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告创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式。它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围绕广告主题把推销的产品形象化、观念化、情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打动和说服消费者。它通过审美的方式和手段,加强了产品的艺术性,是一种寓功利性于审美中的活动。在当今社会上如“洪水”般的报纸广告中,怎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广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惊鸿一瞥,并进而使他们对广告中的商品付诸行动呢?除了商品本身质量有信誉保证外,还要抓住人们的视觉和感官。这就要靠广告创意人员的设计了。 一则好的广告首先要确立广告主题,抓住产品的重点和中心思想,考虑产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可谓无处不在,然而人们能够记得起的却并不多。这些能让人们记得起的为数不多的广告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所以才能脱颖而出,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这些广告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出奇制胜,主要是在创意、表现手法、构图、色彩和在图形与背景的对比关系诸方面,别出心裁,突出了一个“奇”宁。 在创意上的奇 有一幅节油的广告画,画上的“油”字,三点水少两点,是个明显的残缺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战实际上是创意的竞争,怎样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商业广告中脱颖而出?从反面着手如何?“悖反”策略就是与大多数广告创意手法相“悖”,从而取得一种卓然超群的效果的策略。在广告中运用“悖反”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意。一、妙用揭短策略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别人揭你的短处,你可能因此而恶名远扬,而若你自己揭自己的短处,他人反而容易谅解,认为你诚实可信,值得信赖。因此,在众多广告纷纷自卖自夸时,运用“悖反”思维,来个自卖自贬,有时也是一种上策。例如,日本有则手表广告语:“本表尚不完美,一年还有24…  相似文献   

4.
现代广告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波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04,27(1):212-213
中国广告要赶超西方广告有也只能先行于文化上的超越,但现代广告利用传统文化创意中出现了“庸俗”、“形式”和“隔阂”的趋势。从心理学角度看,传统文化心理主要表现意象相融的思维方式、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理欲并立的人格特征和灭人合一的集体无意识四个方面。现代广告只有精确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创造出广告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5.
有了高品位的产品,如何尽快占领市场、继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告便成为众企业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而一则成功的广告,关健在于智慧,在于一种思路,在于创造性思维,即要有比较好的创意。形象、直观和悬念式广告,都是创意性强的广告。  相似文献   

6.
广告创意,是创意人员运用知识军智慧,依据广告主题,经过思维后创适出新的意境,使商品个性达到具有情感作用的艺术表现,是符合广告策略的创适性点子.美国广告专大卫·奥格威说:“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商品,非要有很好的点子不可,不然它就像快被黑夜吞没的船只”。在商业广告中,广告创意其实质是寻找一个说服目标消费者的点子,通过视听表现去影响目标消费者的观念,使其从广告中认知广告商品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从而促进销售。广告创意既需要形象思维,只需要抽象思维,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本文主要谈…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创意是它艺术的、人性的外衣.它可以将广告活动推向一个沸点,使消费者在创意的光芒中激动、行动.创意是广告的思想内涵与灵魂,是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的要素,是向消费者诉求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企业大凡都具有一则好的广告,而好的广告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火并中,避过锋芒从侧面出击,使企业捷报频传。然而,作为一则成功的广告,其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一种思路,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即要有比较好的创意。下面笔者分别阐述几种企业制胜的广告模式。制造新闻式制造新闻又称“新闻事件”或“媒介事件”。它是指企业用健康正当的手段在企业发生的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经过挖掘策划,主动安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活动,以此来加深和扩大公众对企业的了解。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的一幢52层高的总部大楼…  相似文献   

9.
广告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宏 《美与时代》2003,(12):74-75
创意是一种手段,是需要被约束、被评估、被考核的。创意有其艺术性的一面,也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迁想妙得”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于图形设计中的一个典型的方法。“迁想”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使创意被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也是图形创意必须具备的条件。设计者要将图形的形态和所传达的主题相关联,利用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迁想”,搜集相关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达到“形”和“意”的统一,以此引起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平面设计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必定会涉及到符号学。平面设计中的创意图形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彰显着品牌的个性,引领着消费的潮流。将创意图形运用到平面设计会使设计主题更幽默,更有利于深入传达给受众,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它不仅满足了设计的客观需求,更以其创造性的思维、艺术性的符号特征满足了人们的实际欲望和精神需求。对图形进行创意的过程,就是对图形进行影变组合、替换组合和同构组合的过程;不仅是人们理解图形的过程,更是对生活内涵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过程。"组合就是创造。"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将得到更丰富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和生命,是广告传播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有助于告知广告信息、说服消费者和塑造品牌形象,对于整体广告活动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告创意的探索空间也是无穷尽的,有待于广告人不断去发掘和创造。广告大师乔治·路易斯说过:"伟大的广告来自伟大的创意,创意是传播力的真正来源。"在广告界,创意已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公认为是广告的灵魂和生命,广告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3.
论图形创意与思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茁 《美与时代》2006,(4):42-44
图形是创意表达的视觉语言,又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所在。图形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客观世界观察、筛选、概括、象征,最后产生联想、想象的过程。图形创意思维是指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并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力的图形。人们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相互补充,转化和融合,构建创新思维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量的激增,广告设计也在向我们传递着更多的信息。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广告,如何吸引公众的眼球,就成为当下每一个广告设计师所面对的首要挑战。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广告设计的大环境人手,通过利用创意思维来更好的为广告效果增色。因为创意思维是一个广告设计特色的核心,也是整个一个广告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当下如何快速有效的培养广告设计师创意思维也是广告设计界所需要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广告,作为商战的利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迅速占位、拓宽市场,致胜商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界权威人士认为目前现代社会的广告最大的缺憾是独创性与新奇性的不足,因而85%的广告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达到预想的宣传目的和商业效果。于是,创意便成了现代广告策划、设计所依循的主题核心。 广告宣传的艺术魅力不仅依赖于产品质量本身,更依赖于广告设计者的素质能力,依赖于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过频的信息会使公众产生“信息麻木”而无所适从,只有独特、新奇、富有创意的信息才能激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创意产业”就是将人们的创意实现产业化,形成经济价值的产业。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创意产业更是全球化消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行业及争夺眼球的经济方式。“创意产业”一词最早源于1998年英国政府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化》报告中——“专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为了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市场就必然要通过广告等现代营销术去激发人们的消费,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若人们对这些营销术不假思索地回应甚至被牵制,就必然会投入到为消费而消费的活动中,从而丧失人的主体性。消费是人的消费,人的现实消费行为应将“以人为本”作为价值依据,使消费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在广告的“循循善诱”下,我们应当科学、文明、健康地消费,使人之为人的规定性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种广告设计大赛的空前发展,面对每个大赛的不同主题,怎样去把握大赛主题,激发创意灵感,这是每个参赛者必须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在设计大赛主题创意思维和形象创造的研究中得以解决,并且得出了主题创意对艺术设计大赛至关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公益主题广告是为公益事业提供服务的,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行为、思想观念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因而具有倡导观念、规范行为、启迪受众的社会功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应更加突出淡化说教、强化情感、警示教化的诉求,并借助图形创意这一载体来传神地表现。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常常因为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如一个高中毕业生一心想升大学,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个人前途”。但是,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因而心灰意冷,消极悲观,认为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殊不知,没有上大学而前途光明甚至辉煌的人,多得很。这位高中毕业生“只有上大学才有前途”的思想形成了思维定势,而没有想到或认识到“不上大学同样是有前途的”。这说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一个人作出正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备心理状态,它影响着后续思维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它的形成一般受有意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