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其在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聋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29名小学高年级聋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颜色交替词标记形式对小学高年级聋生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无论是眼动指标的整体分析还是局部分析,均支持颜色交替词标记文本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语篇阅读效率。本研究结果对于训练提高小学高年级聋生的阅读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词边界线索对不同阅读方式的作用,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颜色交替的形式标记词边界,比较了词边界线索对一年级儿童朗读和默读语篇的影响。结果发现,词边界线索显著提高了一年级儿童朗读的阅读效率,且这种促进主要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晚期和信息整合阶段,但对默读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与默读相比,颜色交替的词边界线索对朗读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考察中文聋生读者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促进词汇加工的过程特点。实验采用3(组别:高阅读技能聋生组vs.高阅读技能聋生的能力匹配健听组vs.低阅读技能聋生组)×2(句子背景对目标词的预测程度:高预测vs.低预测)混合设计。结果发现:(1)目标词的左侧词汇上,能力匹配健听组在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两个指标上可见语境预测性效应,两个聋生组在任何指标上均没有语境预测性效应;(2)目标词上,能力匹配健听组在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三项指标上均可见显著的语境预测性效应,高阅读技能聋生组仅在总注视上可见语境预测性效应,低阅读技能聋生的任何眼动指标均没有语境预测性效应。由此可见,聋生在利用语境预测性促进词汇加工方面与健听读者有所差异;相对于低阅读技能聋生,高阅读技能聋生读者识别词汇时能更多地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阎国利 《心理科学》1999,22(3):226-228
本实验使用4200R眼动仪对小学三年级、初二、高二和大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眼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随年龄的提高,被试阅读课文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减少;2.高年级学生能够根据阅读内容的重要性来灵活地调节自己的眼动策略;3.随着年级的提高,各年级被试使用前进式回视的比例逐渐减少,而使用选择式回视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Eyet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表征和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差异。被试为小学3年级学生.聋生12名.听力正常学生8名。研究结果表明:(1)在解决加减文字题时,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在阅读方式、关注关键信息上有显著差异,很多聋生阅读没规律.漏看文字题的关键信息;(2)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困难与其不能正确表征文字题的文本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观察词边界效应的年龄差异,探讨阅读中词切分机制的年老化。实验1要求青年组与老年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正确词界信息(颜色词界、空格词界、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正确词界积极影响老年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说明正确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受年老化的影响。实验2要求两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错误词界信息(错误颜色词界、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消极影响老年组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但其消极影响两组眼动数据的程度没有差异,说明错误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具有稳定性。综合两项结果可知,中文阅读中至少存在两种词切分机制,它们的易老化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高职生英语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实验一探讨文章标记对阅读英语长、短文章的影响,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英语短文章主题信息的促进作用。实验二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为工具,考察被试阅读有、无标记文章的主题句的眼动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这两类主题句的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三考察对被试进行文章结构策略训练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促进了被试对无标记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的保持,研究结果支持策略转换假设。  相似文献   

8.
刘璐  闫国利 《心理学报》2018,50(7):715-726
为适应失聪后的复杂环境, 聋人视觉注意资源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 这对聋人的阅读加工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尝试提出“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这一效应对聋人读者副中央凹及中央凹处词汇信息视觉编码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词n+1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副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与其生理年龄匹配组相近, 高于阅读能力匹配组; 但在词n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落后于健听控制组, 其词汇通达和总阅读效率均受阻。综上所述, 本研究证实了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表现为副中央凹加工效率增强, 但中央凹加工效率受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来考察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实验结果发现,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三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两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比学困生更大。  相似文献   

10.
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以72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词切分对初学者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设置四种空格呈现条件:正常的无空格条件、字间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字、词或非词的边界,使不同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实验三进一步操纵了学生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的结果趋势是一致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有词间空格的文本和正常的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尽管词切分文本对阅读技能高和阅读技能低的学生来说一样容易,但非词空格呈现条件会对阅读技能低的学生产生更大的干扰作用。阅读技能低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依赖于文本的低水平视觉线索。文章最后讨论了词切分对建构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探讨在无阅读经验时,词切分线索是否促进读者的阅读与词汇识别,本研究操纵了阅读方向、词切分线索与目标词的词频。采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结果发现:阅读方向与词切分线索的交互作用显著,词切分显著地促进了从右向左呈现文本的阅读,但并不影响阅读从左向右呈现的文本;词切分条件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地短于无词切分条件。表明词切分线索促进了无阅读经验时的阅读,支持词切分线索的促进与文本不熟悉干扰之间权衡作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现协助词n+1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n+1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n+1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词n引起。  相似文献   

13.
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发现中文读者可使用词素位置概率等语言学线索帮助词切分,而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重要程度以往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词汇判断和眼动实验,考察中文读者对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利用情况。实验1a和1b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在不同词频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在错误率和反应时指标上,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实验2a和2b采用句子阅读任务,考察在自然阅读情境中被试对词素位置概率的运用。在凝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指标上,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均不显著。词汇判断和眼动证据共同表明,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是中文读者重要的语言词切分线索,且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相比,词首词素位置概率在词汇切分与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时,词素位置概率线索的运用会受到词频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复合词加工的混合通达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Eye Link 2000眼动仪,选取60个歧义短语,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歧义短语的句子。句子的呈现设置了四种条件:正常无阴影、词间阴影、歧义阴影和字间阴影,以探讨词边界信息是否影响读者阅读歧义短语时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读者对歧义短语的首次注视位置在四种条件下基本一致;词边界信息影响读者对歧义短语的再注视概率。结果表明,词边界信息对歧义短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眼跳行动(即"where")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操纵目标词的预测性、词频和阅读技能水平,考察句子阅读中词汇预测性对高、低阅读技能儿童眼动行为的影响,揭示其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儿童对高预测词的跳读率更高、注视时间更短,且预测性与词频交互影响跳读率和注视时间;预测性对高阅读技能儿童早期的跳读率影响更大,而对低阅读技能儿童晚期的再阅读时间具有更大影响。结果表明:词汇预测性影响儿童阅读的眼动行为和词汇加工,且作用大小和发生时程受阅读技能调节。  相似文献   

17.
Eye movements were recorded as subjects either read text or searched through texts for a target word. In the reading task, there was a robust word frequency effect wherein readers looked longer at low-frequency words than at high-frequency words. However, there was no frequency effect in the search task.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cisions to move the eyes during reading are made on a different basis than they are during visual search.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models of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As their eye movements were being monitored, college students read short texts displayed on a cathode-ray tube. As they read, the contents of certain word locations changed from fixation to fixation, alternating between two words differing in two letters. This manipulation had no effect on reading unless the subjects happened to regress to or reread the word la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words, which were low in contextual constraint, were read only when directly fixated, and that there was no facilitation from prior peripherally obtain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