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刚 《天风》2006,(3):19
在主耶稣荣入圣城后的第二天,他和门徒看到一棵无花果树。主饿了,就到树上找果子吃,竟然没有找到。主因为它只有叶子,没有果实就咒诅它“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到了次日,这棵无花果树竟然连根都枯干了。它不但从此不能结果子,而且连生命也枯萎衰败了。为什么这棵无花果树竟遭到主耶稣如此严厉的咒诅呢?首先,它徒有其表。这棵无花果树无论是从名称上,或实质上都可以说是一棵真正的无花果树,可谓如假包换。更重要的是它有蓬勃的生机, 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一棵树却没有结出果子,  相似文献   

2.
叶子上果子     
陈志华 《天风》2014,(4):20-21
在一次从伯大尼回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饿了,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参太21:19)。耶稣此处的表现,和在旷野中拒绝将石头变成饼的试探可谓是大相径庭。按理说,神的儿子绝不会为一己之需,私用权柄,此处咒诅无花果树的举动确实令人费解。《马可福音》中交代当时并“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参可11:13),不在收果子的时候当然找不到果子!这更是增添了匪夷所思的成分,何以一向仁爱为怀的耶稣此时严厉得“蛮不讲理”,耶稣到底意欲何为?我们来看以下几种解释:  相似文献   

3.
今年且留着     
陈辉江 《天风》2005,(11):10-11
“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今年且留着”有着两层的意思:一、本已该命绝,是主人的恩慈得以幸存。二、显明了主人的信任与盼望。  相似文献   

4.
邓灵勇 《天风》2006,(6):34-35
马可福音11章12-17节,马太福音21章12-22节,这两段经文记载了主耶稣当年在受难周的第二天(星期一,也称权柄日)做两件事,咒诅无花果树和洁净圣殿。从这两件事中,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了“有”和“没有”的属灵教训。  相似文献   

5.
王四明 《天风》1996,(2):43-43
在从伯大尼到耶路撒冷去的路上,耶稣看见了一棵无花果树,由于它只有漂亮的叶子,而没有实际的果实,就遭到了主的咒诅(参可11:12—14)。 这件事启迪我们:作基督徒不能光有外表的敬虔,而没有内心的实质;光有外在的美丽,没有内在的品德;不要像这棵华而不实的无花果树一样。“  相似文献   

6.
在从伯大尼到耶路撒冷去的路上,耶稣看见了一棵无花果树,由于它只有漂亮的叶子,而没有实际的果实,就遭到了主的咒诅(参可11:12—14)。 这件事启迪我们:作基督徒不能光有外表的敬虔,而没有内心的实质;光有外在的美丽,没有内在的品德;不要像这棵华而不实的无花果树一样。“因为耶和华  相似文献   

7.
孙晶 《天风》1995,(5):5-5
经文:可11:12—14;赛37:31 这里记载一棵无花果树因为不结果子而遭主废弃的故事。 我们经常提到“奉献”这个词:在祷告中,我们说:“主啊,我们把自己献在你的祭坛上。  相似文献   

8.
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 “有一个人曾将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自己的葡萄园内。他来到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便对园丁说:你看,我三年来在这棵无花果树上找果子但没有找到,你砍掉它罢,为什么让它荒芜土地?园丁回答说:主人,再容它这一年吧!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粪;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路:三十,6—8) 耶稣时代的犹太地区,无花果与葡萄是两种较普遍也较珍贵的果树,因为它们繁殖力都很强,尤其是无花果,一年往往能三次结果。但问题是当看它们种在哪里。若种在缺水的荒凉地带,无花果也会结果。但果子…  相似文献   

9.
正他将我径直领到无花果树前,抚摸着它的叶片,问我:"你知道这无花果吗?"院子里,这株无花果树静静地立着,已十载有余了,似乎从未有人关注过它。此时,叶片正四处展开,小雨后,油油的绿意漾满眼帘,三五个青果点缀其间,普通到根本吸引不了人的眼球。我不解地望着他,不知他为什么跟我提起无花果。不过,还  相似文献   

10.
李有泉 《天风》2002,(11):20-21
马太、马可都记载了耶稣咒诅无花果树的事情:耶稣和门徒早晨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他饿了。远远地看见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就来到树下,或者在树上还可以找着什么,竟找不着,仅有叶子;  相似文献   

