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必林 《天风》2003,(1):25-25
嫉妒,往往产生于经常在一起,地位、身分差不多的人中间。 嫉妒是可恶的,因为“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下面几点克嫉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存心谦卑法。有的人喜欢自我表现,处处要高人一等,别人取得了成绩,便误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服气的心理就油然而生:“你算什么?你不过是机遇临到罢了,其实你任何方  相似文献   

2.
嫉妒是一种恶习,它的本意是因眼红别人比自己强而导致憎恨。然而,嫉妒还有它的“距离性”,比如:一个长相平平的女孩子绝不会对年收入几千万元的走红影星赵薇产生嫉妒;一个识字不多的老人也不会对月薪上万的院士患红眼病;武大郎如果能活到今天,也不会对身高1米87的男模胡兵翻白眼;拾垃圾的老头更不会对局长、厅长的宝座虎视眈眈……这因为前、后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他们有的只能是羡慕。而对有成就者产生嫉妒的则是那些和后者能力较为接近的人。像去年报上就登载过这么一条新闻:某地一位副局长买凶谋杀局长,因为两者地位比较按近,副局长为了满…  相似文献   

3.
郇玉峰 《天风》2001,(10):7
经文:创50:19-21 《创世记》记载了许多感人事件,约瑟与兄弟们相认的一幕就是其中之一。约瑟的人生经历可谓坎坷、曲折。从兄弟们一点嫉妒开始,悲剧陆续上演,一场场、一幕幕。约瑟好像一直处在人生的低谷。圣经没有像描述亚伯拉罕一样描述他的敬虔生活,只是用一句特别精彩的话来表达“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创50:  相似文献   

4.
超越嫉妒     
何谓嫉妒?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的解释颇多。在我国的辞典中,“嫉”的意思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则是埋没贤良的人。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嫉妒就是“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嫉妒就是因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  相似文献   

5.
人就像一根弹簧,遇压而张,当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并产生一种超越对方的愿望,这是很正常的。但也有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感觉)或比自己顺利时,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这时的嫉妒便变成了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心理,是一种被扭曲的情感,甚至是一种病态心理。嫉妒对学习、生活、人生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具体说来嫉妒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影响人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嫉妒就一直困扰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以友为敌。对于什么是嫉妒,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希腊斯多葛派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哲学巨匠黑格尔指出:“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斯宾诺莎对嫉妒的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后指出它实际上是“一种恨”。弗兰西斯·培根则认为:“嫉妒也是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所以嫉妒是魔鬼的本来特质。……”  相似文献   

7.
问: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每当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过自己,或接近自己,就十分的嫉妒,在言语中也露出来。因此,我的朋友很少,感到非常孤单。请问,我如何才能从嫉妒的泥潭中走出来呢?(阿华)阿华同学:你的这种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反应。只不过,嫉妒心理过分严重了,就成为“包袱”,成为前进的阻力。%嫉妒是一种混合心理状态,是发现别人处在某种优越状态或取得某种成绩,而自己不如别人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厌恶感,甚至憎恨感,同时伴有屈辱、羞耻、自卑、负罪感等心理体验的复杂情绪。和一般的嫉妒相比,青少年学生的嫉妒有明显的特征:%首…  相似文献   

8.
颜敏 《天风》2003,(11):6-7
创50:15-20 这段经文是发生在约瑟和他兄弟们之间的一段对话,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经文的背景,才能明白这段经文。约瑟和他的兄弟都是以色列的儿子,以色列又叫雅各。因为以色列格外偏爱约瑟,为此其他的兄弟们很妒忌约瑟。有一天,以色列打发约瑟去找在外面放羊的兄弟们,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罗尔斯和诺奇克对平等与嫉妒之关系的论述,可以引出两个问题:第一,平等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否源于嫉妒心理;第二,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是否会引发人们的嫉妒之心。对于第一个问题,罗尔斯的论证告诉我们作为公平之正义的平等主义诉求并非源自嫉妒之心,另有独立的根据。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诺奇克的讨论中得出推论,不平等有可能引发嫉妒,但不会必然引起嫉妒。因为,在一个较为宽容的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评价体系而获得自尊,避免产生嫉妒之心。  相似文献   

