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2,(4)
入唐以来,诗和中国佛教同时进入鼎盛时期,一些名士和名僧凭借寺院相互酬唱或独抒胸臆,遂使题咏佛寺的诗作骤增。“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李华说:“古者官之庭为寺”。东汉永平年间,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初住鸿胪寺,后迁入白马寺,创汉地僧寺之始。此后,佛寺随佛教的隆盛日益增多,至唐代“天下僧寺总五千三百余所,私庙兰若不与焉”。寺院的规模也十分可观:“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除口分地  相似文献   

3.
1898年“戊戌变法”前夕,湖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上奏朝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议为推进初等教育,解决教育经费之不足,将全国佛教寺院与道观的大部分改为学堂。此即著名的“庙产兴学”运动。“庙产兴学”的政策,对外是为了对付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压力,以图挽回江河日下的政局;对内是为了调和新旧思想,改造旧有的教育体系,实施以儒学为基础的教育。这一政策从1901年开始实施,1906年达到高潮。释东初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中说:“依照满清政府的指令,各省县成立僧教育会,以佛教寺产来兴办佛教教育,培养佛教人才,这在满…  相似文献   

4.
屈丽蕊 《法音》2023,(5):42-48
寺院是佛教僧团居住、修道、弘法的场所,也是僧团活动的基地。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批寺院在各地兴建起来,成为佛教兴盛的体现与标志。北朝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洛阳城郊佛寺之盛,“京城表里,凡一千余寺”。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体现了南朝佛教的发展盛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众多寺院形成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和文化中心,并发挥了广泛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寺院历史南山禅寺原名石泉寺,为山东龙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寺庙。据史书记载:佛教在唐代时传入龙口,自唐至清,佛教兴盛,全县800余村,均建有庙宇,境内著名寺观有三观八寺之称,石泉寺位居八寺之首。寺名原称昭庆寺,唐代贞观元年(627)初建,宋建隆、明万历、清雍正、光绪年间屡经重修。鼎盛时,庙容金碧辉煌,为邑内一大胜景。寺址位  相似文献   

6.
普正 《法音》2001,(8):45-49
韩国是一个佛教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国家,在韩国的文物和宝物中,据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佛教文物,而大部分宝物都保存在寺院里,寺院的建筑更是韩国建筑艺术的精髓。虽然因宗派的不同,各寺院的建筑各具特色,但它们主体上都保持了佛教传统的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韩国天台宗重兴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此前500多年,韩国没有一所天台宗的寺院。但在重兴至今四十余年的时间里,天台宗在韩国建起了两百多所寺院。在韩国佛教圣地中,天台宗寺院以宏大庄严著称。赵朴老1993年访问韩国参观釜山三光寺时,惊叹地说:“看了三光寺,才让人领略…  相似文献   

7.
佛教寺院财产的管理问题,这是中国历代佛教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政权变动频繁,军阀混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宗教管理问题也时时困扰当局执政者。由于自身的财政压力所以政府对佛教的寺产时存觊觎之心,佛教事务的管理的重心也主要在佛教寺院财产方面。在佛教管理机构设置上,盛行于封建帝制时代的僧官制度被废止,佛教事务由内务部礼俗司管理。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与法规,将佛教事务的管理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轨道,但是佛教寺产的归属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本文从宗教政策的变化、宗教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寺院管理暂行规则》的颁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民国初期的佛教政策以及政府对寺院财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房山十字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近房山十字寺遗址,古老的银杏树荫下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给人一种神秘感。十字寺初建为佛教寺院,初建名已无可考,最早见于碑文的名称为崇圣院,姑且以崇圣院称之。佛教在西汉末年的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经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更易为广大民众接受的中国佛教。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这四五百年间,佛教寺院广为建造。现北京地区在两晋时期建造的寺院便有潭柘寺(西晋,公元265—317)、红螺寺(资福寺,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及崇圣院(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正当佛教在东方中国传播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能超 《中国宗教》2018,(8):60-60
我们开原寺每期订阅3000多份《中国宗教》杂志,通过开原寺几千名义工分发到各个部门,并连续在《中国宗教》杂志发表“江苏佛教+大数据”等系列文章.江苏省宗教局、省佛教协会目前正在大力推动江苏佛教信息化进程.当前世界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的洗涤,大数据已然展露出其恢宏磅礴的历史趋势,对于作为传统文化的佛教而言,贫僧有幸被任命为江苏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主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当下僧众寺院开辟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道路,这不仪是寺院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佛教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桑吉 《法音》2004,(1):37-37
本刊讯2003年12月9日和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应邀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僧讲课,这是自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行的汉藏佛学院之间的佛学交流。学诚法师向来自甘肃、青海两省的38名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分别做了“以寺养寺与公益事业”和“弘法利生”两场报告。第一讲系统地分析了汉传佛教寺院经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探讨了古代汉传佛教公益事业的特征,以及佛教教育、文化、福利与慈善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建国后,中国佛教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多方面的回顾、概括和总结。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