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加强舞蹈欣赏教学,可以使整个校园的舞蹈气氛更浓;舞蹈欣赏对高师生的美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可以说是对我们的思想感情进行陶冶的巡回教师。什么是陶冶呢?陶冶是以潜移默化为主要手段,使我们的思想感情,从日常的心潮起伏,随遇而生的状态,逐渐提高到待人接物中成型定向,处在它所引导的道德倾向中而安然自得的状态。一种高尚的情操,大都是这样形成的。即使有一种貌似速成的顿悟,也是长期陶冶的结果。既然说的是文学欣赏,那就从文学欣赏里举个例子吧。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山水。他曾长期浸润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她所蕴含的审美因子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科应当充分挖掘书法的形体美、文化美、精神美。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完美人格,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市场人格不是我们社会的理想人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理想人格是责任人格。责任人格是一种主体性人格,在理想与现实、道义与功利、个人与社会等的关系问题上,责任人格具有和谐完美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责任人格,同时也为责任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自由。美育塑造人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整体培养,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通过情感的提升恢复人格的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就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超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邹东升 《美与时代》2005,(10):23-24
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欣赏课的广泛开设,无疑对于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是视觉艺术,通过美术基本的形式语言传递一定的内容、信息,并带给观众审美享受.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优秀美术作品的共同特点,而形式和内容又是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必须认识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我信主的经历,其实和阅读有关。学生时代,我喜欢去书店淘书,有次去北大西南门外一间仓库改成的无名小书店,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北大教授刘意青写的《〈圣经〉的文学阐释》。买来读完之后,我惊叹《圣经》有着这么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解读,这也是  相似文献   

8.
<正> 西汉中后期思想家严君平的《道德真经指归》表达了他的两个理想,既要设计一个完美社会,也要追求一种理想人格。并且以道德将完美社会与理想人格连接起来,构造一个修身治国的完美学说。严君平的理想人格是体现道德的人,书中指出,圣人建道抱德。(卷九第二十四)上含道德之化,下包万民之心。(卷九第六)  相似文献   

9.
接触过西方经典文学的人,都会从其高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美妙的意境中,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力量存在着,或隐或现。而这种起支配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影响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只要有人类聚集的地方就存在的《圣经》。当我们打开西方文学史册时,在欣赏其文学珍藏中我们发现,《圣经》的题材、故事和典故,在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活动之一。抽象绘画的欣赏可以使儿童充分地感受美、表达美。以小学美术抽象绘画的欣赏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人们普遍对抽象绘画欣赏的错误理解和儿童在进行抽象绘画欣赏时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分析儿童可以进行抽象绘画欣赏的成因,旨在通过对抽象绘画的欣赏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美术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申希恩 《美与时代》2003,(10):46-47
美术欣赏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使欣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培养高尚人格的必由之路.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完美人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人格目的从孔子式的"仁"走向席勒式的"自由",把"完全之人物"作为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摆脱物欲对人格的侵蚀,要求完美的人格无关利害;保持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学术研究上"唯真理之从".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使艺术歌曲这一短小独立的音乐体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正确理解浪漫主义音乐中这朵奇葩,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它的内外涵,可以帮助和提高我们的演唱及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可以视为价值理想的具体体现,它以综合的形态展示了人的价值取向、内在德性、精神品格.儒家从先秦开始已考察人格理想的问题.人应当走向何种存在形态?完美的人格具有何种内涵?这一类问题都为儒家人格学说所关注.尽管随着社会的演进,对人格的理解需要进行历史的转换,但儒家人格学说中的一些思考在今天依然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的韵味本身包含了形式美和文词美两个特点,自然也与学问、品味、文化、修养等紧密联系,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的一流书法家都是知识渊博、文采飞扬的诗人、文学家,自身都带着那个时代所独特的文学特点和经历故事。长期以来在中国书法品评与欣赏中,形成了重人格品节和学问修养的独特艺术观。  相似文献   

16.
文学插画作为插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论是作为绘画作品单独欣赏还是插入文学作品中理解阅读,文学插画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观赏性以及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因此,文学插画不仅是插画中的一员,更是书籍和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插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由文到字的转化,也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形象再现,更是富有多重性质的艺术创作。阐述文学插画的总体艺术风格特征,举例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对于我们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学和文学插画作品、把握文学插画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素养与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艺术素养是构建有价值的健康、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途径。艺术素养对人格的构建,起到的是人心建设的作用。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的滋润。艺术可以使人脱离俗气,能够在精神范围内使人变得更自由,更全面,更文明,使人性更完美。  相似文献   

18.
在各类教育中,书法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措施之一。书法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书写能力,还能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品质。引领学生通过书法课堂走进书法的美学世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与感官的欣赏养成审美取向,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引导塑造学生高雅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因此,探究书法教育对人格塑造及培养审美观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讨论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究通过书法教育对学生审美观和人格塑造产生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复仇既是一种历史文化话语,也是一种文学叙事资源,可以说"复仇"母题贯穿文学长河。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而言,血亲复仇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复仇叙事范式。在血亲复仇叙事中,道德意义与审美价值、人性内涵与艺术表述恰巧都完美地融于一体,从而为复仇文学叙事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卫法军 《美与时代》2006,2(8):78-80
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