10.
嫉妒是指对在才能、品质、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感。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怨恨别人的成就和成功,甚至有破坏性的情绪,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是对别人才能的一种烦恼。嫉妒是在利己主义思想支配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名利和虚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尊与名誉意识的偏差是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被嫉妒者一般是在年龄、职业、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甚至还不如自己。一旦对方在各方面优于自己,对这种位置变化就会缺乏正确认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1.
嫉妒伤身     
一切嫉妒之火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所以,嫉妒别人是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好嫉妒他人者,首先危及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 这一点,前人早有认识。巴尔札克说:“妒者所嫉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斯宾诺沙说:“就像厌倦者无法对付厌倦一样,嫉妒者以嫉妒糟蹋  相似文献   

12.
石圣睿 《天风》1996,(6):4-6
“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是危言耸听吗?不。这是对人类独有的嫉妒病态心理的形象概括。 人类自产生私欲之日起,嫉妒就接踵而来了。蛇诱惑人类第一个女人,去吃神吩咐不可吃的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时,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参创3:15)  相似文献   

13.
嫉妒,词典释义:嫉,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埋没贤良的人。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嫉妒是一种心理变态,是荣誉感的畸变,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心理学家对其内涵的界定是: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  相似文献   

14.
“赌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是,因为不满意或受指责而任性(行动)。赌气的范围既有与自己,又有与别人;赌气的结果,既有成功,又有失败,这谓之广义的赌气。而本文所讲的赌气,是指人某种欲望未能达到后所产生的消极心态,以及付诸的行动。它的范围专指与自己,它的结果专指失败。它与挫折相联系,又区别于嫉妒,这是从心理学角度理解的,谓之狭义的赌气。赌气小到一句话,大到一件事,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它伴随人  相似文献   

15.
嫉妒     
嫉妒产生的法则是以你为圆点,朋友为半径的群体。你不可能去嫉妒古人,也不会去嫉妒离你很远的陌生人,因为了解,你才会嫉妒,你只能为你周圉的人获取某种荣誉而心存妒忌。  相似文献   

16.
陈恩准 《天风》2013,(12):18-21
雅各在临终之时,将十二个儿子叫到跟前,为他们预言日后必遇的事,并一一为他们祝福。为其他儿子预言和祝福时,有的包含警戒,有的一语带过。唯独提到约瑟时,非常特别,通篇都是赞赏和祝福,甚至出现了六个明文的“福”字,而这个“福”字在他为其他儿子预言中一次都没有出现过。约瑟如此蒙福,原因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7.
徐雅 《天风》2006,(14):9
一、肯定身份从撒母耳记上1章1节的描写:“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使我们知道因着以利加拿生活的环境,他就成为一个以法莲人;又从下半节“是苏弗的元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1”的记载中让我们看到本着血统的遗传,使他成为一个以法莲人。而以法莲是从约瑟出来,约瑟又从雅各出来,故此以法莲  相似文献   

18.
敬畏上帝     
桑伟 《天风》2002,(2):10-10
经文:林后13:9,11 在圣经记载中,最接近完人的,一是约瑟,二是但以理。本文试探讨约瑟高尚的德行,以为学习的楷模。一生胜过情欲的诱惑当约瑟被带到埃及,被卖给法老内臣、护卫长波提乏家为奴仆时,因着“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主人就派他管理家务,“波提乏将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约瑟的手中”(创39:2,4)。经上说“约瑟原来秀雅俊美。这事以后,约瑟主人的妻以目送情  相似文献   

19.
黄有治  陈辉江 《天风》2001,(2):12-13
一、信仰上的见证: 创世记39章2至3节“约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他主人见耶和华与他同在,又见耶和华使他手里所办的尽都顺利。”从这两节圣经里显明了约瑟在信仰上有美好的见证。约瑟虽然被卖,但他的信仰没有被卖,他来到主人家中,把自己的信仰也带到主人家中,所以他主  相似文献   

20.
圣诞随想     
王雷 《天风》1999,(12)
一、“起来” ——约瑟的顺服 身为一个普通木匠的约瑟,在蒙受天使托梦之前,何曾想到,全人类的救主将要诞生于自己的家中。这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却又令约瑟喜出望外。于是乎他先前的“休妻”之念已荡然无存,他不再对未来的贤妻怀有任何的偏见和妒意,取而代之的是在神面前的顺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