11.
据《圣经》中记述: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因偷吃了禁果以后。才知道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织裙子。后来“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可见人类最早着装的心理的动机,一是力了遮体,即将性刺激和  相似文献   

12.
树下沉思     
苏志明 《天风》2008,(9):16-17
先知约拿,在蓖麻下求死的故事,拿但业在无花果树下的蒙召经历,很值得我们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学由瓜得     
正古时有一位先生,学问高明,弟子众多。有一天,先生在园中散步,倦了,就坐在一株无花果树下乘凉。偶一回头,见地上种着西瓜,那斗大的瓜,却生在又细又软的藤上。看那无花果树,树身极粗,所结的果子却极小。那先生看了西瓜,又看了无花果,心里忽然起了个念头,想道:据我的意思,造物主应该把西瓜结  相似文献   

14.
窗前两盆无花果树上的果实,四个一簇、两个一对地在秋天的阳光下闪烁着金秋时节的光泽,确实令人喜悦。喜悦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缕缕绵长的思绪和启迪。圣经上常用无花果树象征犹太人,现在不也象征基督徒吗?  相似文献   

15.
京城涌动“讲座热”—这是今年报刊常见的报道。在这一热潮之中,有一个开办较早、独具一格的文化讲座,虽然从未有意去吸引新闻媒体的注意,但是却颇受人们的欢迎,这就是在故宫西侧的北长街27号院内,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举办的“周末佛教文化讲座”。“请问,佛教文化研究所每周六的上午是否有佛教文化讲座?”作为讲座的具体负责人,我时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答道:“是的。”“我可以来听吗?“可以。欢迎来听。”放下电话,我在想刚刚这番对话中所提及的“听”字,“听讲座”这没错,当初我不就是抱着这个想法来到北长街27号院想听到…  相似文献   

16.
义人的根     
林志华 《天风》2008,(3):26-27
圣经很注重人的根.神不看人外表的繁华,他更看重人是否有生命的根.像那棵枝叶茂盛而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就受到主耶稣的咒诅.神所喜悦的人,应该"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成功的商界人士:“会做生意!”──这句话的内涵很深。何以叫“会做生意”?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能力。商界中人也可能认做这是一种天赋,因为无数的大富翁、大财阀或而今的大老板、大款几无例外的是非科班出身,同时也绝少世家子弟,便可以证明这一点!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便很难承认,“天赋能力”说,因为,果如此世界的财富便早已在暗中派定给少数人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依靠的是“商业思维”这一法定创造了奇迹,而不是“天赋”和控上门来的“运气”!所谓商业思维,首先…  相似文献   

18.
知耻者必胜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近乎勇”,说的是一个人知道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知错、认错然后改错,他就是真正的强者。然而生活中常常有着这么一种情形:错也知了,一度也改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错事、“耻事”又往往冒了出来。个中的道理很简单:有“耻”给忘了,来日又出“耻”。这大概是人性所固有的一个弱点吧。这就需要人们“知耻”之外,还要“记耻”,这才能真正地消灭“耻”。中国古代有一则“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给吴王夫差后,每天卧着薪草,尝着苦胆,甚至是“抱冰握火”,让手下的人每天拿…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审美逐渐多元化的今天,网络上仍然有以“白瘦幼”为标准的审美偏好。在网络上爆火的“A4腰挑战”“漫画腿挑战”“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等等,都引起了极端的瘦身行为。一些微信的营销号,以贩卖这种身材焦虑,营销一些减肥方法,销售减肥药赚取利润,加上高超营销手段和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使得“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成为了现在社会上的普遍现象,这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然而,美的标准不应该是唯一的,社会也不应该助长这种身材焦虑。在大环境下的“审美多元”和对“以瘦为美”的审美偏好,这两者是不是自相矛盾的呢?  相似文献   

20.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我对“度”可谓情有独钟。这不仅是因为学哲学初识了它的“不凡”,更是由于多年来生活实践的亲身感受。在我眼中,“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哲学概念,而是一把影响人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和谐发展的“双刀剑”。凡事有度,适之最难。“度”的这一边可能是阳光灿烂,“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砒霜性太毒,适度能救命;人参本大补,多食亦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