱草一堆,弄得跟难民营里出来似的:头发半个月都  相似文献   

6.
引路的风筝     
正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的地方,你都会看见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那年我十八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十分忧郁的人:每天总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脸上很难挤得出点滴笑容。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从大前天和一位在大学教心理学的朋友巧遇后,我整个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变得乐观、活泼和积极向上了。那天,我的朋友见到我苦瓜似的脸后,问我为什么不开心,我告诉她:1.我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父母无钱无权无地位。2.我的中考成绩很不错,可是由于当时家庭经济困难,我只能先上中师,要不然,我读高中肯定能考进重点大学。3.我读中师时,成绩十分优秀,却没有前途——成绩优秀有什么用——再优…  相似文献   

8.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教授,在一次演讲时说,从小, 他就是个很不聪明的孩子,上小学时进度总是跟不上,作业簿上更是写得乱七八糟,者师的评语是“粗心”二字。到了中学,在只有30个人的班级里,成绩也只是第五或第六, 从来没有跨越到第五名之前。  相似文献   

9.
旅途闲话     
乙(作者):旅途闲话开始了。在你提出问题之前我先给你说一件小事,作为开场白。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让我们的谈话更闲适一些,轻松一些。十几年前,宗教场所刚刚开放,去寺庙烧香的人还不很多。有一次,我去杭州,在一座大庙的大殿里,看到几位信众很虔诚地在拜佛。我惊异地发现这里面居然有我的一位老朋友。他是一位物理教师,平日特别强调实证科学,从未发现他对宗教有什么兴趣,可是他这时的神态却是十分虔敬的。我是个过来人,很能理解人的心情。我马上想到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们往往害怕别人误解,不愿意完全地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0.
正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  相似文献   

11.
晓亮在学校里理应算是一名优秀的孩子,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原来,在家里,当晓亮取得一点成绩时,父亲总对他说:“别忘乎所以,某某比你强多了。”而当晓亮某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时,妈妈又骂他说:“你怎么这么没用,猪都比你聪明。”晓亮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仅常用冷嘲热讽来贬低他。  相似文献   

12.
雪峰 《天风》2013,(5):63-63
某年高考前的一天,我在教会里接待了一位专程前来找我的老姊妹。她对我说:"请为我的孙子祷告,他要参加高考,祈求上帝帮助他考上好的大学。"我问:"平时成绩怎么样?"她答道:"很差,靠着他自己,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所以才要求主帮助,因为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姊妹的话语中,流露着真情,也充满了信心,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盼望没有实力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感情上是没有问题的,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可是,因此祈求上帝施行"神迹",在信仰上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委婉地对她说:"我可以为你的孙子祷告,但只能求主帮助他正常发挥,而不能要求上帝必须使他考上好的大学。"姊妹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做了祷告。结束后,我送她走,她再次叮咛我,他们全家都非常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就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朋友访美归来,没有和我谈及美国华尔街的繁忙景象、纽约夜晚的璀璨灯火,也没有对我描述华盛顿、西雅图、迈阿密、芝加哥的都市风光,而是特别向我提到一位两岁的美国孩子和一位93岁的女士。我的朋友应邀到一位美国友人家中做客并探望其可爱的孩子小约翰。朋友到访时,年仅两岁的小约翰正坐在大水盆中玩水呢。他一边往身上撩水,一边欢快地叫着,玩得很惬意、很投入。朋友忽然感叹:做孩子真好啊,能永远做孩子就好了,那样便能永远与开心快乐不分离。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个人实力并不如你。结果,这个运动员轻松跑了个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另外一个1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地跑了个第一名。  相似文献   

15.
休斯敦火箭队的主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有一名主力球星在赛前规定的时间里却没有来.原因是塞车。当球星飞奔进训练场的时候,他已经迟到了30分钟。在美国人的眼里,这是很严重的一个过失。火箭队的主教练范甘迪把球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说:“我知道你为什么晚到,但一切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要你百分之百地去思考比赛,好吗?”  相似文献   

16.
吴志福 《天风》2013,(5):36-37
人有生理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心理上的缺陷才是最恐怖的。我是一个有些生理缺陷的人。虽然从小在长辈的关爱中长大,有非常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我在学校里常受到同学的歧视,缺乏好的学习环境,成绩一直不好,到了初中更是落到了全班最后。在虚度年华的初中时代,我经常在课堂上与老师捣乱,因此成了办公室、政教处的常客,学校领导、老师没有不认识我的。这段时期,我只在语文课和历史课上认真听讲。除了对文史比较有兴趣之外,教语文的朱老师和教历史的刘老师生动的教学方法、博学的知识也深深吸引了我,使我这匹脱缰野马可以安静地上课,以致有同学说我只有在历史课上才像个学生。初中勉强毕业后,我进入中专学习,但仍恶习难改,没有完成学业就辍学回家。我的家族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传统,不少亲戚也从事教学工作。我从小受环境熏陶,很喜欢看书。那段日子里,我阅读了大量书籍,涵盖各种宗教哲学、中外历史、文学名著以及民俗文化等。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7.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我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种自卑似乎与生俱来。在我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初中的时候,惟一让我自豪的是我的成绩还比较好。现在上了重点高中,同学们的成绩都很好,而且大部分都是全面发展的那一类,而我却一无是处。我也越来越自卑了,我该如何找回自信呢? 四川小希  相似文献   

18.
有朋友同我见面时,打量着我朴素的穿着,他问:满足吗? 有亲人与我谈话时,对我的人生道路的选择问说:满足吗?有同学惊讶地问我,你曾是学习上的佼佼者,竟然没考中学校,满足吗? 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没有躲闪,也不感到脸红。我说:我活得很充实,很满足。我的满足不在于当一名大学生,也不在于拥有一份好工作,或有大把大把的钞票  相似文献   

19.
心有常闲     
正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于完全走不动。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说不做而做着,不休息,可也并没有做出成绩来。许多事就这样被耽误了。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个学期以来,我天天都很苦恼,可这并不是因为学习。可这苦恼却使我无心学习,所以成绩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一直很努力。在学习上,我只用了一半心,还有一半的心用不上,这使我非常恐慌。但我以为这只是一段时间里的事,不久就会好的。但是,一直以来,它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了。我天天都很忧虑,不想辜负任何人对我的希望,我也不想放弃我自己,我想学习,可无法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